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春耕播种进展顺利,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有所恢复,整个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形势是好的。但2月份以来,由于受全国性的粮食和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等影响,我市出现粮食销售价格普遍大幅上涨;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增大了农民生产投入,局部地方以尿素为主的化肥供应趋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将会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为了进一步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工作,保持市场和价格基本稳  相似文献   

2.
[新闻背景]今年一季度,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再度飞涨,粮食供求吃紧.当前全球粮食库存已达到30年来最低点,新的粮食和农业危机正在形成。粮价上涨被称为一场“无声的海啸”,正引发二战以来首次全球粮食危机。与国际粮食“吃紧”形成对比,我国粮食连年丰收,2007年粮食产量突破1万亿斤大关。国家现有1.5亿吨至2亿吨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 今年3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发出了“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更加明确、直接、有力的信号——决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今年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70亿元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主要直接补贴给农民,采取十项重要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3.
对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兰 《创造》2003,(1):29-30
当前,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摆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农民增收仍是热点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虽然有所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粮食总产量仍然呈增长态势。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农民并没有因粮食丰收而增收,相反出现收入下降趋势,出现了粮食增产不增价,农民增产不增收的“丰收悖论”现象。确实,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发展,随着农业结构和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下大力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形势总的来说是好的。主要表现在:种植业稳定发展,农作物播种面积比去年有所增加,特别是早稻的播种面积回升;"菜篮子"产品供应比较充足;乡镇企业继续稳步发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但是,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脆弱,发展明显滞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供给趋紧,结构性、区域性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今年粮食、棉花播种面积的落实还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市场粮价与国家定购价  相似文献   

5.
江西农业经济情况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1999年 ,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突出灾后重建 ,结构调整 ,良种良法和市场开拓四个重点 ,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全面丰收 ,农村经济稳健运行。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530 0多万亩 ,比上年增长 3.7%。预计粮食增长 12 % ,为第三个历史高产年 ;棉花油料播种面积分别比上年减 4 6 .5万亩和 6 3万亩 ,但总产分别增长 31.6 2 %和 12 .6 % ;甘蔗、麻类、烟叶播种面积分别减少 8.7%、7.6 %和 16 .5% ,产量比上年略有减少 ;蔬菜、瓜类是调减粮棉以后的主要扩种作物 ,蔬菜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 12 % ,…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农业走出困境,应走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的路子。除了财力物力等物质投入外,要高度重视对农业的精神投入。它实际上提出了对八亿农民的智力开发、技术开发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战略性课题。它包括加强以农村职业教育为中心的农村教育,以农业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的农  相似文献   

7.
农业要发展,关键在投入,这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谁来投?靠谁投?政府要农民投,农民盼政府投,上面要下面投,下面等上面投。所以,这是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从我国发展农业企业的探索和实践来看,政府、集体、农户合理分工综合配套,并使政府投入制度化,以政府投入带动集体和农户增加投入,农业投入才能有可靠的保障。1.正确引导农户的投资行为。农民在农业投入中扮演重要角色,1995、1996年粮价提高后,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投入明显增加。近两年尽管粮价略有下降,但农民不仅能保证种子、化肥、农…  相似文献   

8.
关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国提出的具有创新思想的发展理念和战略目标。农村、农业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密不可分。农村和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说到底是农民收入问题。近年来,我国农业虽然年年增产,但农民却难以增收,农民收入波动大,种粮积极性不高。农民增收困难,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当前农村和农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农业年年增产,但农民却难以增收,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民增收困难这是全国的共性问题,在粮食主产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吉林省情况看,2004年农民人…  相似文献   

9.
正农业兴则全局兴,农村稳则全局稳,农民小康才能全面小康。回眸"十二五",广西"三农"深刻转型,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农村改革进挡提速,农民生活更加美好。粮食稳则国家安。这5年,稳粮稳住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盘"。2011年至2014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已连续4年稳定在4600万亩以上,粮食单产更是逐年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1524.8万吨。粮食丰收的背后是扎实的耕耘——"十二五"期间,我区投资65亿元新建1336  相似文献   

