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在美国占主流地位的哲学流派,实用主义哲学强化了美国大众的务实传统和领导精英对务实作风的推崇,并以此作为影响美国外交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用主义给美国外交政策思想和外交战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外交政策思想方面,它使现实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在外交战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方面,它使美国的外交战略与政策的制定以功利为目的、缺乏创新,而在外交战略与政策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言行不一。  相似文献   

2.
论美国的人权外交王锦瑭所谓“人权外交”是指将人权作为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或将人权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础。近年来,美国在制定和执行外交政策时,把人权问题放在突出的地位,并把它强加于人,从而加剧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紧张。人权外交业已成为美国...  相似文献   

3.
实用主义:美国的外交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都有自己的哲学指导思想,这就是该国的外交哲学。根植于美国独特历史化中的实用主义,作为美国的外交哲学依赖于两个前提:一方面是其作为大众哲学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是其作为“官方”哲学对美国外交决策化价值观的塑造。以实用主义为指导的美国外交,在实践上具有战略决策的短视性、政策执行的随意性、战略关系处理的灵活性、价值观上的双重标准、以及外交作风上的言行不一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美国毒品外交是20世纪之初美国大国外交的内容之一.伴随着美国毒品外交政策的实施,以多边合作为特征的国际禁毒运动也应运而生.美国毒品外交除了具有理想主义外交的独特外延,更有着其强烈追求国家利益以及服从国家战略需要的内涵所在.对外延与内涵两个方面予以考察,应是探析美国毒品外交乃至整个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视点.  相似文献   

5.
美国政治家制定外交政策和进行外交政策辩论时,总是受着意识形态的影响.二战之后,由于美国国力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过程之中,使美国意识形态的扩张主义特性更加鲜明.从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探究美国"扩张主义意识形态",是把握美国外交特征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6.
综观中国外交的伟大变革,不难看出外交态势由总体的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参与,由感性外交向理性外交提升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中国外交经历了具有深刻意义的伟大变革,开创了生机勃勃、波澜壮阔的新局面。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与实践的光辉指南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制定的。这包括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战争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  相似文献   

7.
李方菁  马艳朝 《人民论坛》2012,(11):184-186
美国外交的历史具有独特的宗教特征,尤其是在人权外交方面。人权概念的产生是宗教历史积淀的产物,而人权外交可以理解为通过外交、经济甚至军事干预在国际上追求人权的行为。人权外交倡导的平等、自由有其鲜明的宗教性特征。宗教之所以能够影响人权外交的倾向,在于它作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存在于美国的社会当中,成为显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从而影响国家的政策行为。当然,从根本上说,美国的人权外交政策是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  相似文献   

8.
李景峰 《前沿》2010,(16):120-123
巴基斯坦经历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与美国结盟政策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如何使巴基斯坦外交走出困境成为佐.布托执政后面临的棘手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佐.布托上台之初的国际国内环境现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佐.布托的外交思想的精华,并以具体事实分析了他的外交政策在其执政时期的具体应用,最后介绍了佐.布托的外交思想在巴基斯坦应用的效果,以及对未来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16年大选将在美国总统选举史上留下非常特殊的一笔。一位无任何公职、无任何从政经验、无任何外交政策经历的地产大亨当选为美国总统。如何预测和研判这样一位"三无"总统的上台对美国外交战略走向,及其对大国关系的影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美国总统选举政治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规律的视角,或可窥见特朗普的上台对美国外交战略与中美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史卉 《前沿》2007,(10):205-209
冷战后,传统安全与国际事务在美国政治重心地位的相对下降,使美国的政治家、执政者以及公众舆论关注的目光更多地转向了一些非传统安全领域,例如打击与防范恐怖主义袭击、保护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等等。环境外交也就因此得到重视,并被列入美国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成为美国主要国家战略之一。经历了老布什政府相对谨慎的环境外交时期,克林顿政府相对繁荣的环境外交时期,到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环境外交可以说是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本文旨在分析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的环境外交政策,由此总结出这一时期美国环境外交的特点,并概括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张翔 《人民论坛》2012,(23):246-247
影响奥巴马外交的政治文化因素主要包括传统的政治文化诸如新教伦理精神、自然权利思想、实用主义和社会公共意识,以及新自由主义思潮和民主党自由派思想。前者主要影响奥巴马外交的根本原则和战略目标,后者主要影响奥巴马外交的策略选择。两者经过相互作用和融合最终形成了奥巴马外交战略背后的主要政治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试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中国外交战略与策略康金铭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人民反对丧权辱国的外交,也不赞成闭关锁国的政策。改革开放的中国执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国与国之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平等互利、友好往来。这个政策作为中国...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对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一个总的出发点是搞和平外交,多交朋友,不树敌,为国家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推进世界和平事业。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和平本质所决定的,适合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与发展时代和多极化趋势需要的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它为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冷战后新形势下中国和平外交工作的指南,对中国审慎地处理好未来国际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在新的国际政局下,邓小平外交思想为中国和平外交的原则和策…  相似文献   

