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本文尝试着对检察机关之法律监督权进行探讨,从检察机关之法律监督权定义着手,阐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改革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钱扬 《法制博览》2013,(5):48-49,47
民事审判权在司法权体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审判权能否独立地行使,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能否实现、司法公信力能否提高、司法权威能否树立。我国的审判独立是基于我国的历史发展与实际客观状况而设定的,我们需要对其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给予相应的重视。本文以民事诉讼原则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我国民事诉讼原则的设置目的以及运行状况,揭示民事诉讼原则与审判独立的内在联系。并对此提出自己的浅见,以期促进形成科学统一的民事诉讼原则体系,使其为我国审判独立的实现提供更强大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北方 《南风窗》2014,(17):38-40
<正>当下司法腐败相当严重,解决办法不能光谈司法的独立性,而需要和司法监督、司法问责、司法保障的配套。改革强调法官终身责任制。如果确立了审判权独立,法官收入可以成倍增加,而一旦出了问题,法官就会失去一切。  相似文献   

4.
高令龙 《法制博览》2014,(1):161+156
本文以司法体制改革之司法独立原则为中心,具体分析我国检察机关在现今中国司法体制中的地位、性质及是否能够完全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检察机关独立的理由,影响检察机关独立的几个方面;并对我国检察机关独立现状的利弊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几条改善的意见。检察权作为检察机关专享的一项法定职能,检察机关是否独立直接关系到检察权的独立行使。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检察机关难以像西方国家一样行使职权,我国正处在司法体制改革时期,现今检察机关存在的利弊无疑将会在以后的改革过程中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王夏菁 《法制博览》2013,(11):125-126
本文通过分析审判独立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四点建议:1、人民法院的人事权、财政权与地方党委和政府相互独立;2、对法院内部机构设置进行改革,审判活动去行政化;3、进一步规范法官任职条件,促进法官职业化,多渠道多方式提高法官素质,使法官具备独立办案的审判水平。相信只要在司法改革中将审判独立作为中心环节进行必要的制度重构,那么审判独立将不再是一纸空谈,司法公正也不难实现。  相似文献   

6.
朱珍华  王雪珂 《法制博览》2013,(10):215-216,187
司法公正是人类永恒不懈的追求。而实现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关键在于构建以法官独立为核心的现代化法官制度。同样,我国要建立法治社会,实现依法治国,法官独立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社会阶段下我国法官独立制度的现状、原因以及法官独立制度对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力图通过一系列的论述,为我国法官独立制度的进步与完善,提供可行性建议及参考。  相似文献   

