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通过前面几篇文章的分析可以发现,官场逆淘汰现象的产生存在复杂的根源,这与干部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官场政治生态等多方面原因紧密相连,为了铲除官场逆淘汰产生的土壤,就必须多管齐下。为此我们邀请了多位专家为治理这个现象开药方。  相似文献   

2.
干部声音     
<正>圈子文化导致逆淘汰河南省内乡县委党史研究室许圣义:官场圈子文化盛行,腐败分子为了互相利用,往往结党营私,逆淘汰是保证圈子利益稳固的主要举措。官场逆淘汰主要有两种情形。很多地方官场生态不正常,圈子如同一个大染缸,进来就容易被染黑。不想被染黑的话,内心会很受煎熬,实在受不了会跳出来,这是主动型逆淘汰。更多的则是较为正直的干部不  相似文献   

3.
<正>周永康案客观上暴露出当前我国政治生态中的某些严重问题。人民论坛9月上刊发《从周永康腐败集团看官场人际关系与政治生态》一文,从官员人际关系的角度来剖析周案形成原因,引发强烈反响。近日,许多干部来信来电反映,当前政治生态亟待治理,尤其需要关注"官场逆淘汰"现象,即官场中客观存在的平庸淘汰杰出、劣质淘汰优胜、小人淘汰君子  相似文献   

4.
干部任用中的"圈子文化"消解选人用人制度权威,助长官场"逆淘汰"之风气,滋生各种官场腐败现象,增加了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难度。为此,必须铲除干部任用中"圈子文化"的土壤,堵塞其通道,摧毁其市场,维护干部任用的风清气正。  相似文献   

5.
<正>腐败是当前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官场边腐边升的现象更是毒化了政治生态,客观上导致了"官场逆淘汰"。治理与防范腐败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表明,与腐败作斗争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反腐败的根本措施是制度建设,即建设现代国家廉政体系。中国特色国家廉政体  相似文献   

6.
<正>调查说明调查时间:2014年9月10日至9月17日调查样本:7856人(随机干部2552人,网友5304人)调查方式: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人民论坛网等多家网站推出网络调查问卷;通过人民论坛理论调研点随机发放纸质问卷数据统计:干部占权重40%,网友占权重60%调查结果65.3%受访者认为"腐败蔓延让官员身不由己"是导致官场逆淘汰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界有“劣币驱逐良币”的说法.说的是如果市场上有两种货币——良币和劣币,只要二者所起的流通作用等同,因为劣币成本低.人们在使用中往往会选择劣币,储存良币.久而久之良币就会退出市场。官场上也存此种现象.一些领导干部奉行实用主义,以是否可以为其所用作为选人用人的标准。以致贪者上、廉者下,庸者上、能者下。故时人讥为“逆淘汰”。  相似文献   

8.
邱炜煌 《前进论坛》2013,(11):35-36
最近,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但是,时下某些地方和单位中出现的官场“逆淘汰”现象,与党的选人用人目标和要求是相悖的,严重影响了党风,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必须对这种现象来一次坚决的治理和淘汰。  相似文献   

9.
在党政干部淘汰过程中,由于淘汰机制的不健全和政治条件的不成熟,出现了汰强留弱的"逆淘汰"现象."逆淘汰"现象的产生,显然有悖于党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初衷.纠正"逆淘汰"现象,必须严格规范淘汰运行机制,真正做到"汰弱留强".  相似文献   

10.
官场"大忽悠"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会给实际工作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甚至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影响政府公信力。治理官场"大忽悠",需要慎重提拔任用干部、解决干部不作为问题、改革创新领导干部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许多因素影响着干部的压力,比如发展转型的压力、"官场潜规则"、"迎来送往、接待上访"等。应从体制、机制、制度上多管齐下,辩证增压减压,增加领导干部科学发展、执政为民的压力,破除官场潜规则,卸下领导干部不该有的压力。只有这样,官员群体的压力也才能得到制度性的减轻。  相似文献   

12.
当前,官场"大忽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治风气问题,无论是领导干部的上级、同级或下级,还是干部身边的亲友、商人和专家学者,都或多或少存有逢迎的态度,最终导致官场"忽悠"成为一种传染病。治理官场"大忽悠"需要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需要坦然面对各种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没有职业风险意识。不要当领导干部:以为当了领导干部就可以高枕无忧、可以为所欲为.就是危险的开始。这并不是说官场就多么凶险复杂,官场进不得。事实上,官场复杂不复杂。取决于你自己:你简单,官场就简单;你复杂,官场就复杂。办法就是四个字——管好自己。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     
正过去纪委在执纪中有一种倾向,有了问题要么不处理,要处理就"算总账"。——中纪委网站发表述评文章指出,从严治党,必须做到日常化、经常化,而不是运动化不要夸大所谓"从政风险",它只是一种回归,回归到官场应有的堂堂正正的健康状况。——针对所谓的权力风险、职务犯罪风险、决策失误风险等八大领导干部从政风险,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身在官场就要拿出跟自己死磕的勇气》  相似文献   

15.
形式主义不良风气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集中解决的"四风"之首。其发展蔓延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思想路线方面的原因、公权力系统无序无规制运行的原因和价值准则紊乱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应取科学有效的治理对策。也就是:必须重视从思想路线上解决问题,必须清醒认识和坚决反对封建主义官场文化,必须营造讲真话的政治环境,必须及时形成制度规约,必须要群众介入、参与、监督、评价。  相似文献   

16.
当下可谓是个拼爹时代,知名的、不知名的逆淘汰屡见不鲜。比如,萝卜招聘冒名顶替我爸是李刚……破坏社会公平、公正的咄咄怪事层出不穷。所谓逆淘汰,简言之,即指坏的淘汰好的,劣质的淘汰优胜的,小人淘汰君子,平庸淘汰杰出等现象。与此同时,学者于建嵘提出社会逆治理现象:治理目标和措施与效果反向。为何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逆淘汰、逆治理、逆调控等逆向机制层出不穷,乱象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刻根源?  相似文献   

17.
《山东人大工作》2007,(9):56-57
《检察日报》8月14日刊登中国法学会郭道晖教授的文章.剖析了当前官场中官员一边腐败一边升官的怪现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人事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对贪渎官员的检举制度、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8.
曹斌 《群众》2010,(4):47-48
<正>刚刚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是我党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新起点,对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廉政准则》的八大类五十二条禁令,是干部从政是与非的临界点、行与禁的分水岭,必须深刻领会,严格执行,长抓不懈,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6,(1)
正全面从严治党重点是从严管理干部,当前,对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实行"凡提必核"已成为新常态,这为防止"带病提拔"增加了一条有效路径。近来,随着制度的发力,多位地方官员因瞒报个人事项导致提拔"落空",填报是否真实规范已经事关官场名声和个人前途,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性,这对全体党员干部都是深刻的警醒。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无论是存有侥幸心理故意隐瞒不报,还是在填  相似文献   

20.
祖言 《今日浙江》2010,(22):36-36
领导干部经常面对一些难事、棘手的事,是退避三舍,还是担起责任,这是对一名领导干部官德政德的最好检验。现在,有的干部信奉所谓的“官场哲学”、“官场文化”,热衷于搞“你好我好大家好”,谁也不得罪;有的一味求稳怕乱,遇到问题绕道走,该说的话不说,该干的事不干,该负的责不负;有的担心坚持原则得罪人,影响群众基础,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时会丢选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