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现代生活的节奏比较快。新闻也在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进入了"读题时代"———许多读者在阅读报纸时只是浏览一下标题。碰到"抓人"的标题,也就是对读者有吸引力的标题,读者会不由自主地阅读全文,即是当时没有时间阅读,读者也会牢记这条标题而对新闻有所了解。这就是说,进入"读题时代"要实现新闻报道的有效传播,新闻采编人员必须下一番功夫制作出"抓人"的标题,  相似文献   

2.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这是共识。在厚报时代,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读者往往是瞄一眼标题来决定是否继续阅读。党报标题除了导向正确、内容准确外,也要有牢牢拴住读者目光使其不再挪开的强大  相似文献   

3.
一条新闻能不能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去看,标题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题好一半文”。一个好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新闻添辉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闻圈点     
监督平台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基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具有吸引读者,帮助和方便读者阅读新闻、理解新闻的重要作用,因而常被我们称作“报纸的眼睛”。然而在我们的报纸上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表达不够准确的标题,使好端端的新闻长了一双“歪眼”。一、语法、逻辑出现错误,导致产生误解、歧义。如某报曾刊发过一篇题为《低收入群体将加大扶持力度》的新闻。从标题来看,“低收入群体”是扶持的主体,将要去扶持他人。而文中导语却说:“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日前表示,国家财政将继续加大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  相似文献   

5.
新闻标题就像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主题最简明、最生动、最有诱导力的体现,是最先吸引读者并引导阅读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有两千多种,每天登载的新闻浩若烟海,即使再好的新闻,要想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也少不了要借助标题的魅力。本文试就新闻标题问题作一探讨。一、标题效应的构成因素我们把新闻标题比作新闻的眼睛,一点也不为过。也许读报者有这样的体会:拿到一张报纸,总是先浏题目,遇到吸引人的标题,才会激起阅读的兴趣。这时,标题实际上发挥了吸引的功能。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如果意犹未尽,就会下意识地寻找…  相似文献   

6.
随着受众对国内外大事的关注度日渐提升,报纸时事报道的重要性也不断地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报纸使出浑身招数,通过各种手段强化时事报道,将经营时事报道作为一项基本功加以苦练。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地市级报纸应该如何经营好时事新闻,以便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呢?营造视觉亮点,是搞好时事报道的重要手段。精彩的文字、硕大的粗黑标题。这些传统的新闻手段还在广泛地使用。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传统的编辑手法之外,一种新的编辑手段正逐渐为报人和读者所接受。那就是图形设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新闻采编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编辑这样说:这则标题太“平”!回过头去体味:标题为什么会“平”,可能是指不鲜明,不巧妙,不奇崛,等等。总之,是不吸引人。而细细分析,之所以“平”的最主要问题,恐怕还是在于没有特点。没有特点,就显得平淡,就显得“大路货”,就显得放在张三头上可以、放到李四头上也可以,就不值得去玩味,就成了“过目即忘”。抓住特点制标题,对于人物新闻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它提高到关乎人物新闻成败的地步恐怕都不为过。因为现在面对海量信息,人们是选择性阅读,只有标题上人物的新闻性和特点拨动了读者…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看报看题,看书看皮”。人们看报总是先看标题,一条新闻能否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去看,新闻标题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凡那些在新闻史上有一席之地的名篇佳作,无不有一个与之匹配的新颖的标题。如《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这些标题概括了新闻的精髓,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9.
改革创新报纸版面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我国,报纸的改革创新已形成了一种浪潮,报界人士深刻认识到要想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取胜,不仅要在新闻本身的质量上下功夫,还必须高度重视报纸的“第一眼效应”——版面,即想方设法把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增强版面的吸引力。因此,许多报纸都在标题、图片、色彩、图版、版式等版面因素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很好的读者视觉效应,刺激了读者的阅读欲望,扩大了报纸的发行。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当代报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服务质量的竞争;报纸如果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读者就会流失。此话不无道理,纵观近年来的新闻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报纸在增强新闻的服务性方面正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作为在报纸上占有重要地位和较大比重的时事新闻,自然应当承担起向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重任,赋予新闻信息更为明确的针对性和更大的实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认真研究读者、了解读者,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关注读者的阅读需求,并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去选择时事新闻,进而求得读者的关注。有关读者调查显示:受众阅读兴趣正发生从“看报纸…  相似文献   

