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远斌 《理论学刊》2006,(1):103-105
理解“述而不作”,重在“述”、“作”二字。古今对二字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述”一解为“循旧”,一解为阐述;“作”一解为“新制礼乐”,一解为“创作”。这里不但有分歧,而且还有误解,经考证,“述”应作遵循、继承解,“作”应作别创解。“述而不作”,即遵循、继承先王之事业,而不改创非王道之业。孔子“述而不作”的政治追求,实质上是“无改于父道”之孝道思想的流露表白。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论述,集中表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主张,构建了一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先进文化论”。这种”先进文化论”在坚持  相似文献   

3.
叶险明 《新视野》2007,3(2):45-48
基于对“文化全球化”解释学意义上的拷问,作者从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探讨了“文化全球化”,即:“文化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全球化”的基本矛盾以及“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及其趋势。进而指出,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就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拒斥“西方中心论”和狭隘的民族文化观与向西方国家先进文化学习和发展本民族先进文化间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苗春凤 《求实》2004,(4):36-38
本文探讨了建构“价值理性”文化理念的途径和方式 ,即通过文化批判、文化建构和文化教育来强化、确立和普及“价值理性”文化理念 ,以摆脱工具理性理念的独断控制 ,完善人类的文化理念。其中特别强调了人文学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试析乡风文明建设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本锋 《求实》2006,(12):103-105
营造乡风文明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工程,又是难点工程,在营造文明乡风过程中存在着四大瓶颈认识误区制约了文明乡风的培育,这是“认识瓶颈”;先进文化还未牢牢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这是“思想瓶颈”;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这是“硬件瓶颈”;教育资源匮乏、精英人才流失,这是“人才瓶颈”。要破除这些“瓶颈”,培育健康文明的乡风,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做到三个统筹发展统筹城乡文化、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统筹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统筹乡风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6.
周荫祖 《求实》2002,(3):28-30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注重文化建设 ,不仅相继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要思想 ,更重要的是他们为党建构了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理念、价值系统的精华———文化精神。至少包括 :“理性精神、哲学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坚持和发扬党的文化精神 ,是我们更全面、更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文化哲学基础 ,也开拓了对党深入研究的一个新视野。  相似文献   

7.
张仲瀚提出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建设“文化兵团”,对兵团文化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建设“文化兵团”是张仲瀚继承和发展军营文化的结果,也是全面发展兵团的必然要求。作为兵团文化发生期的关键人物,建设“文化兵团”亦是张仲瀚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建设“文化兵团”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兵团,增强了兵团屯垦戍边的实力。  相似文献   

8.
纪程 《世纪桥》2002,(3):6-7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新保守主义”思潮同“五四”之前的“尊孔复古”的文化逆流相提并论。但是新保守主义者对“五四”精神的非议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新保守主义者将“五四”和十年“文革”相提并论,指责陈独秀、鲁迅等人“对中国过去传统‘主流’”持“激进的拒斥”态度,这种“激烈的反传统主义”造成了我国当今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断裂”。他们断言,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跨越‘五四’文化断裂带” 的任务。对于此,我们应当给予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在文化哲学视野中,“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文化有机整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则集中表达了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这些思想,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创新与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全球化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0.
毛剑 《理论学刊》2006,(3):110-111
无论就思想渊源还是就研究派别而言,新马克思主义都是当前文化研究中举足轻重的一维,其中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促成了文化研究中的“葛兰西转向”。这种转向结束了文化主义与结构主义的范式之争,为文化研究开始建构一种摆脱还原主义和本质主义的新的理论方法和模式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自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来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其中专题研究“先进文化”的文章也为数不少。在江泽民“七一”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之后 ,这种研究在程度之深、范围之广上达到了新的高度。现将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作一简要述评。一、关于先进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研究对于什么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学术界没有异议 ,因为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和“七一”讲话中都有明确的阐述 :“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  相似文献   

12.
文化研究曾经经历了引人注目的“葛兰西转向”,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文化意识形态不断在冲突中达成妥协的动态过程,而使文化研究特别是大众文化的研究在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两分天下之后,开辟出一种新的方法视野。以深深卷入争夺、赢得、丧失和抵制霸权的过程为背景,使我们重构大众文化研究当务之急的理论和政治问题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奥运与北京的"和"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平 《新视野》2004,(5):69-71
“和”是北京文化的显著特征,也是中华文化神奇而富于魅力的文化因素。本文试图从北京历史文化的视角,特别是通过北京城市的文化遗存来揭示“和”文化的现象和内涵,以便让世界更深刻地了解北京,让北京文化更加和谐地与奥林匹克文化相交融。揭示北京“和”文化,还有利于丰富北京提出的“人文奥运”理念,为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做好文化展示。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经世的传统。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纂《史记》是为了“述往事,思来者”,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重视史学述往鉴今、经世致用的社会功能,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古往今来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前提出发,比较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形成了关于文化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的一系列观点。他所提出的以“文化类型”说、“继往开来”说和“道统新续”说为内容的“文化三说”观,对于妥善处理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过程中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关系,以及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吸收外国文化的长处等问题,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略论中国文化的演变和分期──兼述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追求文化传统现代化的过程高令印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文化,主要是指尧、舜、禹(传说时代)至夏、商、西周时代所形成的,由西周的周公进行了综合和总结。一是他把原始的天命论解释为“敬德保民”、“以德配天”,打破...  相似文献   

17.
李文军 《求实》2006,(Z2):42-43
自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后,“和谐社会”成了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词。“构建和谐社会”代表着人类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第四代领导核心的执政理念、哲学基点;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8.
“文化纽带”思想是江泽民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 题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成为架构国际合作的重要桥梁,是“文化纽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纽 带”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是“文化纽带”思想产生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9.
和谐,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思想传统和价值追求,也是国人关于人生、社会、自然乃至宇宙的最高理想。传统的和谐包含了“天人合一”、“人和”、“仁政”、“和为贵”等丰富的思想,具体到法律文化方面,便形成了“息讼”的法律诉讼观念,其基本内容就是“一个社会因没有纷争和犯罪而不需要法律或虽有法律而搁置不用[”1](P321)。一、“息讼”产生的历史根源1.“息讼”产生的思想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之上。在传统国人的世界观中,人和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古人对自然的总认识便是和谐。古代中国…  相似文献   

20.
“三述”(述纪、述廉、述作风)作为履行党委主体责任、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问题的重要探索,是一种更直接、更广泛、更客观的监督手段,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从探索尝试到渐次展开,不断健全完善,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三述”不是为“述”而述,根本目的是促进党员领导干部注重党性修养、强化纪律意识、自觉接受监督、养成优良作风,充分发挥综合效应,示范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遵纪守规、廉洁自律,促使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向基层延伸、在基层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