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土地革命初期,中共中央和地方党组织对红军建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始了探索。1928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军事工作大纲》,专门谈及红军建设的有关问题。本文仅对红军编制、兵役制度、红军党组织和政治委员的设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指出通告中中共中央对红军建设的许多设想脱离实际,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并没有机械地执行这些制度,而是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和斗争需要,采取了灵活变通的方式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这与其高效的底层动员密不可分。为了增强底层民众对红军的认同与支持,红军在宣传上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凸显贫富差距,强化广大底层民众对现实的不满;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穷人只有跟着红军闹革命才是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3.
李巧宁 《党史文苑》2007,(3):9-10,15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这与其高效的底层动员密不可分.为了增强底层民众对红军的认同与支持,红军在宣传上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凸显贫富差距,强化广大底层民众对现实的不满;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穷人只有跟着红军闹革命才是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4.
革命战争的需要是红军公田产生的根本动力,土地私有产权的确立是红军公田产生的直接原因。红军公田是外地红军战士的土地私有产权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实现形式,它主要采取地方苏维埃领导群众义务代耕的经营管理模式,出产物主要归红军战士所有。红军公田的推行,调动了根据地之外的群众和白军士兵参加红军的热情,对瓦解敌军、壮大红军并推动土地革命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戴和杰 《湘潮》2014,(8):50-50
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与五团镇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当年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城步时苗族同胞歌颂红军的歌谣,当地党史部门及时收集了这首歌谣。歌谣的全文如下: 一声惊雷地皮震,苏维埃政府把兵兴;民国二十三年冬,红军来到苗寨境。十一月初一从此过,六天七夜不留停;强兵勇将前面走,大队人马后面跟。沿途写满大标语:“打倒土豪和劣绅!”红军行到泗水地,红白两军起战争;红军打了大胜仗,趁胜占颂牛头岭。广西白军前头阻,湖南蒋军后面跟;天上飞机嗡嗡叫,地上枪声响不停。红军白天要打仗,夜里还要急行军;红军进寨来借宿,不扰百姓睡桥亭。  相似文献   

6.
喻剑庚 《党史文苑》2007,3(11):47-48
土地革命时期的1931年11月,在今江西省吉水县水南、青原区东固一带,有一个以红军将领名字命名的县——公略县。这位红军将领就是有“飞将军”之称的黄公略。  相似文献   

7.
红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自红军创建之日起,就与人民群众形成了相互依存的血肉关系。为了人民的利益,红军战士义无反顾地奔赴沙场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正是红军不怕流血牺牲的浴血奋战才能保住人民群众"所得到的土地及一切利益"。同样,红军是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军队,只有得到人民群众无私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得以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土地革命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是土地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游击战消耗并打击了进犯苏区和游击区的国民党军队,为在南方开展革命斗争准备了基本条件,在战略上为配合主力红军胜利长征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解放军空军文工团演唱的《十送红军》歌谣享誉全国,成为至今广为流传的红色经典之一.其实,这首歌谣来自陕南歌谣《十送》.《十送》曾在川陕根据地广为流传.而陕南歌谣《十送》的发表,则来自红军战士、苏维埃干部、川陕根据地群众的共同回忆,来自几位文学艺术爱好者的共同搜集整理.2019年6月16日,笔者参与中央电...  相似文献   

10.
李虹 《党史文苑》2013,(3):51-52
红军第四军主力1929年1月撤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前,形成了两份重要文件,一份是毛泽东起草撰写的《红军第四军布告》,另一份是红军第四军军党部编印的《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两份文件,在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的征途中四处张贴散发,对宣传中国共产党、宣传红军、宣传土地革命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笔者案前有一册尘封了83年的红军第四军军党部编印的《中国  相似文献   

11.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就是在1934年苏维埃运动和土地革命受着损失,红军主力部队万里长征以后,留在以江西为中心的各个游击区域内的红军和游击队单独奋斗。1934年到抗战爆发,二年零八个月,算3年。当时,留下的有主力师——二十四师3个团,每一个连有一架机  相似文献   

12.
在革命风雷激荡、红旗漫卷西风的烽火岁月,翻身得解放的将乐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响应扩红号召,踊跃参军参战,参加红军人数达2000余人,涌现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当红军、夫妻并肩上战场的动人场面,一首首表达衷心拥护、爱戴红军和支持、鼓励亲人参加红军的歌谣,在将乐大地应运而生,广为传唱。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时期,党对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党的领导,正确分析形势与受教育者的思想,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等等。这些对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时期,党对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党的领导,正确分析形势与受教育者的思想,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等等。这些对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军真是了不起,有个女将叫缪敏,专为穷人杀妖匪,挥舞双枪打头阵,白兵土匪喊饶命……"在闽北顺昌县郭岩山一带,至今流传着这首<颂缪敏>的歌谣,每当老百姓唱起这首歌时,总会眉飞色舞地说起红军女将缪敏(方志敏夫人)当年在郭岩山留下的一幕幕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党员》2011,(7):19-19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是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面时军阀的反动统治。重庆地方党组织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先后发动30多次武装起义.打出了“四川红军”的旗帜,支援了主力红军作战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这一时期,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入重庆境内,跟反动军阀展开鏖战。  相似文献   

17.
第四回中共中央筹备建国红色中华定都瑞金话说英勇善战的朱毛红军,在中国共产党人之中树起了一面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旗帜。于是,各地纷纷响应。短短二三年时间,在闽赣、湘赣、湘鄂西、鄂东  相似文献   

18.
1929年底,中共四川省委为了进一步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根据党中央在各地组建红军“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精神,决定在全省成立一、二、三、四路红军游击队,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为了开辟涪陵、武隆、丰都、石柱、彭水、  相似文献   

19.
安徽六安籍红二十五军老战士徐兴华,曾经担任宣传员、文书等工作,并参加了长征.解放后,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他在1961年和1982年先后两次参加了北京"红二十五军战史编辑委员会"的工作.他从红军时期开始亲笔记录下来和创作的多首红军歌谣,可以把我们带回到70多年前的峥嵘岁月中.作为他的女儿,我把其中的十几首加以整理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在武夷山大安村,流传着一个彭德怀与挑夫的动人故事。这位当年的挑夫名叫暨财生,生于1918年,是武夷山市洋庄乡大安村人。土地革命时期,大安是方志敏、邵式平、黄道打造的赣东北苏区的一处亮点,后为中央苏区一部分。1933年1月,15岁的暨财生参加了红军。不久,暨财生和闽北25名红军战士一起被抽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