11.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时下,在林林总总的新闻大战中,要使读者对这条新闻感兴趣而"一见钟情",继而阅读新闻全文,因此,导语的运用至关重要,因为它能以新鲜  相似文献   

12.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路已为更多的办报人所接受,近些年又有了“读图时代”的说法。读者对图片新闻的读解需求,无论从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比过去更高了。电视和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在这种情形下,报纸对图片新闻的处理,如果仍然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仅仅满足于“有大照片”或“多用照片”,就很难满足读者不断提高的阅读需求。如果不在图片新闻的编辑方面下大气力,就很难在众多媒体的激烈竞争中,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报纸的版面上来。加强对新闻图片的编辑工作,对于充分提升图片的新闻价值,提高报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至关重要。一、读图时代需要图片编辑  相似文献   

13.
报纸与读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供求关系,读者有选择、批评和淘汰新闻的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者认同是各类新闻包括时事新闻的生命。因此,时事编辑  相似文献   

14.
说到时事新闻的标题制作,也许有人会对此不以为然:时事新闻,不就是掌握总原则、注意大方向,及时编发新闻稿件,不出政治差错吗?再者,新华社发的都是“成品稿”,仅需照搬即可,何须制作标题?其实,这种观点有失偏颇,甚至是错误的。在新闻界有此一说:编辑恰如厨师,其职责是将新闻资源作为原料,进  相似文献   

15.
记者要有读者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依靠自己的特征吸引读者主动阅读和自由接受的。因此,新闻的读者群是采访新闻的记者所必须研究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要求记者要有读者意识。作为报道新闻、传递信息的新闻传媒,总是希望有源源不断的新闻资源,希望传递更多的信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3,(4):37-37
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为读者采写、为读者报道,使报道贴近读者需求,符合干部群众的口味,富有吸引力感染力。要以创新赢得读者,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报道内容形式,写短文、讲实话、发有用的报道,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要多制作准确鲜明、新颖醒目的标题,多配发现场感强、信息量大的图片图表,多运用平实、清新、鲜活的语言,使版面更活更靓。  相似文献   

17.
(一) 选稿、组稿、编稿、制作标题、设计版面,尽管走进了计算机平台,但面对着等待出版与万千读者交流的报纸,大量繁琐的工作依然需要时事编辑为之绞尽脑汁、付出心血。被动地应付差事也好,精心地妙笔生花也罢,只要“上了套”,终究要付出劳动。从本质上说,这种劳动毋容置疑地体现着编辑创作的潜在意识。一如记者采写新闻稿件怎样着墨将新的事实告诉读者,主观上的创作意识自然而然地便流露于字里行间。面对作者和读者,编辑的桥梁作用就是通过精心加工成品半成品的新闻原材料并施以编辑手段,以版面的整体形式与读者进行交流,这一过程即是时事编辑创  相似文献   

18.
从报纸的定位、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受众的心理来说,党报一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甚至称其为“露脸版”、“黄金版”。然而,党报的特殊性和新闻稿件内容的趋同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版版面编排工作能动性的发挥。作为一名党报一版编辑,能否在其特定稿件性质下利用版面语言与群众沟通、交流,实现新闻作品、报纸版面的贴近艺术呢?  相似文献   

19.
报纸与读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供求关系,读者有选择、批评和淘汰新闻的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者认同是各类新闻包括时事新闻的生命。因此,时事编辑必须牢固地树立读者意识,把“三贴近”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始终,这不仅是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体现,也是报纸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更应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跟进才能贴近。跟进,是在把握新闻价值的前提下,致力于新闻内涵的挖掘,调动诸多版面编排手段,实现新闻由点到面的链接、由外向内的深入、由此及彼的拓展,尽最大可能去满足读者获取有效信息的需求。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跟进…  相似文献   

20.
近日,到辽西地区走访。驱车上千里,从市到县,下乡进村,主要是 看望本刊的读者,并征求大家对办刊的意见。一路走来,编读之间亲情萦 绕。有机会直接面对编辑,热情的读者聊起来滔滔不绝。其中有批评,有 赞许,而聊得最多的还是阅读党刊对学习和工作的帮助及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