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官贪腐直接损害群众的利益,严重败坏党和国家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最终影响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反腐败在打击"大老虎"的同时,决不能忽视群众身边的"苍蝇式"腐败。小官贪腐的成因很复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现有的预防小官腐败的制度尚属"牛栏关猫",这使大量小官游离于监督之外。对于"基层腐败、小官贪腐"应当高度重视,下大气力进行治理。唯如此,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营造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将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在"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高压之下,一批贪污腐败分子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人们发现,不仅仅是那些"大老虎"值得高度警惕,一些不引人注目的小官贪腐也可能演变成为巨贪,"小官巨贪"的现象在近期中央巡视组的反馈报告中频频被提及。治理小官巨贪现象,关系到反腐成果的真正巩固。我们首先要发问的是,小官何以能够巨贪,小官巨贪的特征和表现有哪些?打"老虎"与拍"苍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数位专家给出了他们的解答。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王朝国家时代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体制上与现今有着巨大差别,但古代胥吏与现代村官的共同主体特征使他们的贪腐行为在表现、动因以及影响上呈现出诸多相似之处。从历史比较的角度研究古今小官贪腐行为,可以发现,来自行政体制的纵向监管和村级自治体的横向监管的缺失,是村官贪腐的重要条件。现代小官贪腐防治应从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小官获得感和责任意识、落实监督制度和保障基层民主上发力,构建基层小官"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长效机制,形成基层风清气正的良治局面。  相似文献   

4.
治理小官贪腐现象有两个向度,一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二是加强监督,使腐败无以遁形。这就要做到:解决权力过于集中和权力运行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建立严格的财务帐户管理和现金管理制度,解决财务漏洞的问题;与此同时,要开拓民众监督渠道。  相似文献   

5.
<正>何谓"小官",在公共管理学术界有这么一个专业的词汇,叫街头官僚。街头官僚是指处在低层次的行政执行单位,同时也是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是政府工作人员当中和民众互动最为频繁、最为密切的群体。这类群体是政府形象的直接塑造者,代表上级政府执行公共服务的职能。"小官"贪腐中的"小官"的掠夺群众利益之手强于公共服务之手。这一群体有着共同的特点:第一,级别低,缺少监督,同时又掌握着强有力的实权;第二,他们往往长期占据关键领域、关键岗位,相互  相似文献   

6.
基层官员工作在公共权力运行的第一线,与民众互动最频繁,他们的贪腐直接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社会影响极坏。因此,反腐必须要做到全覆盖,关注基层"小官贪腐"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8月23日,新华社授权播发中纪委公开曝光9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其中甘肃省宁县一村支书张向明骗取22万元用于修庙(引自2017年8月28日《安徽文摘周刊》)。2017年1至6月,北京市纪委共查处涉农"三资"管理、惠民惠农资金管理等民生、社会保障领域的"小官贪腐"194人,"小官贪腐"问题严重。8月10日,安徽省纪检监察  相似文献   

8.
治理小官贪腐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站在治理政治生态的高度,从制度建设的根本着手,织密织细监督网,活化监督机制,净化社会环境;又需要有灵活的政治智慧或政治策略予以配合;还需要根据"苍蝇"自身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村官"贪腐等职务犯罪现象呈现增长态势。"村官"职务犯罪不仅破坏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农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村官"职务犯罪行为的研究,在分析探讨"村官"职务犯罪现象深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预防与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热词     
村官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里头应该说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分子,但也是一个腐败高发的群体。“小官巨腐”用来形容一些乡村干部的腐败。没什么“油水”,往往是人们对村官的刻板印象。村官职位层级低,往往被视为“小官”。不过,近期被查处的就有不少以土地“发家致富”的小官,而且贪腐数额巨大,基层贪腐问题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以零容忍高压态势开展反腐败斗争,各地对腐败问题坚决惩治、有效预防,成果显著。其中,查处的一些"小官大贪"典型案例触目惊心。治理"小官大贪",重在管住权力的同时,需要进一步以信息公开的视角,探寻"小官大贪"治理的关键因素,揭示基层干部的信息垄断现象,寻找提高信息公开水平的科学实践方式,以提升"小官大贪"治理效能。便利信息获取。  相似文献   

