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救火式”治理不是规范的学理概念,更不是严谨的法律概念,而是对一种公共治理方式的形象比喻,其特点是作为治理主体的公权力机关和公权力行使者,运用自由裁量权,集中时间和资源,造势做某事或者解决某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管理的局限性,"救火式"治理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其不能成为治理主体的习惯和动辄使用的工具,更不能成为信仰。对于"救火式"治理的弊端,学界早有批评。但时至今日,为什么这种治理方式仍有市场甚至在一些地方还能大行其道呢?从"救火式"治理转向均衡式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经历较长的渐进推进过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救火式"治理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常态化现象,在治理成本不断提高的同时,治理的遗留问题不断滋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避免长期陷入"救火式"治理的必由之路,当前关键是要树立防治结合的治理思维、实现标本兼治的治理行为、形成科学理性的治理评估、构建官民合作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导致"救火式"治理的原因从人事制度方面看,与结果导向的考核机制是分不开的。这种考核机制的基本做法是上级定下各种各样的任务和目标,如民众的上访次数、重大责任事故数量等,据此作为评价下级官员的政绩。欲走出我国目前公共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救火式"治理困境,就必须将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考核变为现代意义的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5.
袁峰 《人民论坛》2014,(2):14-16
近年来,“救火式”治理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常态化现象,在治理成本不断提高的同时,治理的遗留问题不断滋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避免长期陷入“救火式”治理的必由之路,当前关键是要树立防治结合的治理思维、实现标本兼治的治理行为、形成科学理性的治理评估、构建官民合作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导致“救火式”治理的原因从人事制度方面看,与结果导向的考核机制是分不开的。这种考核机制的基本做法是上级定下各种各样的任务和目标,如民众的上访次数、重大责任事故数量等,据此作为评价下级官员的政绩。欲走出我国目前公共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救火式”治理困境,就必须将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考核变为现代意义的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7.
齐东杰 《传承》2014,(12):66-6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概念。反腐败和廉政建设与国家治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腐败治理的能力及成效是衡量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国家治理的视角探析腐败,通过建立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把缺乏制约与监督的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根本上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8.
从风险防范视角来看,"救火式"治理现象,有政府参与治理的价值取向、预防文化、能力建设、配套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加强治理体系的整体设计、政府和人的能力规范化建设应成为完善治理体系架构设计的重点;在治理工具选择上,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通过在治理中导入风险管理来完善自身的治理体系,全面政府风险管理制度设计应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范逢春 《人民论坛》2020,(14):44-45
基层治理创新是为适应发展要求与现实挑战而进行新理念、新方法、新机制、新模式的探索。但是一些基层部门患上了创新"强迫症",热衷于"玩概念"式的伪创新,成了不折不扣的真折腾。"玩概念"式的伪创新之所以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从上级来看是工作导向出了问题,上级部门用错了"指挥棒",从下级来看是工作作风出了问题,下级部门扭曲了"政绩观"。对此,必须综合施策,通过端正作风、完善体制、优化机制来治理"玩概念"式伪创新。  相似文献   

10.
周昕 《长江论坛》2021,(3):59-63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绝不意味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扶贫领域的"微腐败"看似小事,实则既关乎人民群众对公权力运行的直观感受和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也关乎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旦监管失灵和治理失控,就会严重侵蚀脱贫攻坚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在分析目前扶贫领域"微腐败"主要表现形式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加强对该问题的治理作出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公职人员的道德治理本质上是一个法治问题,需进一步探究开展法治化治理的基本理路。道德良法与依法善治共同构筑成公权力运行的道德大厦根基。公职人员代表党和人民行使公权力,肩负治国理政的具体使命,道德行为关系党和政府形象。公职人员的道德问题关乎政权稳定、人心向背和社会的整体道德方向。"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执政党的下台,无不与其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公权力不被滥用,是国家治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并对提高制度执行力作出部署,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  相似文献   

13.
关系具有"善""恶"两面。在中国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及关系实践中,具有各种目标的人会通过建构和维系关系网络来试图在公共事务中获得利益再分配的行动机会。在计划体制、转轨体制与市场化进程中,围绕着公权力行使的庇护关系导致了庇护式腐败的生成。庇护式腐败是根植于政治社会情境中的关系行动,既与资源要素再分配和公权力私化关联,更与政治生活中的关系网络建构与运用以及非正式政治的盛行密切相关,往往试图通过"自我道德化"策略将自身转化为能被社会习俗接受的社会行为。在当前反腐败治理的行动框架下,可以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明晰官员责任关系及其行为边界、强化公共规则性交往生态,打破"关系困境",削弱庇护关系的作用空间。  相似文献   

14.
从风险防范视角来看,“救火式”治理现象,有政府参与治理的价值取向、预防文化、能力建设、配套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加强治理体系的整体设计、政府和人的能力规范化建设应成为完善治理体系架构设计的重点;在治理工具选择上,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通过在治理中导入风险管理来完善自身的治理体系,全面政府风险管理制度设计应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正消防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而动用消防登高车营救一只猫这样的私事,不是消防队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消防车属于特种车辆,是专门用于救火或执行其它紧急抢险用途的车辆,是消防队参与救火救灾的  相似文献   

16.
正监察法规与以往的行政监察法规截然不同,不能套用现行国家立法体系中的"法规"概念,也不宜笼统地认为其属于党内法规,而是国家监察法规与党内监督法规高度交叉融合的一种新的制度规范体系。监察法规是党和国家监察体系的组成部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有效制约和监督公权力,实现腐败治理的整体性效力。监察法规的规范目的、规范属  相似文献   

17.
治理儿童虐待常伴随父母亲权与国家公权力的博弈。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传统家庭的自治功能面临严峻挑战,家庭内部的儿童虐待案件频发,使得我国"家规""管教"置于公众舆论的讨伐之中。国家公权力缺位是治理我国家庭内部儿童虐待的短板,应细化事前监护与事后监护,架构多元化的儿童虐待防护网,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两会微语录     
《政协天地》2015,(Z1):25-26
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在分组讨论会上,针对依法治国、企业融资、文教发展、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等问题进行了热议,或一针见血,切中肯綮;或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或深谋远虑,独具慧眼。现本刊摘编有关上述问题的微语录,以飨各位读者。刘泓:"依法治国,然后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依法治街道,依法治家,最后依法治老百姓"——依法治国的"国"是公权力的意思,不是一个区域的概念,这样理解就本末倒置了。作为政府,法律没有规定你做的,你不能做,这才是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危机治理:理论建构与战略重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了公共危机的治理理论,针对中国政府传统应对危机的社会政治动员和政府行政管控的机械管理模式,条块分割组织体制、被动撞击式和事后救火式的应急机制以及缺乏长效的政府-企业-社会战略合作伙伴协同应急的公共行动网络,指出中国在公共危机方面的应急管理亟待特别设立专门法律程序。并结合我国将进入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转轨的新契机,创新政府-非政府-企业-社会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和应急行动的组织模式,围绕危机治理体系提出重点发展战略,以建立全社会整体联动的公共危机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20.
蒙慧  李伟 《桂海论丛》2016,(4):93-99
从严治党,关键在于从严治吏;从严治吏,铲除"潜规则式腐败"势在必行。"潜规则式腐败"因同官场"潜规则"相结合而具有较之一般腐败行为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和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治理"潜规则式腐败",必须要从软、硬两个方面齐头并举。文章着重从"潜规则式腐败"的内涵和主要表现、"潜规则式腐败"的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等方面入手,对"潜规则式腐败"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潜规则式腐败"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