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省各地把开展技能培训作为帮扶农民实现就业的重要抓手,积极助推农民由简单就业向技能就业、稳定就业和素质就业转变,在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中发挥了明显效应,但也存在农民文化知识较低、农民职业培训滞后、职业技能培训活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一、建好农村劳动力动态监测台账,跟踪开展就业培训服务。开展村级劳动力动态监测,建立信息系统管理台账,实时掌握农村劳动力动态变动情况、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技能培训,跟踪开展  相似文献   

2.
刘学永 《当代广西》2010,(10):37-37
永福县百寿镇党委为使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创建了农民党员培训科技集市。科技集市采用开放式的培训理念,对农民党员进行科学技术技能的免费培训,同时开设农民党员“半月论坛”,竭力打造一个供农民党员和群众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大众平台,成为百寿镇农村党员致富路上的“加油站”。  相似文献   

3.
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芜湖市鸠江区面向辖区内适龄村民进行免费培训,通过培训转变农民观念、培养农民劳动技能,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广泛就业  相似文献   

4.
长治市和中国五百强企业潞安集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号召,共同创办了长治中国农民培训学院。长治中国农民培训学院自2005年创办以来,按照长治市委市政府和潞安集团的要求,以城乡劳动力大培训、大转移为目的,以“培训支农,技能反哺”为手段,秉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办学宗旨和“技能改变命运,培训提升素质”的办学理念,采用德国“双元制”教学和“世界工厂”实习就业的培训模式,强化“学会一门技能,播种一份希望;培训一名技工,带动全家小康”的教学思想。截至目前,长治中国农民培训学院已先后向北京、天津、南京、长治、广州、太原等城市转移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三期521人,转移就业率达90%以上,为长治地区十三个县市区农民脱贫致富打开了进入之门,真正将农民培训办成了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党心工程、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5.
荣根妹 《群众》2007,(1):58-59
淮安市楚州区是个拥有10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区,全区共有农村劳动力49.72万人。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民就业,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培训、输出、管理、回流四个环节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取得显著成效,使劳务经济真正成为推进富民强区(县)、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一、建立培训机制,在教育培训上由注重单一技能向提高综合素质转变为做强做优劳务经济,楚州区切实转变培训思路,建立了农民教育的培训机制,由注重单一技能向提高综合素质转变,着力培养技能高、观念新、素质全的新型农民。一是全力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按照“优化公办、鼓励联办、培植…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硬道理。增加就业是为了发展。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化农民为市民都是要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实现。我们认为, “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民技能培养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建立一个机制,完善两个基地,提高三个层面农民的劳动技能,即建立政府统筹、市场调节、企业和培训机构自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培养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泉港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迅速推进,土地征用数量大幅增加,被征地农民群体也逐步形成。泉港区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培训和再就业工作: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充分依托企业场所、设备、技术力量和定点培训基地,专门为被征地农民开设针织工、电平车工、彩绘工、电子工艺、保安、精通艇阀、值班水手、值班机工等15个工种的培训,提升被征地农民技能水平。二是做好“海上就业”文章。鼓励海洋职业学校长期举办海员培训班,对被征地农民进行航海运输、海洋捕捞等技能培训并帮助推荐就业。三是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优先对有一定技术和专业特长的被征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和鉴定,对合格者颁发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四是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劳务合作。  相似文献   

8.
《就业与保障》2005,(2):40-41
湖南启动湘西劳动力扶贫技能培训力争用5年时间,免费培训湘西地区的17万农村劳动力,使这个地区的每个贫困农户有1人通过技能培训实现转移就业,从而带动贫困农民脱贫。日前,湖南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省劳动保障厅、省扶贫办、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制定的《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实施方案》。接着,湖南省劳动保障厅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宣布此方案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江山市按照“规范、专业、实用、对路”的要求,认真组织农民开展各类劳动技能培训,取得了明显效果。为了探索建立农民素质培训的长效机制,江山市近期对农民的培训需求和市内33家职业培训机构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研情况看,江山市已经具备了建立农民素质培训长效机制的现实基础。一是通过多年的发展,江山职业教育机构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且形成了一整套较为规范的运作程序。全市共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33家,其中社会力…  相似文献   