12.
<正>小官贪腐有其内在的发生机理,其中一些机理是古已有之,还有一些机理则是新制度环境造成的近些年,"小官巨贪"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大量国家财政资金涌入农村,农村资源也不断资本化,使得农村资源密集度不断提高,一些看似不重要的职位也掌握了大量资源流量,小官也有了实权。比如,城郊地区的拆迁办主任、村干部,虽然职位不高,权力不大,却是拆迁政策的直接操作者,而拆迁补偿款却涉及上亿甚至十几亿的资金。近年来,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发生在农民身边的“村官”职务犯罪问题呈现新特点,并日益变得严重.“小官巨贪”影响了农村的发展进程,使得人民群众对公职人员行为的评价降低,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通过探析“小官巨贪”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从思想根源上教育,从干部选举上把关,从财务监管上全面加强,从司法惩处上预防惩处的有效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调查说明:调查时间:2014年10月20日-2014年11月15日调查方式:网络问卷发布+纸质问卷调查调查范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调查样本:向公众群体共发放纸质问卷3489份,发放网络问卷6578份,共回收有效问卷963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5.7%媒体支持:人民网强国论坛人民论坛网网易重点发现:现实中的各类贪腐事件,"小官贪腐"占到了七成以上(76.17%),且更多发生在区县基层干部和村干部身上。"监督不力、制度缺失"(78.19%),"权力集中、大权独揽"(69.13%),"管理混乱、  相似文献   

15.
走好群众路线"一把手"是"主力军","一把手"工作晾晒监督平台为敦促"一把手"树正气、除官气、积极为民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助推群众路线良性发展,为基层群众谋福利,有效杜绝基层贪腐现象,带领基层群众共筑"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民政局针对基层民政领域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啃食群众获得感,挥霍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的"微腐败"现象,将"微腐败"治理与基层民政领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精准发力,关口前移,着力"两支队伍"建设,采取"四项措施",在"五个领域"突破,真考核、真督查、真问责,"点穴式"治理,给基层民政领域"微腐败"套上紧箍咒,阳光民政、廉洁民政、务实民政、亲民民政已初步呈现。  相似文献   

17.
“小官大贪”,并不是新近才有的事。认识“小官大贪”现象,自然是想要达到惩治效果的前提。依笔者之见,“小官大贪”在于“三小”。 一是“小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是浸透在人们头脑里根深蒂固的东西,由此带来的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制”,官也分三六九等,人们对官的“看待”,比如尊敬、服从的程度,是与级别高低成正比的,位越高的官,受到公众的敬仰就越高。这种对小官“小看”的历史原因,还影响着当今,也同样左右着一些小官的心理,他们要强烈地表现自己的“能耐”,其中就包括贪欲。越是被人“小看”的小官,往往越有一种胆大妄为的心态,甚至他们也不在乎这样的“小官”位之丢失——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能捞就快点捞。  相似文献   

18.
<正>"马超群"这三个字,如今已经成了"小官巨贪"的代名词。作为区区副处级小官的他竟然贪腐惊人。据秦皇岛市许多干部群众反映,马超群作为当地供水公司领导相当贪婪跋扈,口碑极坏,可是他竟然是河北省先进个人、秦皇岛市劳动模范!在网上浏览了一遭,发现不少贪官在落马前,头上都戴着许多耀眼的政治光环,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等,有的甚至还是"廉政标兵"!平心而论,这些贪官中的部分人在被党纪国法追究之前,也可能做过一些好事,其中,有的荣誉称号在过去的某个时段,可能还是与之相符的。但是,就  相似文献   

19.
"微权力"也是权力,"微腐败"也是腐败,权力必须受到监督,腐败必须受到惩治。基层党员干部权力虽"微",但是,一旦滥用权力导致腐败,就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治理农村基层"微腐败"要抓住问题的关键,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局出发,着力构建基层贪腐有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7,(29)
<正>广东省潮州市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融入全区大局统筹推进,以精心设计涵盖基层党建多个领域的12项"自选动作",有效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诸多困惑和难题,社会治理基础不断夯实,打通了服务居民、推进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是基层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潮州市针对群众需求,善借台、巧搭台、共建台,通过打造网格化管理平台、开放式阵地平台、互动式服务平台,在全面激发党建工作活力方面,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