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北二人转的发展一直存在黄绿之争、真伪之争、优劣之争、管放之争、文化之争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已有300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世间诸多烽火都是由领土之争点燃。中东地区几乎毗邻接壤的国家都有边界纠纷。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伊朗与阿拉伯国家、沙特与邻国是中东边界纠纷的三个核心。具体而言,有以色列与巴基斯坦、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埃及的被占领土之争,两伊就阿拉伯河主权与一段陆地之争,伊拉克与科威特领土之争,伊朗与阿联酋就阿布·穆萨岛和大小通布岛之争,沙特与阿联酋就布赖米绿洲之争,沙特与也门就马里卜、焦夫、哈达拉毛等领土之争,沙特与卡塔尔就欧戴德地区之争,等等。边界争端是中东地区长期动乱不安的主要原因。自二战以来,中东…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与罗尔斯这两位当代康德主义者虽都以"准先验主义"的理路来重建公共领域的规范基础,但却陷入了"家族内部之争"的重重迷雾之中。二者争论的焦点主要表现在:"对话共识"与"重叠共识"之争";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之争";真理与正义相联"还是"真理与正义相离"之争。明辨这些论争,将有助于我们认识他们在道德哲学运思上的理论秉性,把捉二者在政治哲学诉求上的基本实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先进性和包容性的价值体系,它在继承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克服了以往价值体系在认识和实践上的偏执,实现了对它们的超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超越了群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争,实现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超越了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之争,实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超越了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之争,实现了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统一;超越了民族主义与普世主义之争,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张峥 《瞭望》2005,(45)
国家机关走上了权力谈判的舞台,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使权力部门真正结成统一政令,职能透明,良性互动的政府体系?燃油税的利益分配、二手房个税之争、“五龙治水”之争、公路管理权之争……等等。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内部的争论屡屡公诸媒体,引起关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指出,中央政府内部矛盾的公开,说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而这种矛盾公开化,也有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6,(13)
航空工业是战略性工业,它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在关键领域技术能力的提升。“大型飞机项目”作为国家“重大专项”,其战略目标理应由国家决定,否则就无法有效实施。王超平说,过去国家也曾有过两次关于自行研发干线飞机的决定,但是最终没有得到贯彻。这次“大型飞机项目”被列入“十一五规划”,体现了明确的国家意志, 那就需要在国家层面上下决心去做,不要受任何干扰。对于目前的“先军、先民之争”、“干线、支线之争”、“自主设计与仿制之争”以及项目选址上的“东、西之争”等,接受采访的北京大学政府与企业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7.
煤与电作为唇齿相依的上下游产业,本应互相体谅,合作双赢。但长期以来,双方在价格问题上却总是纷争不止,两大能源行业都身陷价格困局而不能自拔。煤电价格之争,表面上是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利益之争,其  相似文献   

8.
1.本体论之争: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本体论之争是近年来争论的焦点之一。一种观点坚持“物质本体论”;一种观点提出“实践的唯物主义”,主张“实践本体论”。2.思维方式之争: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研究中,一种观点坚持“实体型思维”,即把本体和实体当作存在的惟一含义;另一种观点提出“关系型思维”,即主张从事物的内外部,结构、联系、系统、秩序等关系状态来把握动态的世界。3.劳动价值论之争:一部分人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主张用效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等来代替劳动价值论;一部分人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没有过时,劳动价值论和其他  相似文献   

