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近年来,"救火式"治理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常态化现象,在治理成本不断提高的同时,治理的遗留问题不断滋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避免长期陷入"救火式"治理的必由之路,当前关键是要树立防治结合的治理思维、实现标本兼治的治理行为、形成科学理性的治理评估、构建官民合作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正>"救火式"治理不是规范的学理概念,更不是严谨的法律概念,而是对一种公共治理方式的形象比喻,其特点是作为治理主体的公权力机关和公权力行使者,运用自由裁量权,集中时间和资源,造势做某事或者解决某个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郎佩娟指出,由于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管理的局限性,"救火式"治理  相似文献   

3.
袁峰 《人民论坛》2014,(2):14-16
近年来,“救火式”治理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常态化现象,在治理成本不断提高的同时,治理的遗留问题不断滋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避免长期陷入“救火式”治理的必由之路,当前关键是要树立防治结合的治理思维、实现标本兼治的治理行为、形成科学理性的治理评估、构建官民合作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导致"救火式"治理的原因从人事制度方面看,与结果导向的考核机制是分不开的。这种考核机制的基本做法是上级定下各种各样的任务和目标,如民众的上访次数、重大责任事故数量等,据此作为评价下级官员的政绩。欲走出我国目前公共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救火式"治理困境,就必须将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考核变为现代意义的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5.
从风险防范视角来看,"救火式"治理现象,有政府参与治理的价值取向、预防文化、能力建设、配套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加强治理体系的整体设计、政府和人的能力规范化建设应成为完善治理体系架构设计的重点;在治理工具选择上,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通过在治理中导入风险管理来完善自身的治理体系,全面政府风险管理制度设计应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从风险防范视角来看,“救火式”治理现象,有政府参与治理的价值取向、预防文化、能力建设、配套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加强治理体系的整体设计、政府和人的能力规范化建设应成为完善治理体系架构设计的重点;在治理工具选择上,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通过在治理中导入风险管理来完善自身的治理体系,全面政府风险管理制度设计应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导致“救火式”治理的原因从人事制度方面看,与结果导向的考核机制是分不开的。这种考核机制的基本做法是上级定下各种各样的任务和目标,如民众的上访次数、重大责任事故数量等,据此作为评价下级官员的政绩。欲走出我国目前公共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救火式”治理困境,就必须将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考核变为现代意义的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8.
魏崇辉  王聪会 《创造》2016,(1):54-55
正中国式治理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必须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展开。西方国家的治理模式过分强调各种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倡导权力多元化但有着过度削弱国家主权和主权政府权威的风险。尽管治理可以弥补国家和市场在调控和协调过程中的某些不足,但它也不可能代替国家和市场对大多数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还有"治理失效"的可能。中国式治理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必须立足于我国  相似文献   

9.
“救火式”治理不是规范的学理概念,更不是严谨的法律概念,而是对一种公共治理方式的形象比喻,其特点是作为治理主体的公权力机关和公权力行使者,运用自由裁量权,集中时间和资源,造势做某事或者解决某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基层治理和国家治理的"政绩观"有不少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有的地区甚至取消GDP考核,在不少方面还实行"一票否决"制,这是针对"经济至上"和"GDP万能"倾向所做的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忽略甚至不重视经济发展。"要看GDP,但不能唯GDP"。不论怎样调整政绩观,高质量经济发展不能变,科学发展经济大方向不能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有独特的内在逻辑。由于特定国内外环境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本质上可归结为"中国运动式治理",民主政治形态主要呈现为"运动中的民主"。中国运动式治理给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体现出民主进程的二律背反。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必然要求治理模式实现从"运动中的民主"到"民主中的运动"的转型。"民主中的运动"模式综合"运动式治理"和"制度式治理"的优点,实现了政府治理有效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是中国政治发展自然和自觉选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公共危机治理:理论建构与战略重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了公共危机的治理理论,针对中国政府传统应对危机的社会政治动员和政府行政管控的机械管理模式,条块分割组织体制、被动撞击式和事后救火式的应急机制以及缺乏长效的政府-企业-社会战略合作伙伴协同应急的公共行动网络,指出中国在公共危机方面的应急管理亟待特别设立专门法律程序。并结合我国将进入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转轨的新契机,创新政府-非政府-企业-社会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和应急行动的组织模式,围绕危机治理体系提出重点发展战略,以建立全社会整体联动的公共危机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间接国有股退出的方案和金融创新,"股抵债"方案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方案本身存在多弊端.透过"股抵债"现象折射出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缺陷,充分说明"股抵债"说到底是一种权宜之计,无法成为从根本上消除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机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和解决关联尔款问题.因此,应大力培育债券市场,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二元式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14.
共筑防线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4,(22):22-24
构筑预防机制 多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每次食品安全危机爆发后,执法部门总是忙于围追堵截,但这种事后整肃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因而普遍的共识是,食品安全监管必须由“救火”转向“防火”,将风险消灭于萌芽状态中。正因此,食品安全法修法的一大基调是更加突出预防为主、风险防范。修法草案为此完善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安全标准等基础性制度,增设了风险分级管理等重点机制。  相似文献   

