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俊 《人民论坛》2013,(2):26-27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老城区"、"工业新区"、"农村新社区"三元结构互促共进、统筹发展的城镇化。江苏省宿迁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老城区、工业新区、农村新社区的建设进行科学宏观布局,推出大胆创新举措发展地区产业,尊重农民自主权,切实改进工作方法,促进了城镇化科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红梅 《人民论坛》2014,(2):105-107
使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共同发展,逐步完善农村社区的功能,充分保障农村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是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农村“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因此,通过法治路径进行农村社区治理是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的"中国梦"作为整个"中国梦"的组成部分,是事关"中国梦"能否实现的重要方面。如何实现村民幸福的中国梦,也是新型城镇化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西王村社区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超过周边村落或乡镇的发展水平,发生了自然城镇化,成为了地方事实上的经济和社会文化中心。尤其是西王村社区福利事业的发展,使西王村成为一个有别于附近村庄、功能齐全的名副其实的城镇化社区,为实现村民幸福的中国梦和国家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模板。同时,西王社区发展和福利制度中的不足之处,也值得基层决策者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适应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借鉴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经验,大胆探索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找到了一条实行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信息与动态     
《山东人大工作》2013,(8):56-58
临沂市:建言"两区"同建打造幸福家园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农民住进社区变成居民后,如何面对和适应生产、生活方式及就业模式等一系列变化,实现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保证收入持续增长,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切实提升居民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打造幸福家园,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关注。近日,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并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就全市新型城镇化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基层社区和居民家中,详细了解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进程迅速的推进,更多农村地区卷入城镇化浪潮当中,"村改居"社区由此衍生。不同于循序渐进的自然城镇化,"村改居"社区在管理体制、居民文化水平和经济结构等方面与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产生明显张力,"村改居"社区中的公共安全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社区公共安全问题与社会燃烧理论能够很好地契合,社会燃烧理论的引入,有助于社区矛盾的控制,有助于科学化解、妥善处理社区公共安全问题。在社会燃烧理论的框架中,"村改居"社区安全管理应该从燃烧物质的消除、助燃剂的控制来加强源头治理和多元共治两个方面的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安全预警与保障机制,从源头上消除一切影响社区安全的因素,有效建构社区安全可持续的制度机制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尹俊 《人民论坛》2013,(1):26-27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老城区"、"工业新区"、"农村新社区"三元结构互促共进、统筹发展的城镇化。江苏省宿迁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老城区、工业新区、农村新社区的建设进行科学宏观布局,推出大胆创新举措发展地区产业,尊重农民自主权,切实改进工作方法,促进了城镇化科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村改社区",是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孕育而生的社会变革。这种城市化进程中基层社会的变化,引发了对"村改社区"如何完成集体经济向社区经济的转变;如何完成农村组织向社区组织的转变;如何完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向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转变等问题的讨论。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江欣苑社区创新了可借鉴的复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农村"就地城镇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出路。目前,我国农村"就地城镇化"面临着思想认识有误区、产业支撑乏力、制度二元化明显、权责匹配性差等困境,成为"就地城镇化"必须克服的难点。未来,农村"就地城镇化"的重点在于农业产业化,必须将其放在核心位置。基于难点和发展重点提出的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思路导向,将加快我国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在城镇化推动下,乡村社区逐步分化与转型。作为一种新型社区,城乡一体型农村新社区既保留着一定的传统农村社区特征,又具有现代城市社区的部分功能,是我国乡村社会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城乡一体型农村新社区是转变社会中社会力量释放、个体自由发展的新场所,是城乡基层社会的重要链接点,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支撑点。城乡一体型农村新社区在推动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与城乡社会融合,优化基层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由于制度、体制、社会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城乡一体型农村新社区的功能发挥并不完善,进一步发挥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还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调研组: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重要内容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可贵探索和实践,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既可以节约和保护耕地,促进农村市场发育、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过程,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我国目前正在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使社区党建面临着严峻挑战。突出表现为:城市社区党建中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整合社区居民难度加大,城郊社区党建中的利益调处、整合乏力,农村社区党建中的人口支撑、资源支撑不足。从适应城镇化要求、应对面临的挑战入手,推进社区党建转型的主要路向是:单一向复合转型,构建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弱势向强势转型,增强农村社区党建的综合支撑力;领导向服务转型,着力发挥社区党建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村发展和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加快转变对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新期待,农村社会结构的显著变迁对农村社区治理提出了新挑战,农民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得其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有着更高的愿望。这些新要求、新期待、新挑战、新愿望是我们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压力,也是机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缺失、经济利益分化严重、村民自治能力培育不足、不良选举文化频繁入侵等问题广泛存在,严重干扰了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的开展,损害了农村社区村民的合法权益,危害着农村社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山东省日照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在农村社区组织架构、管理形式和目标追求上实现了"三破三立",创新基层民主形式,推动基层民主进步,实现了农村社区的文明自治和稳定发展。当前推进农村社区治理,需要维护村民自治权利的主体地位,确保村民自治权利有充分的实现路径;需要厘清农村社区的自治任务与服务功能,以创新精神推动农村社区治理工作格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朱斌 《群众》2000,(10)
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一个全新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农村可经营性资产的重新组合,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和城镇之间人口的流动。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正在明显加快。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社区,不仅仅是在城市,同时也在农村开始形  相似文献   

16.
王焱 《群众》2015,(2):63-64
<正>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大批农民转化为市民,农村居民点转变为城市社区,破解过渡型社区的治理难题,日益成为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现实问题。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常见社区形态,过渡型社区包括村改居型、农村拆迁整体安置型、商品房型社区等,"过渡型社区"这个名称,强调了这类社区的过渡性特征。在居民由"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渡期,各种问题和矛盾不断在社区酝酿、碰撞,社区治理的各种难  相似文献   

17.
观点集萃     
《中国民政》2012,(3):57-60
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转型思考魏文斌在《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中撰文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流动人口急剧增加,"村改居"、"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管理问题,是我国社区管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化道路在"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两种模式上发展,各地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基于人口、土地、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城乡统筹与"三化"并进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实现农村资产的确权化与资本化、推进全面的均等式的城镇化建设与促进大中城市、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3,(9):1
近年来,地处苏北腹地的洪泽县坚持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突出以农业园区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三化"为方向,以新市镇、新社区、新田园"三新"为抓手,巧借自身优势,创新工作举措,走出了一条城乡均衡发展、科学发展、统筹发展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20.
邢继伟 《协商论坛》2013,(11):22-24
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逐步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乡镇为纽带、以中心村为重点的三级城镇化网络,进而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当前解决农村问题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也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村的战略举措。这个所谓的中心村,就是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推进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的主体。在乡村区域合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的过程,实质就是村域中心化的过程,是建设新型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