9.
“郎顾之争”虽然是在经济学家中展开,但也反映出深刻的法理学上的问题。本文先阐述了“郎顾之争”中反映出的在经济改革中广泛存在的正当性危机和实质合法性危机、形式合法性危机,然后总结并在法理上分析经济改革与法治秩序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就意识形态领域的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意识形态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思想文化之争,是由道路、制度等结构性矛盾决定的。从新中国诞生之日起,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总是企图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迫使我们改旗易帜、改弦易辙。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文化政治之争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法国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思潮在西方政治哲学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它对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的文化思想进行了批判与解构。使这一文化之争超越了"文本革命"的范畴,成为一种政治实践。本文着重分析这一文化政治之争的两种形式,即激进的文化政治与保守的文化政治、文化多元主义与当代自由主义。本文认为,这一文化政治之争反映出的政治观,主要是一元观与多元观的对抗。它从理论上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促进了政治哲学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上,理论界曾经发生姓资姓社之争以及目的手段之争。围绕这些争论,本深入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本认为社会主义最一般的规定性表现为集体行动和平等原则,资本主义最一般的规定性表现为迂回生产和效率原则,而集体行动和平等原则、迂回生产和效率原则又是社会化大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1939年一个薄凉的春夜。 北京城万人空巷,一场梨园之争让皇城脚下的十里长安街空气发烫。  相似文献   

14.
圈外谈雅俗     
陈漱渝 《民主》2013,(10):49-51
最近演艺圈内有“雅俗之争”,引发了我这个圈外人的兴趣,也想饶舌几句。  相似文献   

15.
公共行政学的范式之争,不仅是事关公共行政学身份危机的核心问题,也是公共行政学历史思辨中看似不言自明实则言之未明的关键问题。破解该问题的认知迷雾,迫切需要我们从范式概念的源头领悟中构建"学术共识"与"学科规范"的认知逻辑,从存在论、转换论与场景论的形式之争回到公共行政的事实本体,在本体视角解析中寻找破解范式之争的密码。并且需要以反思性、主体性、科学性的态度找到范式建构的传统基因与历史依据,从提出真问题、供给真概念、构建协同式学术生态与强化实践性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建构公共行政学的"中国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台湾岛内的统独之争历时已久。在“独”的方面,又有“台独”与“独台”之争。自去年底台湾“三项公职人员选举”以来,执政的国民党与在野的民进党有关这方面的争论更是趋于激烈化和表面化。然则,什么是“独台”?它产生的背景如何?“独台”与“台独”的异同何在?“独台”的危险性如何?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票据的无因性和有因性之争在我国理论界存在已久,但至今未有定论。放眼望去世界其他国家,票据无因性的规则早已成为通说定论。有因性和无因性之争在我国久争无论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在立法层面,即《票据法》第10条的规定。本文也以《票据法》第10条为背景展开相应讨论,并分析我国应采取无因性的必要性以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1610年后,在华耶稣会会长龙华民在耶稣会内部掀起了著名的“礼仪之争”,它的一个核心问题,即是 Deus 的中文翻译。拉丁文 Deus 有两种译法:意译和音译。龙华民和其他一些传教士支持音译,而金尼阁则支持意译。本文通过对金尼阁的《1610年中国年报》、《1616年给耶稣会总长的报告书》和《西儒耳目资》三份历史文献的分析,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金尼阁与“礼仪之争”的关系,特别是他对于 Deus 之翻译问题的看法,以及原因。本文并不赞同将“礼仪之争”简单地归之于欧洲传教士如何理解和对待中国文化的问题,它更是欧洲传教士如何对待欧洲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精神文明也被逐渐的重视,各个地方争相树立文化形象,名人故里之争、传统风俗之争渐渐激烈,各地方大力建设庙堂馆所,各种人为建筑层出不穷,甚至名人故里百姓不知晓名人事迹、风俗习惯不被传承,却平地建起纪念馆的树立地方文化形象事件时有发生。通过内发性地域文化设计的手段,可以对传承精神文明和文化产业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国民之争问题在中国日益突显,这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现代性问题。现代性加剧了个人与国家的疏离,尤其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个体自由与整体和谐的冲突不可避免。哈贝马斯在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外建立新型政治经济哲学,即话语政治,并在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开创出公共领域。哈贝马斯将社会结构区分为系统与生活世界两部分,用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的方式,并借助公共领域这个中介,协调两者间的矛盾。于是,国家维护系统权力,公民维护社会规范,在权力与规范的对立中,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为国民之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协调方法,也为我国经济领域的国民之争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