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亚一体化是东亚国家之间加强经济合作的过程和状态,自由贸易区是东亚一体化进程的阶段性合作形式,而互联互通则是推动一体化建设的一种路径和战略举措。东亚各国都已认识到,推动区域合作、逐渐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在21世纪实现持久和平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互联互通战略则是推动东亚一体化的现实路径和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2.
许利平 《人民论坛》2014,(12):234-237
东亚的互联互通建设立足于历史与现实,由硬件、软件与人文三轮推动,将升级21世纪东亚一体化进程,并将引领亚太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但信任赤字、发展鸿沟和资金缺乏等因素制约着东亚的互联互通。随着亚太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东亚一体化步伐加快,东亚的互联互通将成为地区乃至全球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东亚的互联互通建设立足于历史与现实,由硬件、软件与人文三轮推动,将升级21世纪东亚一体化进程,并将引领亚太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但信任赤字、发展鸿沟和资金缺乏等因素制约着东亚的互联互通。随着亚太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东亚一体化步伐加快,东亚的互联互通将成为地区乃至全球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4.
程亚文 《小康》2013,(5):94
东亚能不能从现在的悖论性格局中走出来,在若干年后基本消灭纷争而达成合作?今年以来愈演愈烈的朝鲜半岛紧张气氛,增强了人们对东亚未来的怀疑情绪在观察东亚世界的各种现象时,笔者若干年前曾认为今天的东亚世界,存在着两张面孔,一张面孔是,合作与协商日益成为常态,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近些年来在显著提高;另一张面孔是,东亚国家围绕  相似文献   

5.
农业保护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推行的一项国策,其主要内容有过境保护、价格支持及生产补贴。东亚贸易自由化及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东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农业保护政策已经成为了日本与东亚国家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的障碍。近年来,为了加速与东亚各国缔结双边贸易的FTA/EPA协定,推进贸易自由化,日本政府采取了加快农业体制及结构改革、减少绿色贸易壁垒等多项措施,最大程度地朝贸易自由化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6.
沈林 《人民论坛》2013,(11):244-246
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东亚价值观面临威胁.由于一直以来处于弱势状态,东亚价值观在东亚地区不被认同,且缺乏整体性,阻碍了东亚一体化的进程.文化在东亚一体化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为了恢复东亚价值观的生命力,对东亚价值观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唐静 《长江论坛》2006,(4):76-80
战后东亚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改变了东亚传统的政治结构和社会阶层,培育了国民的现代民主意识,推动了东亚地区的政治转型与民主化进程。其中,中产阶级在民主转型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向之一。但是从目前东亚经济发展来看,一体化步伐明显滞后。中日韩作为东亚最大的经济体,三国之间的贸易依赖度不足20%。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不仅对带动两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必将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霸权护持理论,用地缘政治学和安全困境理论对美国的对华外交,特别是对台政策进行分析和解读。台湾问题并不仅仅是两国三边的关系。美国是将台湾问题纳入到其整个区域霸权乃至全球霸权护持的总体框架来考虑的。从地缘政治学角度分析,台湾具有重要的、不能替代的地缘战略价值:从"安全困境"理论角度分析,美国认为,使台湾与中国大陆以及东亚国家问陷入军备竞赛和"安全困境"是阻遏中国发展、护持其东亚霸权的—个成本较低和较有效的方法。因此,从和平统一台湾的角度,冷战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扮演的更多将是消极的角色,问题只在于不同时期程度高低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时代,学术研究的空间区隔逐渐被打通,学术资源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知识生产的过程和生产主体打破了在国家内部封闭循环的格局.东亚文化具有相异于西方文化的特殊智慧和价值体系,东亚人类学家有义务也有责任通过学术共同体探讨与发掘东亚文化中蕴含的学术资源,建构具有东亚特色的发现、解释与应答社会文化问题的学术范式.东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与社会联系的增强为东亚人类学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社会基础,东亚共同体的提出与推进为东亚人类学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制度的依据,东亚国家之间的教育和学术交流为东亚人类学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人才基础和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东亚发展模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发展模式曾被作为成功的经验 ,也被作为失败的教训。本文在重新概括东亚发展模式的特点的基础上 ,从东亚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东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东亚发展模式的优点和不足 ,客观评价了东亚发展模式的历史贡献并提出了应作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现在人们对东亚金融危机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化,无论是东亚国家自身还是西方国家,都有人在研究导致这场危机的深层原因,并由此引发出对“东亚发展模式”的不同看法。就目前所表达的各种观点来看,仍以经济视角或文化视角切入者居多,前者偏重政策和体制分析,后者注目民族和区域文化机制的作用,而缺乏对当代世界历史运动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显然,对东亚金融危机的研究如果要上升到“历史意识”层面,势必需要确立与世界历史运动客观过程相匹配的理论研究范式,并以吻合于当代世界发展轨迹的体系结构作为宏观分析的单元。理论坐标: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13.
欧洲宪法危机的爆发给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在反思宪法危机的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过去被欧盟的快速扩张所掩盖和忽视的矛盾和问题。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因其起步时间之早和发展历史之长以及发展程度之高,其一直作为一体化实践的范本,不仅为理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基础,也为一体化实践的后来者提供了许多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而如今欧洲的一体化在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思考空间,尤其对刚刚开始的东亚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2月14日举行的首届东亚峰会之前,因为日本的咄咄逼人、美国的不甘寂寞,已经从一个东亚国家盼望多年的盛会变为大国外交博弈的舞台。特别是日本政要在东亚峰会举行前夕频频放话,一面讨好东盟、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一面歪曲中国立场,借以挑明要当东亚领导者的意图。日本的动作引来许多质疑,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近日表示,首届东亚峰会已经变味。一些东南亚媒体和日本媒体也分析认为,日本想争夺东亚地区合作的主导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东亚峰会不需要“老大”。日本想用经验领导东亚12月11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启程前往马来西亚出席…  相似文献   

