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审讯是预审人员为了证实犯罪和查明犯罪人,对在刑事诉讼中处于被告地位的人依法进行讯问的一种侦查活动。被告人深知审讯的结局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必然在审讯中进行顽强的对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审讯是一场尖锐的、复杂的、面对面的心理战。在审讯过程中,被告人的心理是极其复杂的,甚至是瞬息万变的。这种情况除了受审讯时的情境因素影响外,还同被告人的案情、性别、年龄、经历、气质、性格等因素有关,与预审人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熟练的讯问技巧对被告人施加的积极的心理影响也有直接关系。要制服罪犯,迫使其认罪服法,就必须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制订出合乎实际情况的审讯方法。这就要求预审人员在实施预定的审讯方法以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2.
<正> 以前研究审讯策略问题时,主要注意力大多放在被告人的气质、性格、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现象方面。最近,许多学者已着手研究被告人心理状态在审讯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的问题。他们达样做是有根据的。例如,达维多夫指出:"人的哪些心理应用哪些方法来影响,应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他认为心理状态是心理现象中的一个独立状态。在瓦西里耶夫、多斯普洛夫、杜洛夫、格拉兹林、拉季诺夫、罗什、茨维特科夫等人的著作中,对被告人  相似文献   

3.
<正> 审讯的不能正确进行,除审讯人员自身因素外,主要是被告人头脑中的供述障碍。能否突破这种障碍,是审讯工作成败的关键。因而,审讯人员应尽全力探寻被告人头脑中存在着怎样的供述障碍,并找准其相关因素,设法打破其供述障碍,使之产生供述动机并形成供述决意,乃是审讯工作研究的焦点。大量审讯案例提示,在导致被告人拒不供述的多种因素中,除不以被告人个人  相似文献   

4.
浅谈形式逻辑在刑事讯问中的运用邵健,张振智讯问被告人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工作,是审讯员与被告人面对面的智慧较量。在讯问过程中,审讯员总是要千方百计地揭露被告人的真实面目,使其伏罪;而被告人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也总是要挖空心思地狡辩、抵赖。在这种交战中。...  相似文献   

5.
律师在场权是现代西方法治国家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和沉默权一起构成了被告人制约国家权力、捍卫自身权利的两柄利剑。在我国,目前尚缺乏移植沉默权的土壤,保障被告人的人权,只能依靠完善现有的刑事诉讼制度,赋予被告人律师在场权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一、律师在场权的含义及其权利性质律师在场权是指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国家追诉人员对其审讯时,享有由律师在场陪同的权利。其目的是通过律师对审讯过程的监督、防止审讯人员滥用国家权力,侵害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对这种权利的性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认识:第…  相似文献   

6.
在2008年7月召开的全国检察长座谈会上,何家弘教授谈到侦查人员的审讯方法时提出要从"硬审讯法"转向"软审讯法"。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侦查人员审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方法都是很"硬"的,其基本特征就是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7.
审讯是和犯罪作斗争的一种专门手段。审讯的任务是在掌握一定证据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策略,促使被告人据实供述,查清犯罪事实,以达到揭露犯罪和惩罚犯罪分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接受委托,担任一件伪造公文、印章案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在阅卷时,发现卷内没有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审理该被告人的审讯记录,经向检察院和法院有关同志询问,答复是检  相似文献   

9.
侦查讯问实质上是审讯人员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的心理攻防战,是对审讯人员智慧、心理、经验的综合检阅和测试。本文对审讯人员在讯问中易犯的错误进行分析,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六攻律”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活动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实战要求,使侦查审讯活动进一步规范化,根据犯罪嫌疑人供述认罪的六大基本规律。经过大量的审讯实践,总结出了“六攻律”的基本对策和方法。心理误区的攻击规律和审讯方法;心理限制的攻击规律和审讯方法;心理置换的攻击规律和审讯方法;意识经验的攻击规律和审讯方法;人格倾向的攻击规律和审讯方法;“需要”理论的攻击规律和审讯方法。“六攻律”不仅能够规范审讯方法,减少审讯人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且能够有效地打击犯罪,有着很强的实战性。  相似文献   

