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片冰心在玉壶,就是把冰块放在壶里书秃毛锥万万支,人生八十有为时。童心欲放花千朵,佩带胸前吐艳姿。读着这幅"寿"字书法作品上的题跋诗,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蕴藏在黄绮先生心底的那盎然童趣,也让我突然明白他晚年的书法,为什么依然洋溢着蓬勃朝气。记得1989年春,我的女儿刚满六岁。可能受我的影响,她竟然也喜欢上书法,时不时还有模有样地练上一会儿。粗略看去,她临的颜体倒也中规中矩。  相似文献   

2.
沈鹏 《求是》1994,(22)
有朋友问:最早的书法是什么样子,比如彩陶上的“划道”能否归入书法?我想,从事物本源的意义上说,彩陶上“划道”若是代表文字的雏形,表现着人的本质的一种外化,也就可以视为书法的“存在”。然而我们分析书法本体的历史发展,不能不从文字的完备的形态谈起。学术界一般认为,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以后历经大小篆、隶、楷、行、草的演变,笔法和结体相应丰富起来,可以说,书法的历史同文字演变是不可分离的。没有文字即无所谓书法;没有文字演  相似文献   

3.
正刘佐秀先生,退休前任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学报主编。自幼热爱书法,几十年来勤学不辍,主攻隶书,兼习行草,师从黄绮、夏湘平等书法名家,书风正大雄强。虽然已经80多岁,但精神矍铄,电脑、IPAD、微信,都用得熟练。健谈而逻辑严密,有细节而始终抓住重点,时间似乎不曾对他的记忆力和思考力构成任何损害。因为女儿去法国学习、工作定居,所以刘老先生退休后每年都会在法国住一段时间,并  相似文献   

4.
在元朝书法界有“南赵北康”之说,即浙江吴兴的赵孟兆页与康里国人康里子山。康里国在今咸海北岸,属南俄草原,当时为元朝所统治,康里子山曾在那里学习汉文书法后又考入内地做官。据元人张灿、陶宗仪等人所记,当时人称“南赵北康”为“二公才名盖当世,片楮纸传播如王圭璋”。这两个人学习书法十分刻苦、终老不停笔。赵孟兆页一日临碑可达一万字,而康里子山可临碑三万字,而且未尝以力倦而辍笔。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为象形文字,又有真、草、隶、篆各体。久居中原的汉族人学书法尚需多年努力,更何况是南俄罗斯的康里人。正是汉文…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化愚公”李公涛,是开封中国翰园碑林创建人,又是一位著名的书法艺术家。他在篆、隶、楷、行、草书方面的书法造诣都很高,尤其擅长草书。他书写的岳飞的词《满江红》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大有张旭、怀素之风,赤诚之情,充满字里行间。“怒发冲冠凭栏处”几字,仿佛一位怒目而视的将军;  相似文献   

6.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浙江孝丰县(今湖州市安吉县)人.自幼受父亲影响,耕读之余,学习诗词、篆刻.书法出入秦汉金石碑版,篆、隶、楷、行、草诸体具工,尤以篆书饮誉书坛.吴昌硕存留书画篆刻作品较多,有《缶庐集》等诗文传世.  相似文献   

7.
正他姓潘,沧州南皮县人。幼时家贫,无大名,上学第一天,老师说,叫学聪吧,学习才能有聪明才智。从此,他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潘学聪。此后几十年,他潜心学习,不仅在书画方面造诣颇深,而且为河北文化走向世界立下汗马功劳。著名书画大师黄绮先生为他的作品集题序:"安得奇峰做笔挥,宁为刚健不痴肥。登高欲骋凌云志,振臂高呼结伴飞。"老作家徐光耀读了他的字,直呼"抵得好酒三杯,  相似文献   

8.
正有这么一个人,少年时师从武岩法师、吴玉如先生研习书法;15岁起拜京剧须生大家奚啸伯为师;曾跟齐白石先生学画画;又师从北京大学金岳霖先生学哲学,受到冯友兰等先生指点。他用"少无大志,见异思迁"来形容自"飘逸沉稳、刚健温润、灵动厚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其字的评价。他两次被授予中国书法兰亭奖,一次是教育奖,一次是终身成就奖。他是我国第一位书法博士生导师,在他和同事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下,他所工作的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  相似文献   

9.
正黄绮先生寄予的厚望,我铭记在心。于是,工作之余也就成了我潜心读书和练习书法的时间。一杯清茶,数支墨毫,不知寄托了我对书法的多少痴情。夏日的一天,我陪黄绮先生在院里散了一会儿步,看他有些累了,就扶着他上楼走进书房。在书房里,就在我们聊得很开心时,天不知何时黑下来,幽紫的闪电划过空中,伴随着几声闷雷响起,只听到外面先是啪啪地落起雨点儿,随后大雨哗哗而下。屋外大雨茫茫,犹  相似文献   

10.
姚江婴 《世纪风采》2012,(12):35-39
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主将。他激烈地质疑、抨击现实,亦反思、批判传统文化。其实,对于民族和时代,他不仅有着“投枪和匕首”般的勇猛与犀利,亦有着赤子般的柔情与调皮,更有着襟抱山月般的清醒与苍凉。他的渊博与矛盾,也反映在对待书法这件事儿上:少年临帖习字,用功甚深。及长,抄校古籍,收集、鉴藏画像砖、各类金石拓片,更抄录摹写了大量古碑,甲骨文、金文、真、隶、篆、草诸体俱有,  相似文献   

