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艳平  盛辉 《人民论坛》2014,(11):247-249
苏联解体之后至今,中俄两国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当前两国关系被认为是自中俄建交历史以来发展最好、最稳定的时期,合作、共赢成为中俄关系的关键词.随着两国交往程度的不断深化,从长远来看,中俄关系发展前途广阔而光明,但短期还面临很多挑战和制约.文章分析了在当前国际与地区复杂局势背景下,中俄关系的现状和新时期发展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的访华,大大充实了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国首脑决定准备签署不具结盟性质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可以预见,未来的10年,中俄两国将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中国和俄国两个伟大的邻邦正是从“战略”的高度来塑造两国关系,把握两国关系发展趋势的。中俄关系的发展有助于世界的战略稳定,有助于世界力量的均衡发展,有助于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2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聚首北京,就中俄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重要的共识。两国元首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并出席了两国间有关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中俄两国首脑高级会晤确定了两国关系今后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中俄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3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俄罗斯联邦总统事务管理局局长科任。 李克强说,中俄互为最大邻国,近年来,两国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双方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方一贯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重视发展中俄关系,始终将发展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的主要优先方向之一,愿同俄方一道,推动两国关系实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3年,中俄关系是在兴奋与忧虑中度过的。令中俄双方兴奋的是,胡锦涛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第一个访问的国家就是俄罗斯,两国元首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深化中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都将是两国外交政策的战略优先方向。两国元首也强调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创两国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新局面,双方将遵循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精神,履行好双方签署的协议,保证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将不因人事变动而改变。但是,“安大线”(安加尔斯克——大庆)石油管道的改道风波还是对中俄两国关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事件     
“俄罗斯年”拉开帷幕中俄关系升温3月21日正值中国农历春分,中国的“俄罗斯年”在北京拉开帷幕。中俄元首深信,两国关系也将如这渐暖的天气,不断升温。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一同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俄罗斯年”开幕式。“俄罗斯年”包括二百六十多项活动,既有企业合作,亦有人文交流。规模之大,可谓“史无前例”。国家主席胡锦涛说,中俄互办“国家年”,是双方为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而采取的重大步骤,其目的是深化友谊、密切合作。调整消费税体现政府价值取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  相似文献   

7.
在冷战结束后的最近十余年里,中俄关系无论在适应新形势方面,还是在满足两国各自外交战略的需求方面都走在了大国关系调整的前面.2000年普京担任总统以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保持了稳定,而且在合作的机制化建设和合作的领域扩展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两国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俄双方的合作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普京开始其第二个任期后,总结过去五年的两国关系,对于我们着眼于未来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陈林山  董航 《传承》2014,(1):129-131
2001年,中俄两国签订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的关系纳入框架协议和正轨。中俄关系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双边框架下发展态势良好,总体健康平稳。但并不能由此认为中俄之间没有任何摩擦,毕竟国与国交往中,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才是双方的最终目的。因此,只有符合各自国家利益,中俄关系才能长久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俄两国建立了稳定、良性的外交关系,并成为战略协作伙伴。国际关系受多方因素影响,所以尽管中俄两国关系较为稳定,但小摩擦也不断,其中文化差异是造成两国外交矛盾的因素之一,为此,文化外交也成为中俄外交的重要内容,旨在促进两国在文化上相互理解包容。  相似文献   

10.
中俄政党合作是党的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元首外交引领中俄政党合作。中俄领导人对于政党合作的政治意义认知清晰。国家利益决定政党合作的动力。中俄政党合作体现了新时代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价值,实现了新型党际关系先行先试的战略实践价值,彰显了助力国家总体外交的战略配合价值。中俄政党合作发挥了独特的政治作用,是中俄交流治党治国经验的独特平台、中俄宣示外交理念的独特阵地、中俄传递外交信号的独特渠道。中俄政党合作必将不断彰显其独特的战略价值和作用,推进中俄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徐坚 《时事报告》2013,(5):44-45
习近平主席成功访俄,是我国领导人换届后对外关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访问至少为未来10年中俄关系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树立了基础性框架。中俄关系被提升到特殊的战略协作伙伴高度,是两国关系向  相似文献   

12.
胡春梅 《友声》2011,(4):20-21
【正】7月15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整整10周年。这是中俄两国关系史上划时代的重要文献。条约在对中俄关系发展史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突出和平思想和发展理念,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共同愿望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定了双方要坚定相互支持、始终不渝地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的方针,为中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时事报告》2007,(6):46-48
过去10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健康的稳定发展。在已开始的第二个十年,人们对中俄关系充满希望和期盼,从胡锦涛主度在与普京会谈时所讲的一番话中可以看到中俄关系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一中俄两国元首全面讨论了中俄关系的现状和前景,并声明,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是唯一正确的历史选择,也是应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发展所带来挑战的需要。近10年来,两国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积极变化。进入21世纪,中俄关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越来  相似文献   

15.
刘莹 《前沿》2015,(1):19-26
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领导层在当今世界向多极化纵深发展、新兴大国崛起的背景下提出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创新外交理论,虽然是针对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关系问题,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十四字核心方针同样适用于中俄关系。基于对新的国际关系形势发展和进一步提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考虑,中俄新近提出以构建两国新型大国关系为目标的外交新政策,旨在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提升和深化,应对国家转型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以及构筑多极化世界新格局。目前中俄关系已基本解决了冲突和对抗的威胁,而需要建立相互尊重、合作的文化观念氛围。政治文化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具有建构作用。从政治文化的视角分析中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主要基于中俄在政治文化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大国意识是中俄维持和发展关系的基础,而在西方性和宗教性上的差异则是中俄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6.
徐葵 《同舟共进》2015,(3):51-53
1989年5月,时任苏联总统和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前来中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5月16日与邓小平在北京进行了历史性会谈,这次会谈使破裂多年的中苏两国和两党关系恢复了正常。自此以后,两国关系包括自1989年5月至苏联解体前的中苏关系和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一直在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3月26日,俄罗斯举行了总统大选,普京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这个选举结果反映了广大俄罗斯人民的意愿与期待。江泽民主席已致电普京总统,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其当选表示衷心的祝贺。我们衷心祝愿在普京总统的领导下,俄罗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我们相信,在中俄两国元首的直接推动和双方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在新世纪里必将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晓玲 《传承》2014,(6):100-101
2013年4月23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签署第412号总统令,任命安德烈·杰尼索夫为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第四任驻华大使。如今,新大使履新已一年有余,其为继续推动中俄两国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努力。一国政府的驻外机构及驻外大使在推动国家间关系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俄罗斯驻华大使是推动中俄关系发展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主办的“中俄中小企业合作座谈会”于1997年11月26日在北京举行。俄罗斯国际科学文化合作中心应邀派团参加了座谈会。 近年来,随着中俄关系的顺利发展,两国在政治、经  相似文献   

20.
环球     
砳之 《群众》2019,(12)
正中俄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6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将中俄两国置放在世界和平、稳定、发展航船上的"压舱石"地位,对两国、对世界的意义都十分巨大,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