11.
审讯是检察机关办理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在预审阶段依法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一项重要侦查活动。研究和准确掌握贪污、贿赂罪案犯罪嫌疑人在审讯时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以及产生这些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的因素,并适时运用科学、巧妙的审讯方法和策略,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是搞好审讯工作、促使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讯问,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只能对被告人适用。它是从被告人口中取得供词,查明有否犯罪行为,犯罪情节和性质及同案犯,检验和核实罪证材料,保证不放纵有罪的人,不冤枉无辜的一项侦查调查。审讯是讯问在预审工作中的又称。讯问含有审问的意义。讯问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回答讯问是被告人的义务。刑事诉讼法第六十  相似文献   

13.
审讯道具,是指在审讯活动中,审讯主体为了给审讯对象造成心理压力,控制其认知和意向,迫其就范所精心设计、选择并陈列在审讯场所,且故意让其随时窥见的器物。审讯中的暗示,是指在审讯活动中,审讯主体为了达到审讯的目的,有意使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对审讯对象施加心理影响,引导审讯对象志愿接受审讯主体的意见,继而交待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14.
来信编辑同志: 某报社记者为了宣传上的需要,要求到看守所讯问被告人,遭到有关司法机关的拒绝。该记者以法律并无明文规定新闻记者不能讯问被告人为理由,提出异议。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新闻记者能否单独或参与讯问被告人?请给予答复。江苏省人民检察院镇江分院郑宏章复信郑宏章同志: 讯问被告人,是指司法机关为了弄清案情,正确处理案件,依据职权就案件事实对被告人进行的审讯。根据《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5.
行贿人的心理动态,是指在职务犯罪侦查活动中,行贿人随着审讯活动的开展,对侦查人员、审讯环境、审讯事项所作出心理反应的过程。在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中,行贿人的口供是确定受贿人、查清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经济往来的关键。在对行贿人的审讯活动中,如何突破行贿人,获取其有利口供是案件开展的重要基础;而掌握行贿人的心理动态,进而取得行贿人的信任,促使其配合侦查人员工作是审讯活动开展的  相似文献   

16.
浅谈利用被告人“心理误区”的审讯方法徐洪彬我国清代断案史上,发生过这么一则故事:直隶清苑县县令为查明一投毒案真凶,将嫌疑人甲、乙、丙、丁都带上公堂,并对众人说:死者向我托梦,说他确是中毒而死,凶手的右手掌是青色的,两只眼自已经变成黄色。说罢,县令向堂...  相似文献   

17.
审讯是案件侦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审讯过程中,是正义与邪恶的心理较量,也是嫌疑人陈述犯罪行为的过程和审讯人员获取犯罪事实真实记录的过程。但在早期实际工作中存在纸质文档保存单一、书写笔迹易勘误、复制性差、不易保存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以及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易出现嫌疑人口供不稳定、乃至在法庭上翻供等问题,甚至诬告审讯人员逼供、诱供等,当然也不排除审讯人员刑讯逼供、内部恶意窜供等其他个别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给法庭审理判决带来许多不便因素。  相似文献   

18.
讯问笔录中用省略号不妥何东彪公、检、法机关办案人员审讯被告人,都应如实制作讯问笔录。在司法实践中,当被告人沉默不语或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时,有些办案人往往对此用省略号一笔带过。笔者认为这种作法不妥。对于被告人的沉默或犹豫不决的态度,不应省略不记,而...  相似文献   

19.
<正> 七、案件审讯案件审讯是司法机构对案件的诉讼双方当事人进行的讯问,是诉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审讯,通过查对证据,才能对案件作出判断。秦司法机构在受理案件后和作出判决前,一般都要经过审讯。秦统治者对案件审讯作了一系列规定。 (一) 原被告双方到场云梦秦简《封诊式》共收录治狱式例23个,除《贼死》,《穴盗》两案的作案人在逃,有待捕获,《经死》一案的自缢尚待查清之外,其余二十个式例均提到了原告人和被告人(有些原告是官吏和治安人员)。其中《告臣》、《黥妾》、《告子》、《疠》和《毒言》等还记载了对  相似文献   

20.
谈审讯氛围的营造朱乃标审讯氛围是指审讯的环境和气氛。审讯是一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艺术,审讯者可以通过设定审讯的时间、地点、环境,利用与受讯案犯不平等的法律地位关系,使用适当的传唤方式和出示证据手段,刻意营造出一种能够影响案犯心理、情绪的氛围,以期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