11.
正邓之元,字智源,号铁研居士,又号卧龙山人,是清书法篆刻家邓石如七代后人、安徽"吴山铁字"非遗传承人、中国篆刻非遗邓派传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华奥运会纪念品创意设计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安徽佛学书画院院长。他的作品悬挂人民大会堂,走进联合国大厦。他的创意(象形)书法、民俗字(合体字)书法、创意竹画、创意风水学山水国画艺术更是他潜心研究民间艺术的文化精髓,给人一种全新的文化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2.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军游仙(今属福建省)人,天圣八年及进士第.性情醇厚,为人耿直,颇有政声.工诗文,与当时的贤达名流石延年、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人互有唱和,有《蔡忠惠公集》传世.工书法,兼擅真、行、草、隶诸体,又以散笔作草书,自称“散草”或“飞草”,为“宋四家”之一.蔡襄书法的个性面貌不如苏、黄那样强烈,但能广收博取,既能很好地继承晋唐法度,又能祛除晚唐以来书坛颓败卑浊之气,堪称继承晋唐法度、引领宋人尚意书风的关键人物.蔡襄书法在其生前就极负盛誉,文坛盟主欧阳修盛赞其书“独步当世”,苏东坡则认为“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可谓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年末,北京保利“中国古代书画”秋拍,赵孟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1.2亿元起拍,最终以1.909亿元成交。此件《心经》为纸本,册页5开,单页尺寸为28.6厘米×11.9厘米。据悉,这件国宝级书法作品最终是被甘肃天庆博物馆竞得。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书法和绘画成就尤其高。在绘画方面,赵孟頫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书法方面,他篆、籀、分、隶、楷、草诸体皆能,  相似文献   

14.
丁朝君 《共产党人》2007,(14):55-55,53
2006年12月4日,宁夏著名书法家胡介文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银川去世,享年73岁。胡介文是宁夏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一。擅楷、篆、隶兼及行、草,书作参加国内外重大展事活动多次,并被国家级权威机构收藏。胡介文是宁夏书法界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15.
"书法是一种娱乐。"这是梁启超说的话。"凡人必定要有娱乐,在正当的工作及研究学问以外,换一换空气找点娱乐品,精神更提得起来。"确实,书法对于我就是"一种最优美的、最便利的娱乐工具"。练练字,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然而,书法又不是一种简单的娱乐:其一,书法蕴含哲学。书法美体现了哲学原理。用笔上的方与圆、按与提、疾与缓,字法上的大与小、收与放、擫与拓,形式上的黑与白、疏与密、枯与湿,风格上的古与今、雅与俗、人与我,  相似文献   

16.
正柏华明,字发明,号知明。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人,自幼喜爱中国书画,1975年在淮南市凤台县陶瓷厂从事专业陶瓷绘画工作。1980年在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绘画二年,1982年赴北京空军87374部队进修学习,深得军旅画家李辉先生的指导,为军民共建习书作画。1989年与著名舞蹈家陈敬芝先生到中央歌舞团临池墨研。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扇面艺术学会理事、上海书画艺术联合会理事,安徽省农民书画研究会理事、安徽省书法协会会员、安徽省涡阳海灯法师纪念馆——兰轩斋主、中国紫光阁书法院院士,2008年他精心绘制的百米长卷《百兰图》被北京艺术馆收藏。他精通国画,在中国兰草绘画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创意手法。他的作品书画交融,意境深邃,堪称当代中国兰草一绝。  相似文献   

17.
人生苦短,不经意间自己也到了退休一族的人群之中。赋闲于我来说无疑少了些工作中的烦心与纷争,多了些生活里的平静与悠然。终于有更多的时间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读书、写作,逛逛文化市场,把玩把玩自己收藏的奇石、邮票、文玩字画,有时也会一个人独坐在书房,望着著名书法家黄绮老先生为我书写的硕大横幅"坦荡"二字真迹,勾起我对于一本刊物和这位老人一段往事的温馨回忆……  相似文献   

18.
杨飞 《党课》2013,(20):113-115
祝枝山(1460--1527),字希哲,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他家学深厚,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相似文献   

19.
黄永玉 《新湘评论》2014,(18):46-47
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我怎么看不懂啊!"毕加索问他:"你听过鸟叫吗?"那个人说:"听过,好听呀!""你懂吗?"这个说明什么呢?说明艺术是有层次的。层次是什么呢?是从懂到不懂。有的画是画给画家看的,有的画是画给懂画的人看的,真是这样的,因为懂不是最高的标准,懂还有很多层次、很多讲究。  相似文献   

20.
书法艺术是书家精神气质和抒发情感的具体表现和自然流露,行草更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书体,正如清人刘熙载所说:“观人书法莫如行草”李力生先生对行草有较深的研究和彻悟,他的作品充分的反映了他的才情睿智。作品主要吸收了宋米芾“流畅、多变、沉着、痛快”的艺术特点,并深得米书用笔之精髓。李力生先生作书多采用长锋羊毫,以笔柔韧而易于起伏的特点,使点、画、线条极富运动感和节奏感。为了增强书法的艺术效果,在用墨上又进行了一番大胆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