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长征》2007,(4):56-57
市民张先生来信反映,最近在长春市的一些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野广告:“高价收药.医保卡换现金”。打通广告上的电话笔者问:“我有医保卡,里面有一些钱,怎么兑现?”对方在电话里说:“到指定的药店,用医保卡买我要的药.如果是省卡按药品价格的7折兑换,如果是长春市卡按药价的7.5折兑换。”“到哪个药店?你都指定些什么药?”  相似文献   

2.
李晓 《党课》2014,(20):90-91
一个酒醉的朋友,踉踉跄跄地迷失在午夜街头,趁着酒兴给我打来电话,喋喋不休地对我倾诉衷肠,我打着哈欠,又打了几个喷嚏,睡意蒙咙中听他断断续续地诉说,电话里,他突然失声痛哭……一个老朋友,多年没见面了,有天半夜,他给我打来电话。那人说,他刚下了火车,想同我立即见面,去夜市喝上几杯酒。我披衣起床赶去,外面夜雾中凝聚有霜。  相似文献   

3.
声音     
在《道德情操论》里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我一直认为,公平正义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好像怕民主、怕选举,其实不然。我今年在记者招待会上曾经讲过,只有让人民信任你,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相似文献   

4.
受命1955年4月8日深夜,漆黑的夜幕为昆明这座春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昆明军区文化部里,忽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正在睡梦中的昆明军区摄影记者刘醒民惊醒,他连忙拿起电话:“喂,你是哪里?”“我是秦基伟,请通知刘醒民同志接电话。”电话那边传来了一个严肃的声音。“首长,我就是,有什么指示?”刘醒民用手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是副司令员的电话。“明天上午九点到司令部找我,有绝密任务。”没等刘醒民问完,电话便挂断了。放下电话后,刘醒民心里既激动,又忐忑不安。他想,这绝对不是一般的任务,因为在平时的摄影报…  相似文献   

5.
母爱在远方     
给母亲打电话,电话那头母亲问:"有啊?""不是,是我。""发啊?""不是,是我。锁。""有"是我二弟,"发"是我小弟。我都有点生气了,在母亲心目中,我这个老大怎么就没了位置呢。母亲在电话里"哦"了一声,问我有什么事。我说想她了,打电话问侯一下。母亲说,昨天不是还来过吗?怎么又想了?没事挂了吧。手机里便听到"嘟嘟"的盲音。  相似文献   

6.
世相     
王友元 《党建文汇》2007,(12):52-52
一个戴眼镜的青年在电话里说:“我叫苏若甫,苏东坡的苏,郭沫若的若,杜甫的甫。”一个红光满面的男人,从小轿车里钻出来,说手机没电了,拿起路边公用电话。他在电话中说:“我叫李美发,李嘉诚的李,美女的美,发财的发。”  相似文献   

7.
石坚 《求贤》2009,(12):53-53
在我接触的“文人圈”里,郭九林同志是比较突出的一位。说他比较突出,不光是指他文章写得好,更重要的是他经过内外兼修,逐步达到了文品与人品的统一。这是我看了他的新书《爬格论道——帮你成为“笔杆子”》后留下的深刻印象。作为二十多年前就相识的忘年交,我为他高兴,并向他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8.
电话的变迁     
冉富强 《党的建设》2009,(10):53-53
我最早知道电话,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小学课本的插图里。那时,"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理想。改革开放初期,老家镇子上的一些单位陆陆续续有了手摇电话。1985年,我考上了离家数百里外的一所师范学校。开学不久的一个周日,学校传达室的刘大爷在宿舍楼下喊我,说是  相似文献   

9.
刘洋硕 《廉政瞭望》2013,(10):56-57
62岁这一年,突如其来的名气与荣誉,让张飚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浙江张高平叔侄冤案”的平反,让他成为了中国检察系统里备受瞩目的焦点。但在体制内工作了半辈子的张飚,仍然小心翼翼。虽然通过电话,见面前,他还是让我务必通过正常途径找单位领导批准——即便他已经退休,即便已经有几十家媒体走过这毫无意义的“组织程序”。此前,他一度拒绝媒体采访,强调冤案平反“靠大家,靠单位,靠集体,如果突出我个人,我觉得不太公平”。  相似文献   

10.
打错的电话     
方平 《党建文汇》2007,(6):53-53
一天,正走在路上,手机响了,一个小女孩的声音:“爸爸,你快回来吧,我好想你啊!”我没有女儿,说了声:“打错了!”便挂断了电话,接下来几天里,这个电话竟时不时地打过来,  相似文献   