7.
安庄  何晓峰 《法制博览》2015,(3):152+151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的要求,司法改革要实现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则对我国的法官独立原则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仅对中国的法官独立原则适用存在的问题障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玥 《法制博览》2013,(2):175-176
司法独立作为一项现代法治原则,在现代各国宪政中得到了普遍尊重和确认。本文从中美两国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司法机关的外部独立和内部独立三方面着手比较,以透析中美司法制度的差异,并试图从中得到推进我国司法改革和完善司法独立的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叶竹盛 《南风窗》2012,(8):42-44
关于政法委的职能设置上,贯穿整个发展过程的是两个政治目标的小心平衡——"坚持党领导政法工作"和"保证司法审判独立进行"。但正是在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导致了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10.
恢复性司法是司法哲学的变革,其关注的重点不是加害人的行为是否违法、是否应该受到惩罚,而是对人及其关系包括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及如何修复这些伤害。通过介绍和讨论国外恢复性司法的起源和发展、主要操作模式及其效果评估等,在探索恢复性司法在中国的文化基础及实践传统基础上,笔者系统总结和提炼了中国为什么要引进现代式的恢复性司法的原因,同时通过讨论中外恢复性司法的异同及国内恢复性司法进一步发展的若干问题,并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更加清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少年司法为应对未成年人罪错,避免报应性司法的负面影响而从现行刑事司法中独立出来。构建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司法,在突出其综合保护的同时,仍需回归科学应对未成年人罪错的初衷。检察机关的检察职能兼有行政性、司法性和教育性特征,由检察主导未成年人司法更具优势。而更好发挥检察主导则必须依托职能创新未成年人检察措施,推动罪错处理的一体化,并通过向前和向后延伸促进社会支持体系等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郝士漫 《法制博览》2015,(4):183-185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我国公司法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制度,其是出于对公司和债权人的保护而对公司的独立人格做出的一种否定性评价,以揭开公司的神秘面纱。该制度的主要支撑和司法体现是公司人格否认之诉,公司债权人等以公司股东或是公司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迫使股东离开公司这把保护伞而承担责任。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该诉讼的运用还有待通过明确适用原则和诉讼主体等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少年司法要注入儿童福利因素,建立司法与福利的协同与融合机制,其基础是建立两个系统间的分流制度,完善从司法系统转向福利系统的分流路径。本文认为,少年司法中要明确由专业社工承接分流后处遇,在借鉴国外转向和社会工作参与的基础上,对罪错未成年人开展多学科与跨专业的专业评估,在司法体系的各阶段中建立分流机制,明确被分流未成年人的范围、分流路径、分级处遇措施,建立分流后处置场域,设置分流官角色,增加分流项目。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文锦南路文锦花园26栋,是中国传统医疗中心第一门诊部所在地。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杏林高手,其中不乏满腹经纶的研究员、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学富五车的大医师……可谓将才济济之所,藏龙卧虎之地。这所门诊部,与其说是医院,不如说是集市还准确些。它没有官办医院通常的那套运作机制和程序,有的只是一间间按专科划分的独立诊室,让医生们摆摊设档,各施各法。它也没有薪俸医生每月做多做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为什么需要少年法院:简单但却容易被忽视的理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是什么决定了少年司法应当是特殊的和独立的少年司法最基本的特殊性是什么?是否特殊到需要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体制?我认为,决定少年司法的应当是特殊性和独立的原因中,最根本的有两个:第一,少年司法所针对的群体是特殊的:成人是理性的人,而未成年人是非理性的人。这首先是一种事实。经常有人对少年是否真的是非理性的人提出质疑,持这种观点的人能够非常轻易的找出许多似乎很有说服力的个案来支持他们的质疑。但我很遗憾地告诉他们,即便是在今天,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现代科学仍然人多数都提供了支持少年与成人存理性程度上  相似文献   

16.
通过我国独立保证司法实践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独立保证纠纷主要存在三种裁判路径并且存在银行保函和见索即付保函等独立保证类型。同时,基于我国独立保证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发展,法院可以将意思自治原则作为独立保证的法理依据并且扩大独立保证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高层声音     
《南风窗》2010,(5):8-8
温家宝:在纪念国务院参事室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关键是要营造一种包容和宽松的环境,使人们能够独立思考,敢讲真话。有些真话,虽然领导不爱听,但确有价值,因为它包含着真理。领导者应有听取逆耳之言的雅量,去除思维定势,包容不同意见,择其善而从之。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司法禀赋特殊的怜悯和情感,应注重在总体思想指导下的细处渗透,它既要体现现代刑罚谦抑的诠释(宽),又要和对严重犯罪理智的控制(严)有机而灵活的统一起来,以真正体现少年司法制度的双重保护原则。本文通过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非羁押措施可行性评估宽严之辩的论述,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以求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9.
鉴于未成年人的“优越社会地位”,德国立法明确了未成年人犯罪VOM制度的独立法律地位。建立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理念基础上的VOM制度,遵循区别原则,契合VOM制度关注“被害人”目的,有别于传统的刑事司法,亦区别于其他恢复性司法项目。较之于成年人案件,VOM制度可以适用于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且检察官提起未成年人案件之刑事调解的自由裁量权受到了限制。未成年人VOM制度的独立性地位能够保障调解的公正性,但也存在与司法机关关系过于疏远而带来合作不畅的弊端。调解员的专业化、调解机构的多样化与相对独立性在有序竞争规则的保障下能够为未成年人案件提供适格的调解服务。这与我国现阶段的刑事和解制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以此为鉴,可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20.
陈伟杰 《法制博览》2023,(2):108-110
司法救助制度是为平等保护弱势群体免受经济等外部原因的困扰无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设。司法救助制度的创设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平等地享有公平正义的权利,该项制度虽然只是作为《民事诉讼法》中一个极其细微的探讨论题,但其中却蕴含着广泛的宪法学、经济学等原理。本文针对该项制度的创设、沿革、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先从制度与体制的角度进行剖析,最后针对我国的国情与司法现状提出一些制度优化的构想,以释放该制度的最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