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彦  刘丽 《人民论坛》2014,(4):253-255
进入21世纪,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在东北亚已然形成了“一超三强”的地区安全格局,四国间的合作与竞争,加之东北亚中小国家参与其中,时刻牵动着地区安全格局的走向.洞悉当前东北亚安全格局的态势及趋向,对把握区域内大国间安全关系,理解中国所面临复杂而棘手的安全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这意味着在中国东部地区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以及北部湾、海峡西岸、江苏沿海、辽宁沿海的"三大四小"发展格局已经布就.在这个大格局中,中央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定位是: "发挥东北地区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全面参与东北亚及其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提升东北地区时外开放水平."显然,这是一个立足东北亚,并着眼于参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3.
<正>围绕中国的"崛起",一种有形或无形的"统一战线"正在形成之中。中国改变东亚局势的战略精髓在于以自身实力的有机整合破解对方组合中的安全共同体近两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特别是与东亚国家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一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依然在发展,形成了深层次的依存关系;另一方面,中国与东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关系都在发生变化,东亚正在出现一种新的安全格局。中日关系由于安倍政权的倒行逆施而出现严重倒退。安倍政权利用美国战略东移、平衡中国崛起的机会,步步为营,全力推进日本的"国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座充满欧陆风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国家"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及"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中国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最大、管辖  相似文献   

5.
刘从德  侯立 《前沿》2012,(12):6-8
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力量交汇、冲突频发之地,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冷战还没有完全结束的地区。东北亚的安全问题关系到世界局势的稳定,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安全。所以,东北亚安全合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东北亚安全合作在现实中陷入多重困境,本文希望通过地区主义路径寻找突破困境的出路,为东北亚安全合作开启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安全困局具有安全问题集中、态势复杂严峻,力量中心多元、相互掣肘僵持,利益相互交织、"投鼠忌器"彰显,问题多涉核心、解决难度巨大等主要特征。其成因主要在于,历史遗留问题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下重新发酵;有效国际安全机制和战略互信的缺失加剧了安全困局;地区国家的安全认知和具体实施冲击了固有安全态势;美国"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导致安全困局复杂化。但东北亚安全困局并非没有"解药",破解这个困局的路径至少有三条:一是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战略环境,切实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作为发展的总前提;二是抛弃冷战思维和丛林法则,以国际关系民主化为引领,构建和谐的国家关系,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三是构建合理有效的地区安全机制,切实推进战略互信,防止误读误判,运用机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区域安全复合体理义论"的分析,有学者认为为东北亚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安全复合体",然而,无论是从概念视角、战略视角,还是文化视角来看,关于东北亚"安全复合体"的某些观点仍值得商榷.推进东北亚区域一体化,要认清并基于本地区潜在的冲突因素或显在的矛盾事实,不应该盲目追求速度,否则过犹不及.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叶卫平1995年12月,中国、朝鲜、韩国、俄国、蒙古就图们江流域开发问题在联合国签订了政府间协定,表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从图们江流域次区域合作开始启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国内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中国在东北亚...  相似文献   

9.
文章着眼于对构成东北亚动荡三角关系的每对双边关系进行考察,并深入探究影响三国当前和未来关系的重要国内和双边关系因素,对我国应如何处理与日本、韩国的关系、维护东北亚稳定提出政策建议。未来中日韩的关系只有在东北亚新秩序的构建中,在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在地区多边主义框架下,三国协同发展,才能使"动荡三角"向"稳定三角"演化。  相似文献   

10.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特征在于其综合性和全方位,基于这一总体国家安全的分析框架,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非对称性安全合作结构、非常态化公共安全产品供给模式、非机制化安全事务协调模式、非均衡性安全合作主题、非正式的安全管控方式以及非包容性安全合作理念等。作为中国重要的战略支撑点,东北亚地区无疑是中国打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中之重。诸多安全困境的存续是当前与未来一个时期东北亚安全结构的基本特征,也是推进地区安全合作的基础与前提,地区各国应审时度势,积极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进程,将破解地区安全合作困境作为地区各国的共同使命。  相似文献   

