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河 《学习导报》2014,(11):44-45
"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这是中央领导刘云山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为什么引出网上热评和公众热议?因为它不仅讲了一个政治学上经典恒定的道理,更指出了当前某些官员中存在的一个倾向性问题。为官真的"不易"。当一名"公仆",一是要甘于"清淡",  相似文献   

2.
汪金友 《学习月刊》2014,(11):16-16
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严词痛批“为官不为”。他说:“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说的难听点.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  相似文献   

3.
贾金云 《学习月刊》2014,(17):55-55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一次工作座谈会上矛头直指懒政,"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李克强加重语气说,"说得难听点儿,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这样的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极大不负责!"尸位素餐成为当下议论官员庸政、懒政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4.
梁新 《学习月刊》2014,(14):1-1
近日,李克强总理说:“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说到这儿,总理加重了语气:“说得难听点,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  相似文献   

5.
正"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说得难听点,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这是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严词痛批的"为官不为"。尸位素餐,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指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时  相似文献   

6.
媒体报道,5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在讨论对国务院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时,李克强针对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现象加重语气说,“说的难听点儿,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这样的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极大不负责!”  相似文献   

7.
“回家卖红薯”四联陈鲁民十多年前,看过豫剧《七品芝麻官》,别的都记不清了。唯有知县唐成那副对联始终难以忘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前些天,几个朋友聚会,偶又议起"卖红薯"一联,方知眼下在此联基础上又衍生出两联,也颇流行,略动一二字,便意...  相似文献   

8.
经常听到干部抱怨,"遇到这些‘刁民’,工作真难开展";时常耳闻群众嘲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其实,真正的"刁民"是很少见的,很多时候是因为干部对农村生活不熟悉,对百姓"苦楚"不了解,进而对群众产生误解;当然,真正"不作为"的干部也是不多的,很多时候是由于群众对机关制度不了  相似文献   

9.
史辉 《党员文摘》2007,(7):10-11
中国有句俗话叫“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它反映了人们对为官理念的朴素理解,也表明拥有廉洁高效的政治环境是各个时代人民的共同愿望。那么,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是如何惩治贪污的呢?  相似文献   

10.
政坛好声音     
"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就是不讲政治,就是腐败。"——近日,湖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晓东在谈及政府系统干部作风问题时,认为根源在于"为官不为",反映出干部担当精神、担当能力上存在问题。"‘慢作为’其实也是一种不作为。表面上看,有的政府部门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不是什么也没做,但处理起来进展缓慢,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像蜗牛一样,半天不挪动一步。办事一拖  相似文献   

11.
<正>"不作为的干部,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挪位子’的要‘挪位子’。"李克强总理在9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近年来,我党对反腐肃贪工作常抓不懈,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转变,但随之"为官不为"现象也开始滋生。有的干部不吃请了,不跑不送了,工作也不干了;有的干部存在"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心理,乐于当"太平官""逍遥官";有的干部虽然工作态度好了,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借口规章制度,推诿扯皮,慢作为甚至不作为。此种干部已成为  相似文献   

12.
"为官不为"、"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甚至"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敷衍行为,被李克强总理称为"尸位素餐",而在现实工作中,党员干部的这种作风问题就如"坚冰陈雪"一样顽固地存在,严重影响着党员干部的工作效率,影响着党群关系,影响着党的形象。那么,如何解决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这种工作落实不力的敷衍行为呢?  相似文献   

13.
正能力平庸也是"病",为政不勤也是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领导工作本来就是苦差事,很多时候要五加二、白加黑,想舒舒服服的就不要当领导干部"。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指出:"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为官不为是一种政治上的不道德,是另一种腐败,是为了不引火烧身,不愿触及矛盾,是为了明哲保身,不敢果断决策,是为了逃避责任。特别是在惩治腐败、狠纠"四风"的高压下,很多官员不适应,感叹"为官不易",有的更是"为官不为",因为灰色收入减少"不想为"、不适应新工作方法"不会为"、怕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一些干部开始奉行、附和"不干事不出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不为"主义。"不为"既是作风问题,也是庸政懒政的表现,如果任其蔓延,必将严重影响改革稳定发展。所以,开展"为官不为"专项治理,使全体党员干部"有为有畏",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一、"为官不为"的定义、主要表现刘云山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指出:"当前特别要加强对‘为官不为’现象的治理,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及时调整不胜任不称职干部。  相似文献   

15.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唐知县的这句名言早已脍炙人口。岂料,近来又有人衍生出一联:“当官若为民做主,迟早回家卖红薯”。正反两种情况告诉人们,这当官与卖红薯之间,还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一,古往今来,做官既然要“为民做主”,首先必须廉...  相似文献   

16.
旧时的官员,今日的干部,区别不在于叫法的不同,而在于对老百姓的态度,是不是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 官员被称作老爷,干部被称为公仆,这该是一种天壤之别的变化了。其实,干部一旦染上当官做老爷的恶习,骑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起来,真还不如旧时“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官员可敬可爱。  相似文献   

17.
孙永剑 《党课》2011,(16):61-62
当官为谁?要不要为民做主?明朝“七品芝麻宫”唐成的一句格言给出了答案:“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但时过境迁,这句格言却演绎出完全相反的意思,“当官就是不要为民做主”似乎成了一些败类们膜拜的信条。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3):78-78
年度报告"你的年度报告我看了。""怎么样?""和《红楼梦》有一拼!""我的文笔有那么好?""不,满纸荒唐言。"评价法官:"知道市民对你的评价吗?"贪官:"知道。有一年春节,为了表明我清廉为政的决心,请人写了‘来客欢迎’,‘送礼不要’的对联贴在门口。  相似文献   

19.
7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基层干部如何"敢担当"》的文章。文章说:基层工作对接的上级部门多、任务要求杂,同时干部必须直面具体问题和复杂矛盾。一些人抱着混日子的心态,看上去忙忙碌碌,其实啥事都不好好干。批评的就是典型的"为官不为"。  相似文献   

20.
有畏有无畏     
季羡林先生在谈人生的系列随笔中,有一篇短文叫《有为有不为》。文章开宗明义:“‘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紧接着指出:“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