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住肉孢子虫病是一种两宿主寄生性原虫病,对人畜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绵羊住肉孢子虫病的病原至少有6种,即巨肉孢子虫〔Sar-cocystis gigantea(Syn.Sarcocystis ovi-felis)〕、羊犬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ovi-canis(Syn.Sarcocystis tenella)〕、水母形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medusiformis)、白羊犬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arieticanis(Syn.Sarcocystis tenella)〕、微小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microps)和囊状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cystiformis)。现将各虫种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命名时间、种名的演  相似文献   

2.
绵羊住肉孢子虫分布广泛。据报道,我国新疆、青海、甘肃等地绵羊住肉孢子虫感染率高达90.7%~100%。现已报道的绵羊住肉孢子虫有6种,即S.gi-gantea、S.medusiformis、S.tenella、S.ari-eticanis、S.cystiformis和S.microps。其中,以犬为终末宿主的柔嫩住肉孢子虫(S.tenella,S.ovicanis为同种异名)是致病性最强的一种。它在犬体小肠壁经过球虫样繁殖后,以孢子囊形式排出,污染饲草、饮水,使绵羊发生感染。严重时引起急性甚至致死性住肉孢子虫病。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外报道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纯化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杨凌(YL)株孢子化卵囊的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出E.tenella YL株的TA4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全长741 bp,开放阅读框(ORF)为651 bp,共编码217个氨基酸,与E.tenella HT株、E.tenella BJ株和E.tenella ZJ株的TA4基因ORF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8%、99.8%和99.27%.由此确定所获得的目的基因为E.tenella YL株TA4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软件对TA4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结构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为一结构松散的球状蛋白.将TA4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TA4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地表达了分子质量为41 ku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外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绵羊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以一种地方流行病的形式危害着绵羊,尤其是羔羊的健康。在已发现寄生于绵羊体内的五种住肉孢子虫中,以羊犬住肉孢子虫(S. arieticanis)致病力最强。据姜悦平等(1985)对新疆石河子地区2108只绵羊的调查,心肌荷虫者1912只,其自然感染率高达90.7%。截至目前,国内尚未见到有关羊犬住肉孢子虫发育过程的研究报告,为了揭示其发育过程和规律,根据我国养羊业的具体情况,为该病的全面防制奠定科学依据,我们从1984年开始,在全面调查流行情况的基础上,对其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柔嫩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内生性发育某些阶段的超微结构进行过研究,其中仅Mclaren(1969)较系统地描述了鸡体内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过程超微结构的变化。但结合近年来对艾美尔球虫其他种的研究情况看,早期对E.tenella内生性发育超微结构的描述尚有不完善之处,故笔者在详细观察的基础上,与前人对其的观察加以比较而作了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6.
建立地克珠利抗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感染鸡动物模型,收集获得E. tenella第2代裂殖子,通过PCR扩增E. tenella第2代裂殖子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5(serine/threonine protein phosphatase type 5,Et PP5)基因编码序列,构建pET-28a-Et PP5表达质粒,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镍亲和层析柱法纯化表达蛋白并免疫BABL/c小鼠制备Et PP5抗血清。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第2代裂殖子Et PP5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30℃时,用1 mmol/L的IPTG诱导pET-28a-Et PP5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多以包涵体形式存在。Et PP5主要分布在E. tenella第2代裂殖子的细胞质中,细胞核也有少量分布。经地克珠利处理后,E. tenella第2代裂殖子Et PP5蛋白表达降低了47.65%(P0.01)。提示,地克珠利可能通过作用Et PP5发挥抗球虫作用,这为地克珠利抗球虫作用机理的阐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通过大量调查数据证明,寄生于绵羊体内的羊犬住肉孢子虫(Sarcocysis arieticanis)在新疆各地流行极为广泛。为了进一步研究羊犬住肉孢子虫的危害性,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病理学变化,为诊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6年进行了羔羊人工感染试验。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抗球虫药物地克珠利和马杜拉霉素对柔嫩艾美球虫18 S rDNA的影响,分别对人工诱导的柔嫩艾美球虫地克珠利抗药株(ETAD)、马杜拉霉素抗药株(ETAM)和药物敏感株 (ETDS)孢子化卵囊的18 S rDNA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对比差异分析。结果显示,ETAM株有3个碱基发生突变(T170突变为C,T646突变为C,G694突变为C); ETAD株有1个碱基发生突变(T646突变为C)。经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ETAM株18 S rRNA 的二级结构与ETDS株的差异很大,而ETAD株18 S rRNA的二级结构则与ETDS株的完全相同。这些碱基的突变有可能是导致E.tenella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简称S.p.)和禽伤寒沙门氏菌(Salmonlla gallinarum,简称S.g.)长期来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危害,由于对它们的常规分离培养费时费力不易成功,因而对它们在感染雏肠内带菌现象的研究多年少见报道。为找到一种较为简快经济、敏感特异的检出细菌的  相似文献   