11.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特征在于其综合性和全方位,基于这一总体国家安全的分析框架,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非对称性安全合作结构、非常态化公共安全产品供给模式、非机制化安全事务协调模式、非均衡性安全合作主题、非正式的安全管控方式以及非包容性安全合作理念等。作为中国重要的战略支撑点,东北亚地区无疑是中国打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中之重。诸多安全困境的存续是当前与未来一个时期东北亚安全结构的基本特征,也是推进地区安全合作的基础与前提,地区各国应审时度势,积极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进程,将破解地区安全合作困境作为地区各国的共同使命。  相似文献   

12.
贺虎 《传承》2010,(15):140-141
东北亚地区一向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地区,随着中国的崛起,如何审视中国与东北亚区域秩序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传统国际秩序的概念已经不能适用在发展变化中的东北亚,新区域秩序理论将更好地从政治、经济、军事的方面与深度展现崛起中的中国与发展中的东北亚区域秩序。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日益增强.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之所以能够维持,当代主要国际关系理论有不同的理论阐释.新现实主义认为,力量均衡是东北亚和平与安全的关键;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东北亚安全机制增加了冲突的成本,为实现长远利益,相关各方保持了相当程度的克制;建构主义则认为,是文化认同增加了国家间的政治互信,使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地区一向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地区,随着中国的崛起,如何审视中国与东北亚区域秩序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传统国际秩序的概念已经不能适用在发展变化中的东北亚,新区域秩序理论将更好地从政治、经济、军事的方面与深度展现崛起中的中国与发展中的东北亚区域秩序.  相似文献   

15.
"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来解读国际紧张局势、对立乃至冲突现象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冷战结束后,东北亚成为世界上安全困境表现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有朝韩对峙、中美矛盾、美朝矛盾、中日矛盾、日俄矛盾等。导致这些矛盾的原因可归结为地缘战略争夺、大国竞争、安全合作机制缺乏、历史遗留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马艳 《长白学刊》2006,1(4):67-7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全球经济和东北亚区域内的各国经济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而提升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协同竞争力则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各国共生共荣的重要战略。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中应有所贡献并需要进行战略调整,即将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划入东北亚经济圈内,以期带动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加速提升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协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亚太安全格局的概念,即指亚太地区总体上的安全形势,内容包括该地区国家间由政治、经济、军事关系而产生的安全方面的合作与相互威慑.本文拟从后冷战时代“亚太安全格局”,特别是从大国关系变化影响的角度,分析和探讨美台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娄伟 《湖湘论坛》2008,21(1):110-112
冷战的终结,打破了东北亚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两极均势格局。在复杂的政治、安全结构制约下,美、日、中、俄以地缘政治为视角,采取均势制衡原则,寻求在东北亚地区的权力优势。美日俄中的均势战略博弈在加剧了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同时,事实上也保证了东北亚地区的脆弱和平。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7,(20)
正近期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中东局势再生变数,欧洲仍然面临右翼思潮暗流涌动的压力,中国周边形势因受朝核问题、中印对峙、中国南海问题等因素影响,也日趋复杂化。其中,朝核问题和东北亚局势尤为引人关注,它既关系到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人民的福祉和安全,关系到中国及周边国家的福祉与安全,也关系到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宁。虽然目前东北亚局势错综复杂,但对于中国而言,只要认清并处理好自身与其他五个当事国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20.
伴随中国的快速崛起,打着"美国第一"旗号执政的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以中美经贸问题为突破口,在安全、政治、航天航空等领域与华展开全面竞争,并不断以各种方式抹黑打压中国,为中国崛起制造障碍。中美间战略分歧加大、美国对华战略定位发生重大变化、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础出现动摇,是当前中美竞争程度加深的重要原因,也使两国关系走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作为对当今世界有着重要影响甚至是关键性影响的两个大国,中美竞争加深虽然有将世界经济格局推向两个平行市场的风险,但也会进一步促进世界政治格局的均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