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央此次出手调控楼市,一改以往调控时的温吞风格,攻势凌厉,已开始初见成效,"统计称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大幅下滑,杭州跌73%",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忠实代言人任志强,也一改往昔"只为富人建房"的狂傲,转而关心其民众来了。他说:房价暴跌后,"既不会让更多已拥有房产、已用贷款购买了住房的民众更高兴,也不会让那些对房价过高而恨得咬牙切齿的一群自认为买不起住房的民众高兴。"因为房价下跌会带动经济下滑、失业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报载,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日前表示,将采取建设80万套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对高价商品房征收特别房产消费税等强力措施调控房价,确保贫困百姓安居乐业。曾几何时,面对楼市虚火飙窜,泡沫严重,一些缺乏起码良知的人士大放厥词,瞎说房价不高,鼓吹购房本来就是富人的  相似文献   

3.
《创造》2011,(12):80-83
没有房产推介会上的火爆场景,没有预料中的“金九银十”,剩下的只有维持在相对低住的房产销售和不会放松的地产调控政策。而现在,包括一些专家和消费者在内,都相信中国房价或许真的到了“拐点”之时。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运行两年,成效终于有所显现。  相似文献   

4.
成石 《中国人大》2012,(20):6-6
房地产税改革成为最近的热点话题,其中,房产税与房价的关系更是这个话题中的焦点。有人说房产税能够降低房价,减轻老百姓的购房负担。有人说,在现在的供求关系条件下,房产税会被转移进房价,推出房产税反而会推高房价。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按房产的计税余值或出租租金收入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它最主要的特征是增加了房产的持有成本。  相似文献   

5.
6月中下旬以来.各大国际投行纷纷看空中国下半年楼市。标准普尔预测未来房价将有10%左右的下降空间,高盛则预计中国楼市将下降20%。但也有不少专家表示“现在很多人认为房价不会跌,房地产商也不认为会跌”,观点争锋相对。  相似文献   

6.
新年看房价     
孙爱东 《半月谈》2005,(1):36-38
对于房地产业来说,2004年是一个颇不平静的年份。宏观调控使房地产业处在风口浪尖,楼市问题各方众说纷纭。而最令人关切的房价,则以12.5%增幅继续上扬。在新的一年里,房地产业将以何种姿态出现,百姓关注的房价走势如何,就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顾云昌教授。  相似文献   

7.
<正> 经营者与消费者其实是一种统一对立关系。只有消费者权益得到实现,才能使经营者的发展获得长期的消费保证;保证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就是保证了经营者的利益,其中也包括房产企业。守信才能长期发展,失信必被逐出市场!这几年,房地产投诉一直呈上升趋势,房价违约、面积缩水、物业管理等问题成了投诉的热点。业内人士将此归结为诚信匮乏,并认为“诚信危机”是制约楼市发展的瓶颈之一。呼唤诚信,让诚信成为市场主流,对于当前的楼市来说,意义非凡,因为一个持续发展的楼市需要诚信来支撑,消费大环境需要诚信来呵护。  相似文献   

8.
魏冷 《现代领导》2005,(6):14-14
2003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的房价置一片呼“跌”喊“崩”之声于不顾,不依不饶地全线飘红。今年全国”两会”以后,政府陆续出台了包括“禁止转按揭”、“征收营业税”等一系列旨在稳定楼市的“组合拳”,这些房产新政深得人心。然而由于房产商与炒房客.甚至包括一些城市的地方政府暗中设障,房价依旧在高位运行。如今,这些城市的房价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心中“难以承受之痛”,百姓怨声载道。这就涉及到我们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的目的:究竟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还是促使房价合理回落?  相似文献   

9.
储劲松 《小康》2012,(1):133
正中国楼市正露凝霜重,从南到北的量价齐跌,显示出楼市调控新政的巨大威力。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首提"下调房价",更给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的政策。中国房价,这个"全球最坚硬的资产泡沫",终于遭到迎头痛击。当此之时,读冯仑的新著《理想丰满》,尤其是读他关于房地产业的颇富思想性和创见性的文章,我认为特别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图表     
正高房价拉动了GDP作为中国人最关心的事情之一,房价疯狂的走势对不少人而言成了生命难以承受之重。面对不断高升的房价,居民只得加大杠杆购房的力度。如果说房价的初步上涨是因为供需失衡,那么后来的疯涨则有货币的作用。受困于制度管制,高储蓄率的中国人投资渠道较少,在有限的选择中房产成了较好的投资工具。房地产开发不仅对建筑、建材等行业有巨大的拉动效应,因为涉及土  相似文献   