14.
姚泽浩  陈忠玲 《理论月刊》2004,(10):104-105
美国推行人权外交由来已久,凭借其经济上的优势大肆干涉他国内政,影响着国际关系的格局。本文论述了自卡特政府以来冷战时期和后冷战时期历届美国政府在世界各地采取的人权外交的新动向、美国对中国的人权外交政策、影响美国人权外交政策发展的国际因素等问题,从历史、国际政治、国际法的角度分析其实质与非法性。  相似文献   

15.
安倍政府的外交政策调整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倍内阁开张伊始即在外交上展现了一些新思维,对其前任小泉政府的外交政策作出了一定调整,其外交理念与行动趋向柔性、务实,并初显成效.由于安倍与小泉同属日渐保守的自民党,政治上有着血缘关系,其外交政策实质性区别不大.安倍在外交上难以突破一些根本性的局限,日本外交也难以有重大改观.  相似文献   

16.
季文娜 《前沿》2012,(2):112-114
美国这个国家历史虽然不长,但在它不长的历史进程中,美国政府制定了具有不同政治倾向的对外政策,这些对外政策对美国的内部和外部事务产生着巨大的作用力。本文通过对美国历史文献的历史性分类整理和研究来考察美国外交政策的历史走向,找出在不同历史阶段中贯穿其中的"扩张思维"。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历史走向进行连贯分析有助于我们浅要预测其外交政策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是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切合实际的判断,外交目标的明确是为了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开展维和警务符合我国对外政策的战略宗旨,是我国大国地位和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多边外交的具体实践,丰富了我国的外交手段,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的“软实力”,对发展我国的对外关系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搭桥铺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15,(7)
孤立主义是美国一贯的外交政策思想,并在整个19世纪有效地维护了美国的国家利益。19世纪末,美国国力增强,逐步奉行海外扩张的政策,并以孤立主义为外交原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威尔逊总统曾尝试放弃孤立主义,但最终失败并保留孤立主义。"珍珠港"事件让美国政策转变,二战彻底粉碎了美国孤立主义的堡垒。  相似文献   

19.
当物质因素不足以对一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做出解释时,观念变量能够提供说明政策结果的路径.作为中国人共有观念的“和合”文化,生成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实践互动中,不仅建构了中国社会的认同体系和行为规范,而且贯穿于中国外交的历史轨迹中,并对当代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战略起着路线图的作用.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制定充分证明:“和合”文化的规范性影响以及历史上大国武力崛起的经验教训,与中国选择认同国际体系、实现体系内和平崛起具有潜在的逻辑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美国自建国起便奉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将美国孤立于国际纷争之外。但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孤立主义原则演变出了多种形式和思想,门罗主义、威尔逊主义以及杜鲁门主义都是其新的演变形式。门罗主义将美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威尔逊主义将美国推向世界,奠定了整个20世纪美国外交战略的根本指向;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在冷战时期外交政策的宗旨。三者之间有抛弃、有继承、更有发展,从它们的发展演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走向全球霸主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