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这一理念所提出的"新法律监督论",以诉讼监督来概括法律监督的规范内涵,坚持了我国宪法和法律关于检察机关的法制定位,符合检察制度起源、演变的一般司法规律,结合了我国检察制度实际和最新发展,契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精神,应当成为我们对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科学理解和新共识。  相似文献   

2.
吴兴国 《求索》2013,(12):207-209
城市群是区域一体化的必然结果.城市群的发展需要立法的引导和规制。我国城市群法律运行机制构建具有探索性、过渡性、协调性特征。应以地方立法和区域合作为原则构建我国城市群法律创制机制.以共享和联动为理念构建城市群法律实施机制,以评估和回馈构建我国城市群法律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反映了世界各国刑罚制度由严到宽、逐步轻刑化的演变趋势,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但如果缺乏相应的法律监督,作为非监禁型行刑方式的社区矫正制度必然会沦为罪犯躲避法律制裁的"合法"途径。因此,这项学习借鉴于国外,移植扎根于我国法制土壤的社区矫正制度必须纳入法律监督的视野,须在检察机关严密的监督之下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取得实效。由于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实施尚处于摸索阶段,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开展面临重重困难,亟需探索完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运行机制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4.
确立法律服务业的新兴产业地位,推动法律服务业的产业化发展,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现实需要,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需求不断增长的必然。为此要努力构建我国法律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基本框架,确立我国法律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经营方式,加大我国法律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改革力度。只有完善法律服务产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运行机制,法律服务业的产业化发展目标才能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中指出:"要切实改进监督工作,健全监督机制,特别要强化对法律实施情况检查监督的力度。"这在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之间,强调了以法律监督为重点。它与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不无关系。"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法制经济。"我国过去大多是靠行政手段和"人治"来搞计划经济,现在搞市场经济,主要要靠"法",要依法运行。"法制"是指"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句的后三句都离不开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亦即要实行"法律监督"。法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依托,没有健全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法律监督的单向思维导致监督权缺乏权力制约机制,因此也增加了其被滥用的可能。需要从"谁来监督监督者?"命题走向"法律监督限度"命题,需要从法律监督的本质及监督与制约的关系出发,探讨法律监督权能否有更清晰的边界。一方面,法律监督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对监督权本质的正确认知;另一方面,鉴于监督的单向思维性,需要权力制约机制予以补充;法律监督权需要边界制约,而非仅靠自律和自觉就足够了的。  相似文献   

7.
胡绍雨 《理论月刊》2012,(10):125-128
为保证国家清洁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转变财政监督的运行机制,构建绿色财政监督体系。本文就如何构建基于清洁发展的绿色财政监督体系展开有针对性的探讨,提出建立由人民代表大会的宏观监督、财政部门的日常监督和审计部门的事后监督组成,并以社会监督为补充、以法律监督为保障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8.
肖芸 《人民论坛》2010,(1):48-49
我国目前的反腐倡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不足,因此,应加强各个监督主体的制度建设,着力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体,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外部监督相互配合的监督机构和制度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为我国现代化的推进,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基础。要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积极探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将文化传承和创新结合起来,根据新时代要求,为传统文化赋予现代意义。让传统文化引领思想,真正成为社会先导。  相似文献   

10.
贺宝玉  刘自强 《前沿》2013,(8):31-33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高校的跨越式发展,高校的腐败无论在范围上还是数量上都呈急剧攀升之势。究其原因在于调整与规范高校权力结构与运行的法律以及建立在其上的机制相对滞后,权力主要集中于党政"一把手"之中,纪委的检查、监督职能被严重弱化,无力也无权监督。得益于"三权分立"思想的启示和社会分工制衡的优点,中央提出"权力三分"理念,强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协调与制约,是科学的权力配置和分工原则。在高校反腐面临严峻形势的今天,依据"权力三分"理论制定新的法律、构建高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和强化纪委的监督职能,是遏止高校腐败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是既存在一致性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在对检察监督和法律监督的概念与内容进行解析的基础上,以检察监督和法律监督的历史演进为切入点,对二者的性质、功能以及所遵循原则形成深刻认识,同时认识到由于二者构成要素的不同致使其构成的体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法律激励应该是法治社会中法律的应有功能之一,网络反腐是时代话语,其积极功效和实践中出现稍许消极影响决定了对其法律规范的必然性。我国具体国情和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腐败滋生的新特点则凸显出法律激励应该是网络反腐法制化运作内在要求。网络反腐法律激励的生成同时具有宪政价值意义。网络反腐法律激励机制的实现是构建蕴涵激励元素的网络反腐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把人大监督分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不科学□谭国富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观点,把人大监督分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很不科学,应予规范,其主要理由有二:一是划分不科学。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是具有包含关系的两个概念,这不符合概念划分的逻辑原则。如果确认...  相似文献   

14.
牟艳娟 《传承》2008,(16):28-29
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保障。因为和谐社会的秩序与建设都需要法律加以引导与保护。但是,我国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了重重困难,也对法律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要加强立法工作,严格执法,强化法律监督,加大法律教育与宣传力度,使之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人治与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方略,同时也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人治是指个人或少数人因缘历史原因掌握了社会公共权力,以统治阶级的意志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法治不仅强调了形式上的"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还强调了"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以及"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我国和西方在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和政权组织形式,传统伦理思想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在法律文化上对人治与法治观念的较大差异。对此,通过分析中西方人治与法治的差异进而对如何构建我国现代化法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行政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细荣 《求索》2008,(12):143-144
有了权力,就同时产生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我国对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还存在许多问题,法律监督制度尚不完善,而法律监督体制构建的关键,在于形成权力的制约机制和充分考虑并确保法律监督的权威和效力。  相似文献   

17.
大部制改革必须基于有效的制度构建,有效的制度和制度安排是大部制顺利实现的基础和前提。以制度的视阈观之,大部制的实现有赖于建立完备的大部管理法律制度、构建良好有序的大部运行机制和营造有利于大部制改革的新型行政文化。法律制度、运行机制和行政文化三位一体,构成了大部制"马车"上的"三轮驱动",对于推动大部制改革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保障.因为和谐社会的秩序与建设都需要法律加以引导与保护.但是,我国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了重重困难,也对法律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要加强立法工作,严格执法,强化法律监督,加大法律教育与宣传力度,使之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法律监督是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依法对宪法、法律的实施情况实行的监督。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建设中保证国家法律普遍遵守和统一执行的一项基本内容与重要措施。 (一) 从我国法律监督的主体来看,法律监督可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国家监督是国家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实行的监督,在监督活动中有权依法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处理和决定,被监督者必须服从。所以,相对社会监督而言,国家监督又可称为能直接产生法律效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20.
曾凡珂 《人民论坛》2012,(17):98-99
我国检察监督立法的不完善与检察机关"双重领导"体制的异化,导致检察法律监督权在司法实践中被弱化,因此,应制定检察法律监督法规范检察机关的监督行为,改革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为垂直领导,推行检察机关财政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检察机关经费保障制度,以此强化检察法律监督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