11.
爸爸牺牲前几天的一个晚上,他给我打了最后一次电话。他说,人生有两件事,一是工作,一是结婚,要特别慎重,要特别考虑好。今年我已到而立之年,还没成家,爸爸特别着急。爸爸真心关切的话语犹在耳边,让我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报社工作,任务主要是接听读者来电。 这天,我接通了一个电话,是一个女读者打来的。在电话里,她絮絮叨叨地投诉她所在小区保安的冷酷无情。说有一天,她在商场买了很多东西。的士停在小区门口,她吃力地拎着一袋袋东西往家挪动。  相似文献   

13.
林楚方 《廉政瞭望》2010,(22):33-33
溏心写了一段文字:“刚挂掉妈妈的电话,她说没事,就随便打打。而如果别人接了电话告诉她我死了。她会不会疯?有个20岁的女孩活生生突然死了,面对镜头,她的,父亲不敢哭不敢怒,且在悲痛之余居然还有余九忌惮所谓的‘关系’。难以想象‘权’在民间是个神马东西。凡人如我们,这样生存多少年后,会不会从哭着说要讨个说法的哥哥,变成一个说‘我是,是怕’的父亲呢?”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看戏     
1964年,海政话剧团排演了一部反映非洲人民革命的话剧《赤道战鼓》。我陪同周恩来看了这出话剧。 第二天夜里,我正在家中休息,周恩来忽然打来电话:“我是周恩来,你查一下,《赤道战鼓》里有个情节,非洲黑人革命者学《毛选》,你看看是在斗争前学的呢,还是在斗争中学的?”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看戏     
闫静  范露 《学习导报》2012,(12):42-42
1964年,海政话剧团排演了一部反映非洲人民革命的话剧《赤道战鼓》。我陪同周恩来看了这出话剧。 第二天夜里,我正在家中休息,周恩来忽然打来电话:“我是周恩来,你查一下,《赤道战鼓》里有个情节,非洲黑人革命者学《毛选》,你看看是在斗争前学的呢,还是在斗争中学的?”  相似文献   

16.
朱国勇 《廉政瞭望》2012,(10):67-67
2004年4月的一天傍晚,美国总统小布什的电话响了。电话是小布什的母亲芭芭拉·布什打来的。芭芭拉·布什的腿疾又犯了,正在德克萨靳州的医院里接受治疗。但是她的心情好像还不错,爽朗地说着:“没事,一点小毛病,过几天就好了。你别担心我,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来信】
  我是一名来自外地的打工族。小时候,我跟父母、奶奶生活在一起。在一次车祸中,父亲走了,后来母亲带着我改嫁。前段时间,奶奶打来电话,说想让我给她养老。我感觉压力有些大,想咨询一下,我对奶奶是否有赡养义务?如果由我来照顾奶奶,那我的伯伯、姑姑应当承担哪些责任?  相似文献   

18.
郑培民副书记离开我们近1年了。我头脑里总是挥不去和他交往的历历情景。2002年3月13日,省人事厅一位领导泣不成声告诉我郑副书记的不幸后,我倒在电话机旁。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不久,又一位领导从省城打来电话,说省残联的领导于14日去北京参加郑副书记遗体告别,并要我写一篇悼念郑副书记的文章。我还是半信半疑。直到打电话询问省残联周理事长和郑副书记的秘书,才完全证实是真的了。15日,我踏着千里悲伤赶往省城,为郑培民副书记送行……16日,是安葬郑培民副书记的日子,当一切安顿好后,憋了一天的老天爷再也无法忍…  相似文献   

19.
叔叔的牧场     
"哥!你好!我是拉木才让。听说你学过电脑,我阿爸让你帮他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如果你现在有空,我开车来接你!"早晨刚上班,突然接到牧区弟弟的电话,我好半天没回过神来。  相似文献   

20.
在纪念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我接到了刚刚成立不久的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的两次电话:一个电话是告诉我,2011年的7月是福建人民出版社建社60周年,询问我这个当年建社的负责人,能否参加活动;第二个电话是福建人民出版社办公室打来的,通知我参加纪念出版社建社60周年的座谈会。在6月下旬的座谈会上,我们初创时的几位老同志都发了言。我应邀第一个发言。我即兴简要地说了一些出版社成立前后的情况。会后,我找了些60年前保存的材料,以及已经写过的出版社初创时期的回忆文字,对我在会上所说的内容,适当充实,稍作展开,草就了这篇《福建人民出版社诞生亲历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