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社会的崛起和发展,既给政府的发展和改革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正确地管理、引导、服务、监督网络社会的发展,是政府在未来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对网络社会中政府职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加强引导和监管,促进网络社会和谐等几个方面探索了完善网络社会中政府职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职能转变语境下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振文 《岭南学刊》2006,3(5):13-16
政府职能转变的科学涵义应包括政府职能重心转移、政府职能具体内容调整、政府职能实现方式变化和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成长等四层相互联系的内容。对中国来说,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凸显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面对改革进程中的实际变化,我国政府当前应把引导社会自强、突出社会公平和监护社会秩序作为其社会管理职能的优先内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机制,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机制和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机制构成了我国政府当前社会管理职能的主要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步入数字时代,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加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及非政府组织的崛起,政府职能面临着进一步的转移与承接。从数字社会中非政府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背景、优势及动因、承接职能的可行性和承接思路等层面,对数字社会中非政府组织承接政府职能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给社会管理和政府治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引导网络舆情已成为政府的必备技能并反映了政府治理水平。网络舆情的产生和演变是舆情事件、网络空间、网民和政府等要素互动和博弈的结果,其传播过程一般历经形成期、扩散期、爆发期和消散期,其演进受到多种助推因素的影响。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畅通官民互动的网络沟通机制,构建媒体联动格局,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导向作用,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构建引导网络舆情的协同模式,积极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是引导网络舆情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调查发现,受社会养老需求政府优惠扶持措施等因素的影响,济南市社会养老机构获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资金等硬性条件的影响,济南市社会养老机构发展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在今后的发展中,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责任。不断强化投资责任,加大监管宣传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5,(10)
<正>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建设主体之一,是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利益表达的组织化形式。依法规范和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条件,它有助于维护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体制,弥补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处理社会事务中的局限性。因此,研究探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新机  相似文献   

7.
马琳娜 《传承》2011,(23):78-79
社会转型期给我国社会管理带来了机遇的同时带来了挑战。转型期下的多种问题使社会环境复杂化,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水平和层次还比较低,政府与社会高度合一的管理模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针对这些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政府社会管理理念;提高政府社会管理人员素质,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培育公民社会意识,调动公民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依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精神,分析政府职能转变过渡期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二者相互关系中的凸显问题,以对非营利组织的功能定位和作用边界做出规定,提出非营利组织应加强自身建设并通过传播价值理念引导经济发展方向、通过协调机制参与社会治理、通过沟通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徐华 《人民政坛》2014,(5):10-12
<正>党的十八大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要发挥法治对转变政府职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这为新时期立法引领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会治理是现代社会治理的新领域,是一种新的社会治理实践。网络社会信息传播失真、网络犯罪频发、立法监督不完善、政府引导作用未完全发挥等问题导致了当今网络社会治理的困境。在网络社会治理中,重塑政府能力应当积极推进线上政府建设、完善网络立法进程、强化政府领导体制,引导各方共同参与治理,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网络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网络次生舆情呈现复杂、多元特点,造成的社会影响屡屡令当事者和大众关注者措手不及,一旦处理不当将演化成深层次社会危机,给政府对公众舆论的引导带来新挑战。政府治理次生舆情要从根源出发,加强网络监管、及时辟谣、掌控政府话语权,以降低次生舆情带给社会的影响和压力。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展开。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抓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社会组织的数量和规模急速提升,截至2016年底,全国在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数量已突破70万家。然而,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务中,存在着社会组织业务结构与政府购买需求结构不匹配、服务意识不强、整体承接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何有效培育社会组织,提升社会组织承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社会治理的变革,政府职能转移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组织的迅速发展为政府转移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基础条件,社会组织有效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将有力破解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中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正舆情,可以理解为反映民意的信息,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网络舆情相对舆情,更具自由性,来源更直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影响力日趋增强,虽然对政府和社会多个层面的考验加大,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传统方式难以获取的有效信息。在我们关注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引导舆论方向、稳定民心民意的  相似文献   

15.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保国 《前沿》2005,(7):102-104
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各级政府要在加快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这就要求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突出政府服务职能,即建设服务型政府,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政府职能的转变一直是我党的工作重心所在,特别是在新世纪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得以凸显。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是政府职能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改革的成败在根本上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成功与否。从政府社会管理的客体向度出发,探求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政府之内在规定性,来回答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改革何以必要、何以可能和何以进行,从而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保障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促进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即时通讯工具以其私密性、便捷性、互动性等特点加快了网络舆情传播速度,缩短了群体性事件由线上发布到线下集群的时空进程,给管理者带来了极大的治理难度。因此分析微信平台中群体性事件生成特点、种类以及治理难点与路径等,有助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建立科学高效、系统理性的群体性事件网络平台处理机制,实现政府与公众、国家与社会、技术与法律协同的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秩序和社会控制依赖于社会信息的传播范式及其过程,必须深刻认识网络新兴媒体对社会结构带来的深刻变动,根据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加强和创新政府社会管理。当前社会管理中不断涌现出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一方面是由于新兴媒介环境形成了新的社会信息传播范式和信息沟通模式,突破了传统社会中事件信息传播相对闭塞、影响范围有限的封闭环境,直接引发了政府社会治理环境的变迁。另一方面,从政府媒介治理的视角上分析,政府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执政经验还不足,对新媒体环境下舆论信息的调控和引导还不适应,执政能力有待创新和提高。因此,必须进行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创新。新媒体环境下政府管理创新的适应路径要把握好新媒体的三个要素,相应地从三个方面来推进和加强政府社会治理工作,满足和适应新时期社会和谐治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妇女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促进社会发展是政府的重要目标和基本职能。因此,政府必须推进、保障妇女发展。   保障妇女发展是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   政府职能是政府行为的本质体现,它是完成国家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在管理国家以及社会事务中逐步形成并能动地发挥出来的特殊功效和能量。政府所承担的各项职能,都是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服务,包括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发挥效能和作用,也蕴含着对保障妇女的全面发展发挥其功能效用。政府职能对妇女发展的推进和保障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发挥政治职能 (保卫职能 )的作用,保障…  相似文献   

20.
去年9月13日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指出“制定和完善文化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规范中介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可以看出,国家强调要不断进行文化中介组织的改革,表现出国家对文化中介组织发展的重视。文化中介组织不仅具有扩大文化商品和信息流通、引导文化消费、开发文化专业市场等市场功能,还具有促进文化事业体制转换、促进政府职能转换、加强政府和社会的沟通、改善地方政府间关系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