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华 《新东方》2007,(2):45-47
一、引言中国城市的学生常常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外语,特别是英语。直到大学,学习英语的时间有十几年,而最终大多数学生收效甚微。原因到底是什么?研究者们揭示了众多影响学生学习英  相似文献   

2.
百姓是谁?百姓在哪里?这是"书写百姓"首先要清楚的问题。从工人、农民、牧民到教师、医生,从出租车司机、超市服务生到家政服务人员、清洁工、修鞋匠甚至马路边的乞丐,无疑都是百姓。尽管有人说"军人和官员之外的人"即百姓,但什么级别算是官员呢?科长、处长还是  相似文献   

3.
最近,"你幸福吗"这句话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热门话题。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的幸福感指数越来越低,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幸福。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人将"有房、有车、有存款"视为幸福;有的将"家庭和睦、婚姻稳定"视为幸福;有的将"家人身体健康,开心快乐"视为幸福;研究者们认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邓小平曾说,"中国的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愿望"、"统一就是要使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作为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贡献了毕生心力。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要为中华民族共同作出贡献旧中国"国破山河在"的历史面貌,刻骨铭心,自始至终都缭绕在邓小平脑海里。人到晚年的邓小平,每每谈论这段历史都有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1983年4月30日,邓小  相似文献   

5.
陈水扁说,两岸关系没有恶化,并渐趋稳定。有些人则说,恶化了,更不稳定了。我认为,这种针锋相对的说法并不完全切合实际。有没有恶化,要看是同什么相比?是同“5·20”陈水扁上台时相比,还是同我们的主观愿望比?按我们的主观愿望,他必须  相似文献   

6.
辛言 《当代广西》2014,(11):7-7
正网上有个流传甚广的段子——某官员给另一官员打电话:明天老大陪首长到你那儿视察,提前跟兄弟你说一声,你让伙计们盯紧点,不要让那班契弟给搞乱龙了。请你猜猜这是什么人给什么人打电话。笑话可以一笑了之,虽然也夸张了些,但这并非没有现实的影子。目前党政机关里比较流行将主要领导称为"老板""老大",同僚之间则互称"兄弟""哥们",已经到了习焉不察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赵丰 《人民论坛》2012,(16):24-26
官员作秀不是什么中国特色,而是官员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很多国家官员作秀是做给老百姓看的,而我们这里的官员作秀则是做给上司看的在虚伪作秀泛滥的当下,对于官员作秀,公众基本上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如何使合理"政治秀"取信于民,消弥公众的误  相似文献   

8.
1992年春,邓小平为什么要去南方发表谈话?为什么在南方谈话之后不久又到首钢发表重提南方谈话的谈话?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关键词是什么?过去有人讲关键词有三个:市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主要防"左"。这无疑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官员连自己的年龄都可以肆意篡改、视若寻常,那么,在他的权力范围之内还有什么不可以肆意篡改或者造假呢?北京大学有个博士叫冯军旗,因博士论文《中县干部》而一夜成名。据说他的论文相当厉害。行家认为:从这里不仅可以读懂中国的官场,而且还可以读懂中国。论文中有不少"细节",涉及到官员的年龄问题,十分诡异。冯博士谈到,一次与某科级官员闲聊,问及年龄时该官员脱口而出:"你问的是我档案里的年龄,还是我实际的年龄?"给人的感觉这不是一件丑事情。若按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道路,学界争论了很久,其究竟是一条什么道路呢?至今没有直接界定,而是通过与另两条道路——老路与邪路——界限的划分,让人们大致了解是一条什么道路。老路和邪路是清楚的。老路当然是极左的道路,主要以"文革"为代表;极右的道路,所谓权贵资本主义的道路,那是邪路。在以往的历程中,将老路和邪路都刻画出来了,其中有令人深省的沉痛教训。借此,中国积累了要走正路的愿望。正路是什么?正式的表述就是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按照现代政治理论的规范表述,这  相似文献   

11.
如今,谁也不敢说我就端上了铁饭碗,老板随时要炒你"鱿鱼",你也可能随时炒老板的"鱿鱼",当你非本人意愿中断了就业,又一时找不到工作时,失业保险会帮你忙。什么是失业保险?哪些单位和个人必须参加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对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人,由于非本人原因而失去工作,无法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经济建设中心论"、"先富共富论"和"两手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继承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同时,提出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把"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原则.这些新的思想和观点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新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接下来我又要班门弄斧了,我一直在想,什么叫做国家治理?刚才燕继荣教授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我很赞同。什么叫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就是摆正官民之间的关系。请问在座的当官的人有没有被称作父母官的时候?请问我们作为一个公民有没有被称作升斗小民的时候?这些词在我们的历史上、生活中大量存在,请问这个关系对吗?我们用钱"养"了官员,他们怎么成了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觉得国家治理的现代  相似文献   

14.
政治和审美是中国文化研究两种主要维度,充分体现了文化研究的"及物性"。政治维度体现了中国文化研究的现实针对性和社会参与性,最终导致向文化政治的转变;审美维度的文化研究构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中国图景,由诗意文化转向物质文化。两种维度的文化研究显示了中国文艺学研究者重建学科品格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7,(8)
<正>时下,假如要评比经济生活中频繁被使用的热词,"转型升级"恐怕是当仁不让的。"转型升级"的主体是谁?毫无疑问应当是企业,以及企业的掌舵人。但对"转型升级"发声说话最多的,却不是企业家群体,而是官员群体。这话从何说起呢?有位企业家朋友曾"抱怨"说,现在到行政机关,或者遇见官员的调研,不管汇报何事,不论诉求如何,官员们几乎都会众口一词地"教育"我,要瞄准国际国内的行业龙头,加快发展转型和技术升级,力争跨入一流企业  相似文献   

16.
《前进论坛》2013,(9):26-28
我的中国梦1985年,我跟随导师受邀去美国参加一个"土壤钾素"的讨论会时,所见所闻,让我震惊。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具有和国外同样的科研条件?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跟上国际同行的科研水平?这种愿望成为我最初的梦想,也成为发奋工作的动力。1987年,我赴加拿大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求学和工作之路。1995年5月,学成之后,我踏上归国的旅途。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6,(24)
正人生在世,既然为人,当常思"人何以为人";否则就"人将不人"了,但是,要给"人"下一个十分确切、完全没有异议的定义,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说起来很可笑,身为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年逾古稀、念过一些书的人,对"人"是什么,居然常常陷入疑惑!什么是"人"?既然是人,岂有不知道什么是人的?虽然人人心里都明白,可有多少人说得清楚?权威的解释是:人是"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这个解释为科学界、理论界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18.
正民族传统体育如何发展?发展的方向在哪里?这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者们长期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目前仍无较圆满的回答,也长期困扰着研究者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始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对绵延5 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传统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2,(11):34-35
你,幸福了吗?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人的终极目标,享受幸福是每一个人的神圣权利,创造幸福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要真正达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境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央视的追问得到了完全不同以往的回复,这也激起了媒体及公众的冷嘲热讽。中国人的幸福观变了吗?中国人认为的幸福是什么?为此,由《小康》杂志连续第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造城的时代。套用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双城记》中那段著名的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好的是:一座座城市迅猛地造起来,更多的人开始感受现代都市文明的强烈气息;坏的是:我们及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却在不断地遭受许多莫名其妙的困扰。政府官员们、房产商和工业投资者们、进城农民、城市新青年以及城市的设计师们,在造城运动中,你们失去什么?又拥有了什么?你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是什么?你们的利益诉求又是什么?在这里,你可以听别人的故事,也可以讲自己的生存状态。去寻找与自己相同的那份感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