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健 《人民论坛》2014,(7):11-13
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目性相互交织的病态症候,它让人找不到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对于组织和制度而言,浮躁的氛围也是发展的大忌。一个浮躁的领导只能好大喜功、盲目自大,一个浮躁的组织无法反躬自省,健康成长。力戒浮躁之气,需要倡导求实之风。  相似文献   

2.
正读《人民日报》刊登的《远离浮躁》一文后,感触良深。一篇小文章,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给人以警醒、彻悟之感。应该说为人民服务,勤奋敬业、踏实苦干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也是每个人职业道德和修养的最高境界。一个人怎样才能有抱负、有求索、有动力,才不至于感到空虚和碌碌无为,关键还在于个人的政治修养和思想修养,在于个人的理想、志趣是否高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否强烈。而在人的一生中,浮躁可谓人之大忌,一旦沾染,无论是治学、为人,还是  相似文献   

3.
恬美的初溪     
大千世界熙熙攘攘,给人一种红尘滚滚世风浮躁之感。而藏于闽西永定下洋的初溪,竟是如此的恬美。  相似文献   

4.
<正>就国家而言,太平、安康、稳定、持久是理想的发展目标。就个人而言,岁月静好、心亦安然,似乎才是中国人所追求的更高境界。但实际的情况却是:"中国人太浮躁了"。在当下中国,"浮躁"不仅仅是一种个人情绪和心理状态,更是一种社会状态、公众情绪、普遍性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甚至是人们用以阐释社会运行逻辑的流行概念。人们对浮躁和摆脱浮躁有共识,却难逃"浮躁—焦虑"恶性循环。从个人的急躁、惶恐,到社会整体对立竿见影的过度追求、对速成快富的推崇,再到制度层面对经济效率的倾向性引导及社会整体安全感的缺乏,浮躁突破了阶层、行业的藩篱,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社会良性运行。"个体的浮躁不可怕,可怕的是整个社会的浮  相似文献   

5.
当浮躁在一个社会中许多人身上表现出来,或者在群体认知与行为上表现出来,就成为一种群体性的情绪特征。社会浮躁的根源是,社会变迁后社会成员在认知与行为上对其不适应的反应。社会变迁是因,社会浮躁是果。它不是人为可以消灭的。浮躁心态的对立面就是冷静、淡定、理智的社会心态。其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层面对此心态的调控,二是个人对社会环境的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6.
听浮躁     
浮躁是时下常用的一个词。有人说这是贾平凹炒起来的,其实是个老话题。《论语》谓:“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鲁迅说:“轻薄浮躁……这是古来之所谓‘文人无行’。”以上说明,躁或浮躁.是自先秦以讫“五四”都很流行的词。据现代辞书解释,浮躁是轻薄、急躁的意思、引申言之,则如轻狂、轻率、轻佻、飘浮、浅薄、莽鲁、马虎等行为,大都有浮躁之意。浮躁有一个明显特征是傍大:利之所在,唯大是傍,如傍大款即其一态。贾府三小姐探春系庶出,为此她很瞧不起生母,只承认嫡母是母亲,不承认生母是母亲,乃至以“奴才”称呼影射生母。就封…  相似文献   

7.
朱力 《人民论坛》2014,(7):6-10
当浮躁在一个社会中许多人身上表现出来,或者在群体认知与行为上表现出来,就成为一种群体性的情绪特征。社会浮躁的根源是,社会变迁后社会成员在认知与行为上对其不适应的反应。社会变迁是因,社会浮躁是果。它不是人为可以消灭的。浮躁心态的对立面就是冷静、淡定、理智的社会心态。其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层面对此心态的调控,二是个人对社会环境的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8.
将浮躁归咎于快速发展,有失妥当,毋宁说,浮躁和恐慌一样,都是对不确定性的社会反应。故化解社会浮躁之道就在于在不确定性中探究确定性,制度是以公权力通过特定程序确立下来的,制度建设能够使社会浮躁状态趋于稳定,但要使社会浮躁趋于沉淀消解,还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来形成公共治理的动态格局。  相似文献   

9.
袁浩 《政策》2010,(9):60-60
《新华词典》解释"敬畏"为"又敬重又畏惧"。笔者认为,敬畏是一个人对某客体保持的一种敬仰、尊重和畏惧。敬畏是一种优秀品质。智者因为有所敬仰有所畏惧所以不凡。平凡之人常怀敬畏之心,就不会轻易浮躁,内心自然生养出一些正气、庄严与崇高。  相似文献   

10.
将浮躁归咎于快速发展,有失妥当,毋宁说,浮躁和恐慌一样,都是对不确定性的社会反应。故化解社会浮躁之道就在于在不确定性中探究确定性,制度是以公权力通过特定程序确立下来的,制度建设能够使社会浮躁状态趋于稳定,但要使社会浮躁趋于沉淀消解,还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来形成公共治理的动态格局。  相似文献   