10.
李欣 《今日浙江》2005,(19):31-32
随着我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方面,城市和企业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与日俱增,一方面,大量失去土地的劳动力需要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因此,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并帮助其实现转移就业成为解决两者矛盾的最佳途径。近年来,我省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促进农民稳定转移。开展素质培训,提升农民转移能力。为了尽快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2004年开始,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地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计划从2004年到2010年,完成1000万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其中包括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00万人,务工农民岗位…  相似文献   

11.
“三农”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增收,但实践已经证明,单靠种养业来实现农民增收已远远不够。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文化、科技、从业资格等方面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技能,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就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三农”问题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针对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情况,自治区农业厅从上世纪90年代就号准了农民致富脉搏,并积极通过各种形式,下大力气认真抓好农民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河南省长垣县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充分发挥统战人才优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大力实施培训工程,培养新型农民。近年来,我们与文化局、农牧局、科技局、劳动就业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科技文化劳动技能就业培训班,对农民进行培训;开展送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信息五下乡村服务活动,向农村送知识、送技能;及时与组织人事部门考察选建涉农专家队伍,聘请有关科技专家教授担任农业顾问,为农村农民进行现场指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代远程教育网站等媒体,及时为农民解答农业科技问题。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农民科…  相似文献   

13.
农民增收长期处于艰难“爬坡”,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困扰。原因虽然多方面,但人的因素乃是主导。我省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农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偏低,受过技能培训的不多,掌握1-2项实用技术的不多,而且不同性别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及发展也不平衡。现有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导致了农民生产技能单一,既不适应经济发展水平要求,更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对新农民提出的新的要求。对“新农民”的认识,我们不能停留在普通的“庄稼汉”这一概念上,也不能停留在先前所推崇的“行家里手”、“能工巧匠”这一层面上。要围绕新农村对新农民提出的…  相似文献   

14.
9月26日,广西农业农村实用人才暨秋冬季农民大培训活动启动仪式在革命老区田东县举行。有关部门将利用3个月时间,对全区10万农民免费进行“阳光工程”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以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仓9业就业。  相似文献   

15.
一赛强村富民。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制定科学的强村推进计划,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加强农民创业、致富技能培训,挖掘农民创业潜能,激发、激活农民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16.
《就业与保障》2006,(7):F0002-F0002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建设新农村,需要各行各业、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共同推进。建瓯市劳动就业中心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培训、服务农民兄弟为已任,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措施,探索培训新路,建立起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常年开设电动平车、计算机、维修电工、汽车维修、茶叶初制等19个工种的技能培训,大规模免费培训农民劳力,提高他们增收致富的本领,仅去年就免费培训农民劳力3895人,促进全市转移农村劳力7.7万人,该中心因此被授予南平市职业培训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7.
<正>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相对应的,是农民劳动就业的“千万工程”——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这项工程起源于衢州的“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常山是试点县。2003年7月2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常山考察调研,对“劳务培训券”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这张小小的培训券给常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常山县青石镇人大代表、砚瓦山村党支部书记徐卫国说,20年来,常山县始终抓住“人”这一核心,持续深化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从发放纸质劳务培训券到举办各类特色“技工班”,再到成立常山农民学校、常山阿姨学院、常山工匠学院等专业型“乡土学院”,打开了农民提升技能和学历的新通道。  相似文献   

18.
钱开胜 《当代广西》2005,(22):58-58
田东县在发展劳务经济工作中,从创新机制入手,强化技能培训,实行定向输出,打造劳务输出品牌,促进劳务输出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强化政府引导,提高组织强化程度,促进农民外出打工由“盲目自发型”向“政府定向输出型”转变。该县县乡两级设立“农民下山进城入谷”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定向劳务、订单培训工作的领导;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定向劳务订单培训网络。通过政府引导、能人客商引路、老乡朋友相互介绍等途径,“盲目劳务”现象已大大减少。二是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外出打工者素质,促进劳务输  相似文献   

19.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湖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统筹城乡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康庄工程、城乡公交一体化、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村教育、农民健康、社会保障等“七大工程”,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以深入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健康工程为抓手,探索建立统筹城乡就业、养老保险、卫生医疗等一系列制度,初步形成了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城乡统筹就业的…  相似文献   

20.
“绿色证书”即农村劳动者的岗位合格证书,指农民经过培训和实践具备从事某项工作岗位规范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经当地政府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绿证”工程是建立和完善“绿证”制度,培养农民技术骨干,实现科技兴农战略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九五”期间,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在11个乡(镇)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问题开办了 58个“绿证”班,共培训4044人,其中民族地区15个班,培训958人。“绿证”学员学以致用,带动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