11.
吴栋 《现代领导》2006,(2):10-11
经历了2005年“房产新政”的洗礼,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的房价依旧在高位运行。虚高的房价导致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面是购房者持币观望.售楼处门可罗雀,某些城市甚至出现了“团退”风潮;另一面却是房地产商待价而沽.期待房市重新高涨.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僵持局面。风雨兼程了卜余载的楼市正在上演一场角力赛,百姓、房地产商与地方政府基于各自的利益诉求,在博弈中互不退让.未见硝烟.却暗流汹涌。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8,(2)
正1月3日,房产服务公司戴德梁行台湾分公司在台北举行记者会,该公司总经理颜炳立表示,2017年台湾房市买卖移转约27万套,处于"让利、价跌、量缩"走势。他认为,若是有人说看到房市曙光,只要听听就好,不必太认真。目前,让价换量已呈现疲态,2018年房市将延续缓跌状态、熊市续走,期待房价快速下降不太可能。颜炳立分析,房价下跌必定伴随利空信息释出,只有房价探底、房市交易量变大,才能迎来市场转机。2019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0,(6)
正2020年楼市调控政策总体基调不会变化,依然是"稳"字当头,但具体政策选择和各地执行的松紧的上可将能会。有所变化,因城施策的方式将更加多样化,并且不排除更多城市政策"微调"或"放松"的可能。安居乐业、成家立业,现如今,买房对很多人而言依然是一件人生大事。尤其每逢岁末年初,人们总有一问,"今年能不能买房?"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很纠结,其实,归根到底,能不能买房仍是一个未来房价走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蒋卫武 《小康》2007,(8):66-71
预测房价是升或降,好像变成了“多此一举”的事情。尽管国家一再出台相关政策,呼吁调控“发烧期”的房价。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改善居住环境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房价只涨不降,房源供不应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房价开始大幅上涨。近5年多来,美国房价的累计涨幅更是达到了50%以上;在房价疯涨的俄罗斯,房产专家预测2006年全俄各地平均房价将上涨25%-30%,莫斯科甚至超过50%。此外,在一些房价涨幅“还算正常”的欧洲城市,比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从2001年至2005年,房价的年均涨幅也在10%上下。对照国际上的房产热,或许我们可以用十个中国代表性城市房地产的个性化上涨作为对这一现象的注释。  相似文献   

15.
<正> 从去年起就一直在提的房地产宏观调控话题,已经不再是"狼来了",今年随着国务院下发《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国八条"),楼市已是风雨欲来之势了。房价持续处于高位并引起国内媒体和市民高度关注的杭州楼市将何去何从?杭州楼市如何在宏观调控下回归理性,值得我们期待。  相似文献   

16.
舒富民 《小康》2013,(9):59
房地产调控要充分考虑到各地城市化人口流动的趋势及城市定位,按照城市发展规律及人口流动规律增加土地供应在十年房产调控的打压下,中国房价却越挫越勇。2013年上半年"国五条"高调入市剑指房价下行,然而半年之后,7月全国房价同比涨幅再创新高,北京尤以18.3%的涨幅居首,"调控"俨然成为房价的助推器,然而反思历次房产调控,房价越  相似文献   

17.
陈鹏 《现代领导》2006,(3):16-17
2003年10月以来,长三角地区的某些城市房价直线蹿升,每平方米普遍增加了3至5千元,楼市火热,并有波及全国之势。百姓望楼兴叹,房地产商坐收渔利。2005年3月,中央启动房产新政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过快的房价增长开始得到抑制。2005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一季度上涨幅度是12.5%,一至二季度涨幅是10.1%,一至三季度涨幅是8.8%,涨幅星稳步回落态势。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为10378亿元,增长22.2%,增幅亦回落6.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6,(27)
正从年初预测楼市八成又是寒冬一场,到春节后十几平米的中介被突然挤爆,再到下半年购房者纷纷表示"再等等",房产经纪人王丽娟觉得这像极了"坐过山车"的感觉白天要不断找房源、带购房者看房,晚上所在的房产中介又突然开会,于是,和房产经纪人王丽娟约好的采访时间只能一推再推。直至晚上九点,王丽娟才吃上饭。对此,她毫无抱怨。"习惯了。"她说。别看1991年出生的王丽娟年纪小,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8,(1):46-47
中国楼市再次以凌厉涨势给2007年留下浓重印记。然而,在“涨”这个近年来楼市不变的主题下,在历经了数次加息、“第二套房贷”、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多轮调控之后,市场格局也许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各种力量的心态也在悄然转变。 2007年底,社会各界激烈争辩“楼市拐点是否来临”,共识难以形成。从2007年底前一段时间的情况看,有部分原来房价涨得过高的城市出现楼市成交量萎缩,价格涨幅趋缓或回调的现象。这到底是一个趋势,还是一个暂时性的现象也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0.
楼市之惑     
《创造》2009,(8):76-81
年初尚且一片萧条的房地产市场短短数月就实现了成鱼翻身,房价上涨之快之猛令人瞠目结舌。疯狂之后,有人欢喜有人忧,有入迷惑有人愁。在经历一波全球金融危机;中击和洗礼后,其他行业和市场仍在调整中,一枝独秀的楼市健康吗?是良性发展还是为将来埋下了隐患?谁是高房价背后的推手7高房价将把中国楼市引向何处?楼市下半年是继续回暖还是再度调整?超常规发展的楼市,已经越来越让人难以看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