11.
陆昕 《北京观察》1999,(12):46-48
传统意义的文坛,也就是不含影视歌舞的文坛,正从大众生活中渐渐淡出。而文坛自家圈内的人,却依然过得十分热闹。尽管文坛之坛也在不断缩小,而老英雄、新好汉们仍纷纷拍马而来,各自亮出古旧的宝刀或新打磨的锐器,一时鼓角齐鸣,旗帜纷张,煞是好看。这是世纪末文坛的第一大景观,冷氛围中的热与乱。眼下文坛有一区别于过去的心态,即,浮躁。这浮躁缘于市场经济的作用。不少人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窘境里迷失了自我,在传统道德与物质诱惑的夹缝中不知所措,为失去了大众当前的关爱与社会过去的尊崇而躁动不安,所以,这种不能把握未来走向与自身价值的浮躁,成了世纪末文坛的第二大景观。  相似文献   

12.
青年浮躁心理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组部副部长、人事部部长张柏林在一篇题为《与年轻干部谈成长》的文章中谈到:“目前,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但也有少部分党员干部忘记了党的宗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相当严重。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浮躁。”笔者理解,这里的所谓“浮躁”,实际上就是心理学上所指的“浮躁心理”。而这种心理在涉世未深的青年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故此,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这一问题必须要引起重视。青年浮躁心理及其主要表现所谓青年浮躁心理,指的是青年行为主体产生和…  相似文献   

13.
过去30年,中国的物质现代化取得很大成就。然而,精神层面的问题目益凸显:人与人之间信任缺失,社会浮躁之气日盛,优雅之风渐失……今日中国的辉煌,与每一个中国人埋头苦干、专事生产分不开,但同时也应认真审视和反思:物质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王智海 《群众》2008,(9):58-59
“心态浮躁,追名逐利,一事当前,总是算计个人得失,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脱离实际,劳民伤财”,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浮躁之气的深刻剖析和严厉斥责。古人云:“心浮则气躁,气躁则神难凝。”领导干部浮躁之气是作风建设的大敌,是干事创业的大忌,如不高度重视、彻底摒弃,必将败坏党风政风、损害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说实话讲真话者得不到理解与任用,久而久之也就不说实话讲真话了。谈起说实话讲真话,已是老生常谈的事了。然而时下,受浮躁之风、物欲横流大气候的"污染",说实话、讲真话的人少了。君不见在一些文件意见中、经验介绍里、领导讲话时等等,大话、假话、空话、虚话之风呈蔓延之势,不禁让人为之担忧,如此下去,如何谈践行我党解放思想、实事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浮躁心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目性相互交织的社会心态,其对立面是头脑清醒、处事冷静、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公平竞争。在生活中,因碰上急事、难事、烦人的事,我们很容易心急火燎,缺乏耐心,说话不理智。一时的浮躁情绪人人都可能有,过后冷静下来,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当浮躁成为一种惯性,成为一种常态,使人失去对自我准确定位的掌控,那危害就大了。人一旦染上浮躁的毛病,一则处理问题极易简单、片面,情绪支配思维,再则办事毛躁、漂浮,心思不能集中,既对处理人际关系不利,也对工作有害。要力戒浮躁心态,多些理性思维,静下心来,安心学习,认真做事,切不要无所事事,心神不定。做事情,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更不要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在一个集体里,人们难免互相比较,但要看有没有可比性,比要得当。比的目的,是从比较中正确认识自我,看到自己的差距,从比较中获取动力,增加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去赶上。  相似文献   

17.
<正>"浮躁"危害的不仅是个人、社会,甚至可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日本人与日本社会一向给人以脚踏实地的感觉,少有喧哗,少有浮躁,每个人都是那样兢兢业业地干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本职工作。他们甚至被世人评价为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工蜂"。  相似文献   

18.
浮躁即心浮气躁,是踏实沉静的反面,是工作学习的大敌。患有此症者,轻则心绪不宁,无所事事,重则善恶不分,误入歧途。闲暇之余,或是双休日,虽有安静的学习环境,但现代煤体特别是电视、电话、电脑、广播等大量信息纷至沓来,使人难免有眼花缭乱之感。加之变化纷纭、多姿多彩的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因为竞争激烈,职场人心态不稳、心情浮躁,职业规划盲目、徘徊成了普遍现象。其实,要想在职业发展上有所成功、有升职加薪的机会,耐心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在职场上拼搏需要有很强的忍耐力,一步一步的向上攀登,登上更高的平台。如果心态浮躁,没有忍耐力,则使自己离成功更远。  相似文献   

20.
编者引语:"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大",这种精神就是高校保持自身纯洁、高尚的灵魂。大学是孕育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圣洁殿堂,是没有喧嚣世俗的清静之地。它理应远离浮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