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重读《张闻天选集》之后,发现他拥有“三分法”观点,现在提出来,希望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张闻天选集》全书共有文章七十篇,其中涉及到“三分法”观点的就有十几篇,现在我对此作一番阐述、分析和论证。一、指出“一分为二”的说法有缺点在我们国家,“一分为二”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一分为二”最早见于列宁1915年写的《谈谈辩证法问题》,1949年的汉译文是这样的:“一分为二以为吾人对其矛盾组成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现在的汉译文则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为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7页)。列宁说此话是引用或者叫转述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而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是从神学家  相似文献   

2.
一种观点认为,“一分为二”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的简明的准确的表述。列宁讲得很明确:“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是“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或特征”。“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在一九五○年莫斯  相似文献   

3.
梁坚 《求实》1981,(12)
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坚持辩证法,做经济工作也不能例外。那么,什么是辩证法呢?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辩证法就是分析法,就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内在矛盾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列宁说:“统一物之分为两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列宁选集》第二卷第711页)他又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同上书,第6  相似文献   

4.
《谈谈辩证法问题》思考题解答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如何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辩证法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在文章中,列宁深刻地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一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5.
老子政治哲学以朴素的辩证法为底蕴,呈现出“守静”、“贵无”、“重柔”、“用反”四大突出特点,在中国古代领导思想中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颇深。研究老子政治哲学的辩证法思想,不仅有助于认识老子政治思想的真谛,而且有助于将这一古老智慧与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哲学界一直有论者在批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一哲学命题,并同时提出了“一分为三”论。据论者称,作为哲学命题的“一分为二”是“有缺陷的”,需要以“一分为三”论“补充”、“纠正”之;有的则进而论证只有“一分为三”才是科学的;他们甚至把“一分为三”论奉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呼吁人们用“一分为三”论去观察、认识、分析、改造世界。我并不愿意怀疑“一分为三”论者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愿望的真诚,但是我以为,要把“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诚愿  相似文献   

7.
安全 《前线》1965,(14)
列宁曾经指出,对立统一或一分为二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毛主席进一步概括了国内外革命斗争的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了列宁这一思想。毛主席在《矛盾论》一文里,系统地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并且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  相似文献   

8.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哲学笔记》中的一篇短文。写于—九一五年帝国主义战争时期。《谈谈辩证法问题》这一哲学短文,是列宁对新的时代,即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革命斗争经验的重要的哲学概括,也是列宁对自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哲学界关于列宁的“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这句著名论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论。我们认为,列宁在研究黑格尔的《逻辑学》中提出的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统一的思想是在哲学发展史上最先科学地解决了三者的统一问题,这一睿智的思想是研究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经典指导原则。那么应该怎样正确理解三者统一的原理呢?列宁说,三者“是同一个东西”,指的是三者在本质上的相同,是有差别的相同,而不是“完全等同”,正如任何事物的统一都是存在着差别性的统一道理一样。它们三者的关系还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因为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  相似文献   

10.
张超 《前线》1964,(17)
“一分为二”这个命题,科学地概括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学说。它既是客观规律,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一分为二作为规律,普遍适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作为方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处理一切问题的方法。在思想改造这个问题上,一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人的任务就在于揭露反动派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矛盾论》) 我认为,当前“一分为二”还是“合二而一”的争论,是坚持辩证法还是坚持形而上学,是坚持对立统一规律还是坚持矛盾融合论、调和论的原则性的争论。杨献珍、艾恒武、林青山以及潘庆斌等同志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列宁在与种种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中,从各个侧面阐述了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光辉思想。如果我们不善于从论战问题中把握其正面思想,只见论战问题不见阐述的正面思想,就不可能真正掌握马克思和列宁这些伟大著作中的共产主义社会阶段思想,甚至得到所谓马克思“无阶段论”思想和列宁“三阶段论”思想的错误结论。坚毅的“三阶段论”则是其中一例。(见《求实》1990年第2期) 理论界对马克思、列宁的共产主义社会两阶段思想存在的不同看法,其中一个原因是出自于对原  相似文献   

13.
列宁晚年思想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意识按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首先,列宁分析了苏俄面临的国内外危机、回应了人们对十月革命等问题的非议及苏俄现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一致的问题。其次,列宁提出了解决对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的认识性问题的思路,认为十月革命是社会客观矛盾的解决途径,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最后,列宁针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性问题,提出要"迂回式"地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正《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在1915年写的一篇笔记体短文,全文共2800字。1914—1916年,列宁被迫侨居在瑞士的伯尔尼,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哲学书籍,写了很多笔记。《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就写在《哲学》笔记本中,是其学习哲学过程中体会的一部分。在此之前,列宁曾说过:"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  相似文献   

15.
列宁一生进行哲学研究的中心和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还是在辩证法方面?苏联科学院敦尼克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列宁阶段的又一个标志,是全面地、创造性地研究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方法”,“在新的历史时代产生的最重要的哲学问题,只有在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唯物辩证法……是列宁毕身活动的注意中心。”②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并认为,列宁一生哲学活  相似文献   

16.
以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提出的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著名观点为主线,阐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人的认识是螺旋式的发展过程,"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等五个方面原理及其若干启示的方法论原则,对改进当代共产党人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衅证唯物主义。如何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理解。把辩证法规定为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真理,并在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客观性和历史性的基础上确立思想内容的真理性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批判地吸取这一“舍理内核”,才能避免辩证法理论的形式化、经验化.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政治与军事的相互关联和矛盾关系的思想;对战争的利害关系进行全面分析,并以这种利害为手段处理与各诸侯国的关系的思想;军队行政管理中的“罚”与“亲”相互关连、配合运用的思想。《司马法》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在与政治密切相关的战与不战问题上的辩证性思想;治理国家与治理军队的区别的思想;“礼与法,表与里,文与武,左右也”等政治统治方法上的矛盾统一思想。《孙子兵法》的辩证性政治思想,是其军事辩证法思想在与政治相关的领域的表现。《司马法》的政治辩证法思想,也与其军事辩证法思想有一定的关联。两本兵书中的政治辩证法思想,同《左传》记载的与军事有关的政治辩证法可能有一定的关连 (吸取、发展 )。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茂良 《发展论坛》2002,(12):28-30
1985年,邓小平在讲到中国改革时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邓小平所说的“列宁的思路”,明确指的是新经济政策。从思想渊源看,邓小平理论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包括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仅为当时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复苏和社会主义建设找到了唯一正确的道路,而且也为其他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共产党人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第一,列宁提出了…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辩证法的源起社会主义辩证法一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均未明确使用过。但马克思、恩格斯根椐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他们所预见的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对社会主义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有过许多猜测性的论述,其中包含了不少关于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天才思想。列宁领导了近七年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国家任务的转变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斯大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