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据福州当年在习近平同志身边工作的一些老干部回忆,当时机关工作作风懒散,办事效率低下,比如要盖一座楼,从批地到拆迁,最多要盖近两百个公章,有的部门办事跟自己的利益挂钩,挂上了就快点办,挂不上就拖着不办,"吃、拿、卡、要"的现象比较严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习近平同志大力倡导践行"马上就办"精神,他在一份文件上措辞严厉地批  相似文献   

2.
《理论导报》2020,(3):37-38
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斗争中,全国上下一心、全力应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取得的成效,再次证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同时,这也引发人们深入思考:集中力量办大事何以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围绕这一问题,"言之有理"工作室专访了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春运于2月1日拉开大幕,方便快捷的高铁成为不少人春运回家的首选交通工具。无论在哪儿,"吃"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于是,在春运回家的路途上,如何吃得饱、吃得好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乘客对于高铁盒饭质量的期待也逐年提高。那么,高铁列车上的盒饭是怎么做出来的?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又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呢?  相似文献   

4.
<正>为扭转滥办酒席的歪风邪气,普定县在从严治理国家公职人员违规操办酒席的同时,进一步将治理范围向村(居)扩展,狠刹滥办酒席之风。曾几何时,"办酒"在人们心中是一件大事,"去吃酒"是亲朋好友相聚、增进友谊的高兴事,提及便其乐融融;而如今,"办酒"在有的农村却变了味儿,名目繁多的酒席耗了农时不说,还掏空了农民腰包,已成农村之累。然而,因为多年来形成的惯性,加之缺乏必要的引导,滥办酒席之风屡禁不止。为塑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扭转滥办酒席的歪风邪气,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新贵州人,我是积极的、主动的、投入的,感受也是立体的、多彩的、全方位的。转眼之间,"贵龄"已经三岁。现在我可以自豪地宣称,工作中获得快乐,生活中感悟幸福,我是一个幸福快乐的新贵州人。在回环曲折的山路上奔波,在乌蒙深处的山村蹲点,在万家灯火的夜晚加班赶稿,在南腔北调的方言中听取百姓心声,总结发展经验;现在我可以如数家珍地介绍贵州特产,非常熟稔地报出省情数据,可以轻松地度过阴冷的贵阳冬季,随意地吃掉辣椒折耳根,顺溜地说上几句贵阳话,结交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新朋友,自在而快乐地生活在这片后发赶超的热土上。  相似文献   

6.
夏庆丰 《当代贵州》2014,(35):34-35
正铜仁市率先启动实施了山村幼儿园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年),决定用两年时间建设2060所山村幼儿园,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把幼儿园办在山村老百姓的家门口,不让每一个农村学龄前儿童输在起跑线上。此决策已被求是《小康》杂志社评为"2014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支农资金由于投入分散、管理交叉,使用效率低下,"跑冒滴漏"问题突出, "上面一盆水,下面毛毛雨".因此,如何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整体效益,集中力量办大事;如何将整合资金的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最大作用,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采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解决问题,其理论逻辑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内在要求;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生产社会化和分工精细化的客观要求。其历史逻辑在于:中华民族崇尚集体主义价值观,对集中力量办大事具有高度的文化认同;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治理的优良传统和先进经验。其实践逻辑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提升我国国家治理能力和赶超发达国家的现实需要。当代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缘于我国强大的制度支撑体系,主要包括党的领导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民主集中制等制度。新时代更好地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体制机制;保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的稳定性与政策的灵活性,善于运用政策组合拳集中力量办大事。  相似文献   

9.
吕立峰 《党建》2014,(5):58-59
正2013年10月22日,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庭,孟传杰、俞贞贵一同被带上了受审席。随着庭审的进行,二人惊人相似的贪腐轨迹展露无遗:坐在同一把"交椅"上,先后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同样肆意妄为,大搞权钱交易,且受贿数额巨大;都曾心存侥幸,多方掩盖罪行,却同日走上受审席,难逃法律的严惩。  相似文献   

