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时代的进步和属性,决定了中美之间必然要超越"修昔底德陷阱"。虽然具有必然性,但绝不是说中美之间可以我行我素、坐等超越的自然实现,只有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才能最终超越"修昔底德陷阱"。为此,中美在大国关系的主要领域应加强理解与合作,在舆论导向和维护政策环境方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长和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修昔底德陷阱"一词被广泛用于描述中美关系。"修昔底德陷阱"是否是一种必然存在?它是否适用于中美关系?通过探究"修昔底德陷阱"的源起和理论依据,研究历史上500年来崛起国与主导国之间的互动状况可以发现,"修昔底德陷阱"并非是必然存在的历史"定律",历史上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并不能完全用于观察复杂敏感的中美关系。即使中美关系中的部分要素与"修昔底德陷阱"论断中的某些判断有类似之处,但在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指引下的中国外交将会通过建设性的实践活动推动中美关系良性发展,使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成为大概率事件。  相似文献   

3.
驳柯林武德对修昔底德的指控雷戈修昔底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柯林武德是现代西方颇有影响的史学理论家。柯林武德的代表作是《历史的观念》。他在书中对修昔底德提出了五条系统的指控。这一指控之严厉,足以使人们很容易相信,对修昔底德简直可以不屑一顾。但事实...  相似文献   

4.
“修昔底德陷阱”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根据《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崛起的雅典城邦和守成的斯巴达城邦最终不可避免地陷入战争而提出的,一度被奉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和中国实现的和平发展中可以对比得出,大国崛起之路并非只有一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及以德治国方略使得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具有破解“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破解“修昔底德陷阱”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背景下的崛起国和守成国,可以通过不干涉他国内政、深化经济合作、加深文化交流、塑造国际治理新秩序、做好风险应对等方式,来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5.
《时事报告》2012,(10):78-79
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指出,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最终变得不可避免,是由雅典人的崛起在斯巴迭引起的巨大恐惧导致的。两个大国实力的消长,会引发他们之间战略判断与感情好恶的变化,最终导致健康的竞争关系变成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这就是政治上的“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6.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为规避"修昔底德陷阱"的共同探索。随着两国围绕海洋领域的矛盾争端日益凸显,中美海洋关系已成为两国关系最具影响力的议题之一。在当前中美关系新常态下,应提出"中美新型大国海洋关系"这一概念,并在充分界定其内涵和论证其重要性的基础上,依照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探索"中美新型大国海洋关系"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我国已迈入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冲刺阶段,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也急剧增多。从安全角度看,我们面临"修昔底德陷阱",这指的是在发展过程中,"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爆发(战争)冲突的可能性会增大。从发展角度看,我们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如不能成功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美两国发生战略误判的可能性在上升,因为美国在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过程中,由开始阶段的"仲裁者",发展到现阶段直接参与对中国的制衡。目前中美战略误判所付出的代价为,两国已"半"进入修昔底德陷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避免中美战略误判的主要途径,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还需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三个意味着"是大国迈向强国的自信宣言,文化是制度之母,统一战线厚植的最大公约数基础在于文化认同。统一战线是"人心工程",是内含"人心论"和"力量论"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扩大和发展统一战线在一定层面能有效解决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塔西佗陷阱""拉美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10.
未来数十年全球秩序的关键问题是,中美能否避开“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主席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加利福尼亚的庄园里为如何避开“修昔底德陷阱”寻找新答案—— 有着“阳光之乡”美称的安纳伯格庄园,因为“习奥会”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特殊的会面时机、特殊的会面地点,还有不拘一格的会面形式,都让这次“前所未有”的中美首脑会晤显得“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1.
邵峰 《人民论坛》2020,(16):20-23
近年来,美国为了打压中国,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抹黑中国的机会,不断歪曲事实和制造谣言来攻击中国的内政外交,恶化了中美关系,毒化了国际舆论环境。美国抹黑中国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和逻辑根源。首先,世界经济重心东移,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西方担心既得利益和权力丧失;其次,美国右翼势力抱残守缺、顽固不化,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采取敌视态度;再次,超越"修昔底德陷阱"绝非易事,守成国对崛起国的恐惧心理难以释怀;最后,狭隘思维作怪,美国不愿意付出却想获得更大的国家利益并维持世界领导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崛起及其取得的瞩目成就,带来的不仅是民族的自尊与自信,还有他者的想象与焦虑。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在不同领域对中国进行全方位打压遏制,试图以各种方式抹黑中国,为中国崛起制造重重障碍。当"让美国再次伟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遇在命运交汇点时,中美能否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成为关系21世纪人类社会前途命运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研究中存在着一种西方话语"陷阱",即以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概念体系和价值体系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衡量标准,例如西方民主话语凭借"选举至上论"、"民主富强论"、"民主一元化"等话语攻势企图垄断民主标准的制定权和民主模式的主导权;及通过制造一系列"陷阱"理论来质疑、构想中国的发展趋势和影响,例如国强必霸思维模式下的"修昔底德陷阱"和作为霸权稳定论思想延伸的"金德尔伯格陷阱",对这些"陷阱"理论要尤其注重批判性分析。西方话语"陷阱"的认知逻辑在于以"抽象的人"为认识论原点,将社会历史的实践者与具体的实践环境相分离;且由于对认知主体的确定性把握不足,导致"陷阱"理论频发和"普世性"思维模式下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模式和轨迹普世化。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现实的人"及其所处于的历史环境为认识原点,才能走出西方的话语"陷阱",正确认识有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勇 《理论月刊》2015,(2):28-31
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是一个承载着艰辛与辉煌的新征程,在前进的道路上必须跨越"三大陷阱":全面深化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大力推进和谐世界建设,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切实加强执政党建设,跨越"塔西佗陷阱"。  相似文献   

