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建宝 《人民论坛》2014,(6):215-217
马克思对自由主义之利己主义的批判从三个方面展开:从人类解放的高度指明利己主义的局限,从本体论的视角揭示利己主义的内在矛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扬弃利己主义。罗尔斯则认为马克思的批判完全可以化解,然而,尽管罗尔斯在其正义理论中竭力撇清利己主义的侵染,但利己主义的幽灵却依然游弋其中。  相似文献   

2.
贺然 《理论月刊》2005,1(12):15-17
以“政治解放”作为概念工具,马克思将权利区分为作为参加政治共同体的公民的权利,作为市民社会成员的权利,被自由主义思想家所倡导的诸如平等、自由、安全、财产等权利,属于作为市民社会成员的权利。由于市民社会以利己主义为原则,所以这种权利无非是利己主义的个人的权利,它所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分立性和排斥性,而且这种权利本身包含着无法克服的矛盾。马克思批判了这种权利,但只是为了给这种权利划出界限,并不是要否定这种权利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不同于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自由主义从有产者的利益出发,以历史倒错和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来论证市民社会是个利益和谐的自然社会,试图通过政治解放来解放市民社会。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批判:以市民社会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消解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想,实现对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批判;以唯物史观取代自然法实现对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方法论批判;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解析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产生的现实和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4.
《正义论》是罗尔斯在借鉴、吸收、修正有关正义问题研究基础上的理论硕果。罗尔斯的《正义论》在部分吸收马克思公正观之有益探索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正义批判理论"给予现代回应。然而,由于二者在理论基础、研究视阈、理论关怀上呈现出的巨大差距决定了罗尔斯只是对马克思公正观的片面继承,而非现实超越。  相似文献   

5.
刘格华  盛清才 《求索》2007,(3):150-151
麦金太尔分析了当代西方社会的道德危机和政治理论冲突,指出自由主义的合理性危机在于抛弃了传统:批判自由主义社会中自由个人主义、正义的性质、国家的价值中立性观念,指出自由主义已经转化为一种传统;解决自由主义的文化危机的途径是回归亚里士多德传统。这种以传统为基础的合理性的探究方式,呈现了回归传统理论的意义及其限度。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对马克思“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分配伦理观的批判,旨在论证其差别原则分配伦理观。但罗尔斯混淆了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和初级阶段,不仅未能颠覆马克思的分配伦理观,恰恰进一步确证了马克思公平分配思想的道德合理性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冰梅  张宏 《长白学刊》2013,(6):147-148
施蒂纳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虚构的“唯一者”来张扬利己主义。马克思批判施蒂纳利己主义的现象学,目的是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世界,在此基础上阐发更为丰富的现实的个人及其社会实践内涵,从而为唯物史观的确立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凸显出来。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中,包含着对现代性的深刻洞察。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主要表现在他对劳动的异化、人的异化和"资本逻辑"的批判中。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当代价值是:客观上推动了当代资本主义在反思中发展;有利于借鉴资本主义文明的成果,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10.
宋绪富 《前沿》2012,(15):43-47
批判是哲学的本然特征,马克思哲学是批判哲学的典范,是对西方哲学批判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只有彻底厘清批判、观念批判与实践批判、外在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确切内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批判哲学的真正意蕴,凸显马克思哲学批判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创造力量,并能对中国文化传统的非批判性特征及其缺失进行深切体认和可能的反思、改造.  相似文献   

11.
薛冬雪 《前沿》2011,(23):82-84
劳动作为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存在方式及活动表现,贯穿于马克思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的全部理论过程,成为马克思博大精深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起点。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及以此为起点的研究,蕴涵着人类学、经济学、哲学、共产主义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综合与碰撞。有关劳动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马克思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建构过程中的研究中介之一。  相似文献   

12.
孙慧明 《前沿》2008,(12):41-43
抽象自然观以非实践的方式来看待自然,割裂了自然与人、自然与历史、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系。马克思现实的自然现在批判抽象自然观的基础上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3.
阿格尔认为当代生态学实践必须与马克思辩证法建立内在关联,由于马克思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结构矛盾和危机理论做出了显著区分,这为辩证法导向当代生态学实践从而克服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提供了可能.然而,阿格尔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灵活运用未能解决根深蒂固的生态危机,反而使得辩证法的否定性只能降格为脱离内容的外在形式,其生态学实践最终难免退化为一种“唯心主义的方案”.因此,如何避免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外在化、形式化解读,这对于重新建立马克思辩证法思想与当代生态学实践之间的关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批判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红 《理论月刊》2002,1(4):16-18
马克思指出,黑格尔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神秘的外壳”指的是以独立的思维或观念为载体的辩证法,“合理的内核”则指的是以现实的事物或物质的东西为载体的辩证法,后一种辩证法正是对前一种辩证法的颠倒。但是,人们一直从旧唯物主义的观点理解“现实的事物”或“物质的东西”,把“物质的东西”仅仅理解为费尔巴哈式的物质客体。其实,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新唯物主义,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无论是“现实事物”,还是“物质的东西”,都是作为对象性的东西纳入到人的实践活动中的,尤其是生产劳动中的。因此,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就不是用物质客体去代替思想客体,而是用人的实践活动代替黑格尔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5.
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标志着西方政治哲学的主题从自由转为了平等,他认为正义意味着平等。正义和平等是法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目标,从法哲学角度上探讨罗尔斯的正义平等观,对于我国法制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应对金融危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丁燕  巩克菊 《求索》2012,(7):176-178
在纷繁的"意识形态概念"的学术争鸣中,《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角度,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解读独辟蹊径,在把意识形态的实质界定为阶级意识的基础上,明确了"意识形态"概念从其历史形态上看具有革命意识、统治意识和虚假意识三种基本表现形式,并指出意识形态作为一定时代的特殊精神现象,不是凝固的,而是随着时代和实践不断转换,令人体会到了意识形态概念变化发展性的意蕴。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将新自由主义作为危机根源的认识在国内外有着相当广泛的市场。但学界关于新自由主义危机根源论,过分夸大了政府在市场经济当中的作用,即过分夸大金融监管政策在危机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过分夸大政府政策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负面影响进而对于危机发生的作用,反而将其误为凯恩斯主义。学界提出的新自由主义危机根源论的实质,是将危机的发生仅仅归因为政府政策的作用,回避对资本主义制度造成深度停滞趋势的反思。事实上,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应当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政府政策共同作用的角度进行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孙永芬 《岭南学刊》2003,21(5):45-48
认识西方政治文化,主要是怎样正确认识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对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既要从唯物史观出发历史地认识;又要以阶级分析方法为原则,抓住其本质属性;还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辨析其双重属性.西方社会宏观政治文化系统中的内核--自由主义,是西方社会最重要的政治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是科学分析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或缺的理论武器。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增殖逻辑导致的生产扩张、分配失衡和消费强制造成了资本主义内部危机。本文立足资本增殖逻辑全球化的大背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规避国际经济危机传导、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破除消费主义影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商品、货币和资本经济范畴的逻辑递升,马克思着力对资本的拜物教性质进行了批判分析。他认为资本的出现是一个新的时代,由于雇佣劳动出现才确定了其统治。资本本质上是一种历史的社会生产关系,是过去劳动对活劳动的支配权。他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生息资本以及地租的拜物教性质,指出资本的拜物教性质不过是暂时的必然,资本的界限将导致它自我扬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