10.
<正>内容提要:中国之所以能办成这么多大事,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济基础。我们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路径、方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我们继承发展国家治理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使集中力量办大事成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1.
到底图个啥     
正一名村支书说":在我们村,对富人来说,摆宴是展示实力,笼聚资源的机会。对穷人来说,不摆宴往往更糟糕,本身能利用的人脉就已经有限,再不加深一下印象,更没了。"老舍先生的自传小说《正红旗下》说,"办婚丧大事的人,往往倾家荡产"。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摆宴"的传统意  相似文献   

12.
正7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对毕节试验区各族人民而言,却是一段"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毕节试验区建立31年来,毕节市不断深化"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实践,借力全国统一战线对口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强化改革创新、重视精神培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伟大征程上站在了新起点,迈上了新台阶,书写了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为扶贫村修一条砂石路,让山沟里的货物能及时运到集市上,对一个县里的部门来说是件小事,但对这个村几百户村民来说却是件大事。住在山边上的几户村民用上了电,看上了有线电视,看似小事,如果不是有关部门给予扶持,也许他们十年八载也看不上电视。对于群众,特别是目前一些生活还很困难的群众来说,像这样的小事很多,这些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一时又难以解决,小事也就成了大事。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谋大事、办大事的同时,要乐为群众办“小”事。  相似文献   

14.
正有一年,《解放军生活》杂志的一位年轻负责人前去拜访已八十高龄的丁玲,想请她给杂志写一篇文章。没去之前,这位年轻人的心情甚是忐忑,担心自己毫无名气,会吃对方的"闭门羹"。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事情竟然办得超乎想象的顺利。当时,丁玲正在医院调养,两人见面后,年轻人委婉地提出,想请丁玲给自己主办的刊物写上一篇文章。对于办杂志,  相似文献   

15.
对于邓小平所强调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不应当加以经院式的解读,而应当着眼于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历史背景加以理解。工业化、生产社会化本身包含着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要求,既表现为生产集中化的客观趋势,也表现为以国家和政府干预弥补市场失灵的客观要求。由于幼稚产业面临着率先工业化国家强有力的竞争,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着技术基础薄弱的制约,资金来源变窄,而工业化所需要资金的门槛不断增高,国家安全形势趋于恶化,后起工业化国家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趋严酷,不得不率先将"集中力量办大事"付诸实践,并不断强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一、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成熟定型成大事,三、目光远大谋大事,四、活力强劲干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讲话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增强"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7.
刘仁同志重视北京蔬菜生产和销售问题余力在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关联的事情上,刘仁同志总是身体力行努力去做,认真办好。他呕心沥血地抓京郊农民种菜、卖菜和市民的吃菜问题便是其中典型一例。把菜种好、产销结合好,是保证城里人有菜吃,农民增收入的大事在50年代初组...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旧居门前,有一块大石头,当年毛泽东经常坐在石头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思考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程。如今人们亲切地称这块石头为"读书石"。毛泽东酷爱读书,可以说,凡是他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都有他读书学习的生动故事。在井冈山时期,他随身带着可以装"文房四宝"的土布口袋,每到一处总是先摆好笔墨纸砚,以便随时学习、工作和写作。长征路上,有时患病躺在担架上,或骑在马背上,他仍然坚持读马列的书,自嘲地说自己是"马背上的马列主义"。毛泽东为我们树起一座读书的丰碑,"读书石"具有永远的昭示作用。读书无需太多投入,  相似文献   

19.
正"光网建设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行为,它更是关乎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大事,未来它将渗透到老百姓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工作的推进不容忽视。到2013年底,四川已有近300万户家庭用上了中国电信的光纤宽带,用户规模高居全国第二,西部第一。到2014年底,这个数字将变成600万!"四川电信总经理赵麦庆坚定地说,"光网建设,是我们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4,(4)
<正>群众利益无小事。对公务员而言,核心的服务就是将群众的事当作大事来对待,全力以赴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群众路线体现在一些民生小事上,走群众路线,先要从方便群众做起。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求医看病、柴米油盐、冷暖安危,这些干部们看起来的小事,对群众来讲都是大事。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在与老百姓打交道时,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理解群众的苦衷,简化办事手续,节约群众办事成本,不能让老百姓来回跑,要将以前的"群众跑"变为"干部跑","多次办"变为"一次办"。只要善于从群众关切的小事做起,满腔热情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