15.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旨在破解历史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修昔底德困境",其中亚太地区成为构建新型关系的实验田。源于地缘政治和自身利益,日本因素成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变量。日本外交策略尤其是安倍二任首相后的外交行为,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日本第三方因素作为分析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切入点,在梳理宏观视野中的日本因素影响比重后,重点探讨安倍上任后的"冲击波",提出新形势下日本实用主义外交的战略错位,归纳中美应对日本因素影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把江苏放在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下来审视,找准特色优势和短板不足,特别是要加强对如何跳出"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塔西陀陷阱"这三大陷阱的研究思考,积极化解发展起来后可能会先行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上述三大陷阱是"现代化陷阱"在特定阶段、特定领域的具体表现,有着共性规律与特征。江苏需要对"现代化陷阱"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实现探索性发展,既为江苏区域现代化保驾护航,也为全国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样本。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中华文化中的和合理念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的双重和平基因。面对"修昔底德陷阱""文明的冲突""历史的终结""国强必霸"等质疑和魔咒,我们党提出与众不同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是以社会主义性质为前提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富裕。消灭两极分化、依靠制度优势与共同奋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区域协同进步、坚持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还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索维尔陷阱”“福利陷阱”“塔西陀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等发展陷阱,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全新范式。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是世情国情社情党情等历史方位的时代性变化。面对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全新站位和世情坐标,既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又促进包容性发展,规避"修昔底德陷阱";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国情特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克服"中等收入陷阱";根据中国社会性质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防止"分化西化陷阱";因应具有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党情的重大变化,全面从严管党治党,避免"塔西佗陷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6,(6)
正"不少国家都愈发依赖一个并不符合实际的愿望——中国的双位数增长能够长期持续、永不间断,以此拉动全球增长。但要知道,旧时的增长模式已经过时了。"保尔森表示。当前,全球对中国的关注点无疑落在两处——中美两国之间究竟是否存在"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中国经济放缓拖累全球"一说究竟是否合理,或该如何适应?要回答这两大难题,美国前财长、中国的老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