15.
应当指出,这里指的东亚国家,是除日本以外的东南亚和东北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总称。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战后到80年代初,东亚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也经历了大发展时期。但进入80年代以后,东亚发展中国家面临如何生存与发展的共同挑战。一些国家如新加坡、韩国等对其国有企业的规模、结构及其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与改革,为国有企业的继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我国处在东亚地区,也是这个地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该地区一些  相似文献   

16.
杨晨曦 《理论月刊》2012,(5):177-181
战后欧洲联合的历史经验说明,区域内各国的政治意愿、利益协调与整合,以及区域文化的同一性是区域一体化的必备要素。政治意愿是前提、利益整合是起点、共同文化则提供了"我们感"。冷战后的东亚地区不具备战后西欧联合所拥有的特殊历史条件,难以达成此三点要素,因而更为困难。但当前东亚各国公共面对的共同区域问题又对区域一体化提供了政治动力。东亚主要国家当找到适当的经济切入点,整合利益,为东亚一体化找到适当的逻辑起点。东亚一体化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将同时是东亚地区文化同一性也即"我们感"的再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东亚区域合作的症结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扬 《长白学刊》2008,15(3):30-34
东亚区域合作的症结,一是美国因素,即美国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态度与东亚对美国在区域合作中态度的看法;二是领导权问题,即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推进东亚区域合作;三是互信原则的确立,东亚各国必须建立互信关系,尤其是东亚地区大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四是"低级政治与高级政治并行发展,"经济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同步进行。只有正确处理好这四大问题及其相互之间的联动关系,东亚区域合作才能沿着正常的轨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踏上21世纪的历史碑界,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多元化的市场操作取向,要求我们必须在“10+3”框架下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为战略依托。由于中国在东亚大市场成长中的现实作用受到高度重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和发展已使综合国力大为提高,中国市场空间对东亚国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中国与大多数东亚国家又遵循着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必然有利于中国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主导效应,所以中国应当大力推进东亚大市场在成长中走向成熟,使之在未来能够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并驾齐驱,从而形成西欧、北美、东亚三大国际重量级市场的鼎立格局,以利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19.
东亚(包括东北亚与东南亚)融合是古已有之的现象,却在近一百年来的历史中被殖民侵略、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所打断。东亚融合在1990年代曾出现过短暂重振的迹象,却又在近年来遭遇了发展瓶颈。中国与日本因为其强大的存在感,或被指责为东亚融合的障碍,或被捧为对东亚融合来说不可或缺的力量。中日参与行为与态度与东亚融合顺利与否有正关联关系,两国"政治供应","经济要求"及"外在因素"是影响东亚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参加第十次东盟首脑会议的亚洲各国领导人作出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即2005年在马来西亚举行首届东亚峰会。东亚地区国家在冷战后因历史问题一直对使用“东亚”这个词汇比较敏感,东亚区域合作一直是经济领域领先政治领域。“东亚峰会”这个词汇在东盟首脑会议文件中的出现,昭示东亚区域合作正在摆脱历史阴霾、走上理性合作之路。  东亚国家有充分的理由来推动区域合作,让东亚峰会变成现实。东亚地区是一个相对支离破碎的地区,这里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东盟难以主导地区事务,中国经济力量尚待发展,日本政治上是跛脚。从目前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