15.
伴随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技术治理实现了对科层制的深度嵌入,形塑出技术赋权体制。在该体制下,国家权力支配的方式与过程发生改变,基层政府行为呈现治理流程规范化、指标设定精细化和全面质量管理等特点。村级组织为应对科层制技术治理要求,采取职责履行痕迹化、组织分工专业化和村庄治理事本化等规范化应对措施。"规范主义"成为理解技术赋权体制下村庄治理的核心。村级组织的"规范主义"运作,虽有助于提高基层治理的制度化水平,但也带来诸如形式主义、尾巴主义和行政化等问题。由此,构建规范之下有简约、简约之中有规范的"内方外圆"社会治理格局,成为当前乡村治理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地方治理现代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演化出诸多治理类型,其中“共享”式治理成为新时代地方治理的新趋势。“共享”式治理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方位与价值基准,它全面而立体地呈现出国家治理一以贯之的主线。地方“共享”式治理的内在本质在于制度分权和多元共治。为此,地方“共享”式治理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并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以党和政府为核心,通过市场、社会组织和人民大众为多元主体的参与机制实现地方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7.
"人固有一死",谁都不能例外,而区别就在于是否"死得其所".死得其所有两解,一是死在合适的处所,二是死得有价值.单就前一层意思来说,将士战死在沙场上,老师累死在讲台上,科学家死在实验室里,消防队员死在救火现场,都可称死得其所.推而广之,近似而论,酒徒死在酒场上,嫖客死在妓院里,赌徒死在赌桌上,其实也算是"死得其所".  相似文献   

18.
蒙慧  李伟 《桂海论丛》2016,(4):93-99
从严治党,关键在于从严治吏;从严治吏,铲除"潜规则式腐败"势在必行。"潜规则式腐败"因同官场"潜规则"相结合而具有较之一般腐败行为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和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治理"潜规则式腐败",必须要从软、硬两个方面齐头并举。文章着重从"潜规则式腐败"的内涵和主要表现、"潜规则式腐败"的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等方面入手,对"潜规则式腐败"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潜规则式腐败"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秩序与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是国家的基本职能,现代国家都有实现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义务。"维稳"治理模式是现代化转型期中国"稳定压倒一切"治理理念下的时代产物,它一方面有效实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社会政治稳定,但另一方面其限度和弊病也显而易见,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陷入"越维稳越不稳"的怪圈之中。寻求社会稳定治理模式的转变,已成为中国未来通往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     
正必须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强调,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要让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成为大多数"过路经济"不好做,但做好了是笔大生意。去年春运就有28亿人次的客流,一人在途花10元,就是280亿的大单!不过,做大"过路经济"不能靠"雁过拔毛"式的一锥子买卖,还得让乘客甘愿自掏腰包,细水长流。——《人民日报》刊文评高铁高价盒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