10.
鸡球虫病是危害鸡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特别是由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引起的鸡盲肠球虫病危害最大,严重感染时,死亡率最高达80%以上,可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用随机引物PCR(AP PCR)技术对鸡柔嫩艾美球虫(Eimeria tenella)黑龙江株(H)、山东株(S)及黑龙江株与山东株的杂交株(F1)进行了研究,同时对 2 个不同地理株的子代株与亲代株和F1 株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鸡柔嫩艾美球虫不同地理株之间以及同一地理株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存在DNA多态性;并且不同地理株间的种内变异程度较大(Si=0.642 3~0.637 0);同一地理株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亲缘关系也稍有改变,但其变异程度不大(Si=0.983 0~0.981 1)。对F1 株的AP PCR分析发现,F1 株与H株、S株的相似值分别为0.692 9、0.682 5,介于H株与S株相似值和传代株间的相似值之间。结果表明,F 株既具有两亲本株的遗传性状,又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2.
端士的西贝——捷吉牧场建议把叫作的磺胺氯吡嗪,用于治疗禽病和预防由阿赛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ma)、巨艾美耳球虫(E.maxima)、波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鸡艾美耳球虫(E.tenella)和E.necatrix所引起的球虫病。本药是一种含有30%磺胺氯吡嗪钠盐的白色粉末,易溶于水。1克药溶解在1立升水中,使用3天,在必要时,间隔3天再重复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13.
犊牛及成年牛的沙门氏菌病,在国内外均有所报告。就其病原菌的种别和血清型别而言,前人多报告为都柏林沙门氏菌(S. dublin)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 typhimurium),偶见于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S. paratyphi—B), Jend亚种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孔成道夫变种(S.cholerae—suis uar Kunzendorf),纽波特沙门氏菌(S.newport),马流产沙门氏菌(S.abortivoequina)。Barrel和A.H.Andres(1982)也记载3例外地分离到病牛沙门氏菌(S.boris—morbificans)。 关于牦牛沙门氏菌病,据所见资料报道甚少。为了进一步探讨青海果洛州地区牦牛副伤寒流行的主要菌型和牛群亚临床感染强度。我们采取1034例临床健康的牦牛新鲜胴体肠系膜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进行来自河北的脆弱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虫株正常传代过程中,偶然发现本虫株具有一定的早熟性,随即进行了本项试验。(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外周血液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运用PCR方法扩增了食蟹猴和猕猴的朊蛋白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中进行测序,运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这些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食蟹猴和猕猴朊蛋白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片段包含了朊蛋白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含有762个核苷酸,该基因内无内含子,编码253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推测其分子质量约27.6 ku.与已报道的其他多种动物朊蛋白基因序列做比较,发现其与多种哺乳动物都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人的同源性最高.氨基酸点突变分析除发现了已报道的多态性位点N97S、H100N外,在食蟹猴和猕猴均发现了未报道的S242L点突变位点.此外,在食蟹猴还发现了I8M、C151R点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6.
当前,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已应用于家畜寄生虫病的研究领域,尤其在原虫病的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自Gavribov等(1938)报道了乌疟原虫(plasmodium capisfrauni)红外期体外培养以来,Tsur(1945)进行了牛环形泰勒焦虫(Theileria annulata)裂殖体在离体组织中生长繁殖的研究。Hulliger等(1964)用分散细胞单层来大量繁殖Tannulata裂殖体。patton(1965)在初代牛肾细胞上观察了脆弱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无性期的发育。Dorna(1970)在细胞培养中观察到了鸡球虫完整的生活史。然而组织培养中原虫的培  相似文献   

17.
脆弱艾美尔球虫(E.tenella)卵囊经机械研磨破碎后,将游离出来的孢子囊在试管内用胰酶和胆汁消化,可使子孢子胞囊逸出。 本试验除要寻求胰酶和鸡胆汁的适宜浓度外,鉴于鸡胆汁产量小,不易大量获取。因此用牛羊胆汁代替鸡胆汁加胰酶对球虫孢子囊作了消化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省家畜肉孢子虫调查中,发现当地山羊、猪各有2种肉孢子虫感染,即山羊犬肉孢子虫(Sarcocystis capracanis)、家山羊犬肉孢子虫(S.hircicanis)、猪人肉孢子虫(S.suihominis)、米氏肉孢子虫(S.miescheriana)。描述了各虫种的形态,并通过实验感染研究了各虫种的终末宿主。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柔嫩艾美球虫(Eimeria tenella)与鸡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istone deacetylase 3,HDAC3)蛋白质序列和结构差异,以发现和筛选E.tenella HDAC3(EtHDAC3)的特异性抑制物。用RTPCR方法从杂交黄羽肉鸡的肠上皮细胞克隆ChHDAC3基因,以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构建重组质粒pMAL-C2X-ChHDAC3,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Transetta,进行IPTG诱导表达。使用Swiss-Model对ChHDAC3和EtHDAC3进行同源建模,比较分析ChHDAC3和EtHDAC3的活性位点。利用Autodock 4.2进行分子对接,研究抑制剂Apicidin与ChHDAC3、EtHDAC3结合模式的差异。结果显示,克隆的ChHDAC3基因的ORF由1 287个核苷酸组成,编码428个氨基酸,能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可溶性表达。构建的ChHDAC3和EtHDAC3的三维模型均由8个串联的β折叠和11个α螺旋组成,其活性位点高度保守,仅在表面识别区有1个氨基酸的差异。Apicidin与EtHDAC3有更低的结合能,提示Apicidin对EtHDAC3具有更强的抑制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禽呼肠孤病毒S1基因的扩增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