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丁妍 《人民论坛》2014,(12):211-2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际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中国时代精神。其发展经历了早期传播、紧密结合、曲折发展和理论创新四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启示有:要有整体性理解、要处理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之间的关系等,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包括传统哲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实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似乎成了令人困惑的问题。因此,要破解这一问题就必须努力发掘和传播中国传统哲学,并通过改造和创新,使其更好地为今天的治国理政服务。  相似文献   

3.
试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进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二要认真总结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丰富和补充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重视研究和吸取现代科学技术和西方现当代哲学中的合理成分,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四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众人生观、价值观的结合,使之成为当代中国普通大众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有着许多相似相通之处。中西方文化和哲学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思想助力。当前,我们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联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以文化自觉为精神基础,以历史与现实成就为依据。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所存问题的症结在于文化自信不足,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够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伦理品质的挖掘不够、对走独立创新的学术发展道路的信心不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首当其冲需要提升文化自信,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开放的心态扬弃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成果。  相似文献   

6.
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总结经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构建了具有中国化内核、大众化形式、批判性特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延安形态",从各个方面和领域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形态创新。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为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话语形式、创新路径的转化与创新提供了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在中国的兴起是近些年来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还很薄弱。为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性,要从时代的高度看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需要、回应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挑战的需要、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与传统哲学相契合的需要以及保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超越性的需要。为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中国政治生活的认识功能、价值观功能、教育以及实践作用,我们需要运用重读、对话、反思的方式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邵鹏 《学习与实践》2006,(7):123-126
毛泽东是在其深厚的“旧学”基础上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新的民族文化形式,以便它能够更好地传播和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具有强烈批判性的现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改变了其原有的“趋古主义”路向,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景文化”精神,广泛传播了科学理性的精神,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9.
刘衍永 《求索》2008,(7):119-120
哲学要研究人,必然思考人的死亡,死亡问题不能排除在哲学研究的对象之外。马克思主义死亡哲学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它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三大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分支。死亡哲学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如佛家、道家、佛教对死亡的思考比较化、体系化、理性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马克思主义死亡哲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必须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坚定自信,明确抵制文化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和精华,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的特点,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契合性,是由于它们在思想上具有内在共通点,又具有相似的实践方法。我们要着重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关系,实现二者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人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初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过完全自发的结合,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作为理解的前提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同时也努力清除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混杂的非自觉的、消极的传统文化因素,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立于传统文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传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不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四个自信",还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都需要和呼唤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相结合"的表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完整总结,也是指明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和国际化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两个并行趋势,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土资源的参与。要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站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变革的理论高度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文化在21世纪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同样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以马克思主义总体性观点、辩证法、实践唯物主义等方法论原则实现二者综合创新、协同互动、融合发展,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创新发展的同时担当起中华文明在当代的传承使命。  相似文献   

14.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新,更是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特质、内涵、立场上存在诸多契合点和共通点,为实现二者的结合创造了可能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相互激活和滋养的前提下融合再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实现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飞跃是二者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许多学者试图探索其表现形态的创新。当文化哲学被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哲学品味被发掘出来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体系得到了丰富和完善。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市民社会理论与文化哲学存在两点契合,这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表现形态上被赋予了文化哲学的韵味。  相似文献   

16.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从中华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发扬。这其中,从哲学的角度看,特别需要处理好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与政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继承与创新发展;民族性与全球化;实践与理论相统一等一系列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根基,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革命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8.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从中华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发扬.这其中,从哲学的角度看,特别需要处理好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与政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继承与创新发展;民族性与全球化;实践与理论相统一等一系列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 谓中国化,从内容上讲,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具有“中国特性”、“中国特点”,从形式上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这突出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在对我国传统文化扬弃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文化中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结合起来上。所谓现实化,则是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党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有机结合,使干部群众易于领会到哲学对于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现实意义。所谓通俗化,就是在语言形式方面,善于集中大众化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谐发展必须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为出发点,结合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与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具体价值体现,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利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