10.
1、国家资源分配问题在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后,所有曾被小心翼翼绕开的问题,已累积成今日无法避开的社会矛盾。2、粮食问题“粮食生产事关全局”。中国粮食的大波动式危机,往往是由重工轻农、损农引起的。未来5年,中国粮食会不会出现大波动式危机?我们有什么对策?3、国有企业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继续延误将使中国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挫折。国有企业是盈是亏?国有企业是否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的目标?15年后,中国国有企业会是怎样?4、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如何重新唤起中国农民在80年代初期所表现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十年来的改革,包括农业大包干,产业结构调整,政社分设和农副产品的统派购制度等方面。改革的结果,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原有生产力的潜力,使农业生产上了新的台阶。粮食总产从1978年的6090亿斤增长到1984年的8100多亿斤,棉花从4000多万担猛增到1.2亿担。从发展生产力角度看,乡镇企业的崛起,是农村改革的最大收获,目前已使农村隐蔽失业的九千万左右农业劳动力得到就业,1988年创造了六千亿元的物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农村,许多地方谈起农业生产,人们常念叨:“难忘的1984年!”这一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持续增产的高峰年。此后,一直徘徊不前,甚至出现“滑坡”。人们流露的这种眷恋之情,其实质在于对农业现状的忧虑,希望实现新的突破。元月中旬,我们在国营龙感湖农场看到的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1984年以来,持续稳定增产。1984年,粮食总产2150万公斤,1985年2170万公斤,1986年2258万公斤,1987年2324万公斤。连年递增。1988年,尽管多次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但总产仍然达到2235万公斤,比1984年增产3.9%。整个农业生产(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成绩更显著。1988年,农业总产值为3969万元,比1984年增长1.4倍。这里人们的心态不是恋念过去,而是面向未来,对于进一步开创农业新局面,满怀胜利信心。首先是在农业上积极投入,特别重视用机械来武装农业。1984年到1988年,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先  相似文献   

13.
我们忻府区是一个拥有33万农业人口、76万亩耕地的典型农业大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扭住“地、水、技、物”四个环节,积极通过落实基本国策、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传统产业、强化物资保障四个方面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我区农业生产的土地产出能力、抗灾减灾能力、科技贡献能力和物资保障能力,使我区农业生产呈现出面积增加、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三个良好势头。2004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9.15万亩,比上年增加10.6%;粮食总产23.67万吨,比上年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2424元,比上年增长8.1%;并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相似文献   

14.
固协 《协商论坛》2014,(3):38-39
固始县历史上是鱼米之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巩固农业生产水平,固始县多次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连续多年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为粮食总产超24亿斤、屡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近年来,农业产出与投入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农户自发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性降低,目前,全县农村自然水资源和水域面积逐渐萎缩,沟塘渠堰坝等淤塞严重,水利基础设施遭到一定程度的损毁,过境的水源流不进来、蓄不下来,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五大增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宝瑞 《思想工作》2009,(11):14-15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粮食总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几年稳定增长。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原来那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在小块土地上从事生产的小农业的弊病开始显露出来。在一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大批有一定知识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已在非农业部门从业,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的知识文化水平下降、年龄结构老化,兼业农尸数量增加。由于每个农户承包的土地数量少,而且零星、分散,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而非农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在农户有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条件下,农村经济资源势必向非农业部门倾斜,农民日益把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要保护好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粮食品种结构,着力提高粮食单产。  相似文献   

18.
一、农村生物工程未能真正实施的原因分析1、科技力量投入不足,力度不够,生物工程难于深入发展。小平同志说过“解决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数量少,目前人均粮食也只有400公斤,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要使农民增收及产量大幅度增加,只有靠尖端科技,而我国广大的农民大部分文化不高,掌握高科技的能力不强,又不懂得怎样因地制宜,科学种田。各级政府采取的主要方式只是定期由农业系统委派技术员到农村去指导农民科学种田。这有两个弊病:(1)这种措施不能直接与技术员们的切身利益相联系,很多人缺乏积极性,到农村大都是走个形式;(2)本身一部分技术员的素质就不高,许多人毕业分配以后,多年未学到新的技术,去指导农民只能是盲人牵瞎马。另外每年国家投入到农业科技研究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农业建设的需求。2、一部分土地划分太细、太散,这样既浪费土地又难于使用新的劳动工具。我国土地面积很大,但一些土地却承包过细、过散。有的一亩田竟被承包给了三个以上的农户,有的一家承包一亩地却被分在了三个以上的地方。这样,农户自家也难于耕种,农户彼此...  相似文献   

19.
<正> 两种效果: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区别何在自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发端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迄今已经十年了。这一场波及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的改革从总体上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人们都承认,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功超过了最初的预想。通过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得以释放。先是粮食生产连上两个台阶,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八千亿斤;接着在悬殊的工农产品比较利益面前,农民又按照商品生产法则,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短短的几年就有八千多万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山西农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粮食生产发展较快,1984年比1978年粮食总产量增长29.4%,缓解了长期粮食短缺的巨大压力,绝大多数人民过上了温饱生活,干部和群众都喜气洋洋,热烈拥护农村改革。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七年,粮食三年减产。虽然灾年基本上无灾象,农村经济总体上是继续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粮食减产幅度较大,重灾区缺粮,城市食用油、猪肉、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