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尔忠  刘治立 《人民论坛》2014,(10):178-180
陇东文化是对陇东地区历史上各种文化内容的整理与概括,是华夏文化的一支支脉,也是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陇东文化尤以农耕文化、岐黄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为核心内容,涵盖各种内容表达和形式构成,对其研究呈现深入化、系统化、学派化、原生性、地域性与开放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传媒化是民族文化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趋势,传媒化进程对民族文化及主体都带来了改变和冲击。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的碰撞与磨合、文化主体的经济权益及话语权、民族文化的异质性调整等问题在民族文化传媒化进程中越来越突出。归根究底,各种问题都源于民族文化与传媒所代表的主流文化、商业文化之间的冲突,要适应新场域的生存规则,传媒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和主体需要在定位和管理方面进行合理的调适。  相似文献   

3.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固本的基础工程,红色文化在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从内容与形式上是应然的优质资源,但是却遇到了实然的"困境"。如何拓展红色文化融入的实践路径,打通应然与实然的通道,需要充分挖掘和提炼蕴涵在红色文化历史资源中的红色元素,通过红色资源产业化、红色文化品牌化、红色传播多元化、红色旅游人本化与红色基地专题化等,多措并举,构建适时性的红色教育内容、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当下的网络内容产业正日益呈现出IP化、场景化、社群化的特征,如何创造出基于中国文化与时代需求的文化IP、提升场景传播能力、在网络社群中形成良性互动,成为提升网络文化品位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转型的自觉意识与自主能力,努力进行适应网络新环境的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媒介化"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的媒介化是基于媒介特性对社会的一种改造力量,Vlog (Video-Blog)以视频记录片、视频博客、视频网络日志的形态在各个互联网平台的兴起,是一种媒介实践的新体验,它以其新的传播逻辑重新建构文化和文化发生情境.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独具特色,其蕴含的视觉美和他者视角,具备Vlog视频传播特性,因此在各种短视频平台可以看到有关贵州少数民族风情的Vlog作品.这种全民参与的传播态势使少数民族的文化以个人视角用短视频的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更直观地呈现在网络上,形成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情境.文章将用媒介化的视角分析Vlog短视频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文化”是一个全方位的文化命题,构筑新型、健康的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当十分重视农村文化的严峻现状,准确把握农村文化的科学内涵,有效展开农村文化“人化”和“化人”的双向过程。  相似文献   

7.
王现东  唐胜兵 《前沿》2011,(22):62-64
"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和光辉典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追溯这一历史文化渊源,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中国化才能有效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注重内容,还要注重形式;"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的理论态度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8.
和平学创始人之一、挪威著名学者约翰·加尔通(Johan Galtung)提出的暴力三角学说,引起女性学研究界的关注。暴力三角学说和女性主义战争与和平观有相通之处,但其学说在引入社会性别分析时存在简单、片面等缺陷。实际上,结构暴力、直接暴力和文化暴力构成互相联系和互为因果的暴力体系,而社会性别与其息息相关。社会性别是结构暴力的重要变量,是直接暴力和文化暴力的重要内容。结构暴力中各种权力关系的二元对立划分是性别化的,导致强国对弱国、富人对穷人、男人对女人的控制;体现在直接暴力中,就是国家冲突、民族冲突、阶级冲突、家庭暴力、性暴力、强迫卖淫、拐卖妇女、性骚扰、阴蒂割除、荣誉杀人;体现在文化暴力中,就是各种二元对立的性别观念和性别制度对妇女的规制和损害。  相似文献   

9.
家风家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当代家庭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构建新时代家风家教体系,能够为家庭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方向。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观与家风家教文化的融合,不仅可以丰富家风家教的内容,也可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文字阵地掀起了一场从1915—1923年近8年的思想革化、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新文化运动的研究热度不减,相关专题的论文大量发表,不同代表人物思想研究的论著竞相出版,各种内容的学术会议相继召开。基于2000—2015年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研究文献统计分析,从三个方面对新世纪以来新文化运动的研究情况进行述评:一是新世纪以来新文化运动研究的现状考察;二是新世纪以来新文化运动研究的内容剖析;三是新世纪以来新文化运动研究的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视域下,传统文化教育面临多重困境,即教育主体的去中心化、教育内容的现实化、教育渠道的多样化、教育环境的隐匿化等。同时,传统文化教育与青年文化自信教育具有历史渊源的共通性、现实境遇的一致性、作用机制的互补性、发展目标的同向性和实践导向的契合性。基于传统文化教育多重困境的剖析以及其与文化自信教育的内在逻辑,坚定青年文化自信需要从增强主体自觉、引领内容建设、畅通培育渠道、构建认同环境等创新性发展路径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谐发展必须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为出发点,结合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与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具体价值体现,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利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文网络文化内容的良性化,取决于网络内容消费者与供应者的共同进步,政府、媒体、学校、社区、家庭都应负起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明朝廷对湖广土司的管理非常注重依靠文化的影响作用,达到以文化之的目的。其方式和内容主要是令土司子弟入学,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和命令土司参加各种重大典礼,在典礼上使土司接受礼仪熏陶。当土司履行征调等义务时,明廷又会通过奖励或惩罚等措施在土司心中置入“忠勇”等观念。这些文化涵育措施对湖广土司发挥了重要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土司广泛结交汉族知识分子,与之展开文化交流,一些土司的汉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出一种从地方霸主向“士绅化”转变的倾向,他们与朝廷的联系不断紧密,对中央朝廷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化就是对外来文化思想体系的整体改造和创新,使之在文化思维方式上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思维方式实现对接,在思想内容上切合中国社会实际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化现象的当代呈现形式,其基本理路是在切实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质逻辑的前提下,结合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质、一定时代条件下的国情和世情来改造之,使之适应中国大地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机关后勤》2023,(10):50-51
<正>以本地域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主要开发内容,遵循生活化、体验化、具象化、游戏化、信息化、儿童化原则,将物质、精神、信息3种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易于幼儿感知理解、体验操作的教育、游戏活动对于幼儿来说,3至6岁是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时期,而红色文化资源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健全幼儿人格、培育幼儿爱党爱国的积极情感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传媒文化的娱乐化生存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璐 《求索》2011,(4):125-127
在当代媒介社会中,娱乐是传媒文化主要功能和价值所在,是传媒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的必然选择,传媒文化在内容、表现形式、媒介市场、媒介功能等方面向娱乐化的倾斜姿态势不可挡,娱乐化成为当代传媒文化的主要生存策略。传媒文化以娱乐化为其生存策略是为了在政治、经济、文化、受众等多元力量的博弈之间达成某种平衡。虽然娱乐的泛化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在一定意义上,传媒娱乐化有其合理的意义和价值,成为多元话语书写的场域。  相似文献   

18.
正自从我国把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确定为国家战略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而出现的问题同样不能忽视。诸如作为文化产业主体的文化企业经营模式的商业化、趋利化甚至媚外化、附庸化,文化内容打造和包装的过度媚俗媚外化、游戏娱乐化甚至虚无化、灰黄化,文化受众的价值观迷失、精神虚拟、游戏人生乃至"娱乐至死"的追求,并由此引发网瘾难戒(尤其是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生命力是与其“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分不开的.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凸显其实践性;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交融凸显其民族性;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对话与借鉴凸显其时代性.把握马克思主义“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双向互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先天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的必然需求;两种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特质与内在的契合,构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动的可能性前提。探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动关系的前提、内容以及互动的意义,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