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平  白利友 《思想战线》2012,38(4):26-32
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及认同政治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与单一民族国家相比,多民族国家是由多个民族共同构建的国家共同体,具有民族构成复杂、民族边界与国家边界不尽一致、国民身份多重等特点。但总的来说,民族与国家是相互依存的。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会形成对特定对象相对稳定的政治认同,这种认同纷繁复杂,其间充满了博弈、面临着挑战。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政治作为一种通过一系列的认同建构及建设来整合社会资源、追加合法性及寻求支持的政治实践,有着自身特定的内涵——它在政治上强调共同体、合法性与向心力。  相似文献   

2.
在族群关系敏感与族群政治盛行的马来西亚,华人一直是受到歧视和打压的对象。华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是影响马华族群关系发展和马来西亚族群政治整合的关键因素。与马来西亚独立前华人的认同相对比,致使华人在独立后的身份认同发生转变的最重要因素是马来西亚的族群政治。族群政治的曲折走向使华人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呈现出从冲突对抗到缓和调谐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温和的族群政治整合方式建构了华人多重认同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社会认同的当代困境,可将社会记忆作为一种理论视角,因为在学理上社会认同建立在一种对社会记忆的呼唤之上,在性质上社会认同的一致感与排他感根源于社会记忆的选择与遗忘,在功能上社会通过建构记忆的方式来塑造认同;社会记忆还可作为一种具体分析路径,以解读社会认同贯穿社会和个人的多重不协调性,实现社会认同理论的整合与发展,化解转型期中国的社会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4.
孙远太 《理论月刊》2012,(7):128-131
社会整合是一个社会得以持续的基础。我国正在推动社会建设,其政治价值就在于促进社会整合。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不断分化以及利益关系调整,对社会整合提出挑战。社会建设通过提升社会福利、发展社会组织和重塑社会认同,客观上促进着利益整合、结构整合和文化整合。社会建设中的社会整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要加强政府能力建设,处理好利益整合、结构整合和文化整合之间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家庭养老服务供需缺口巨大,养老服务社会化势在必行,对养老服务护理员的需求日益增多,而养老服务护理员则面临工资待遇和福利低、工作辛苦、社会歧视层出不穷等困境,存在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本文关注养老护理员如何在困难处境中建构身份和建立职业认同。本文以东部地区两市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从护理员的经济、家庭照料、道德和情感等个人因素以及地方文化和性别等社会因素角度透视护理员的职业认同机制和过程,分析影响不同类型养老护理员职业认同的因素及其特征,并从职业身份、家庭身份、社区身份等方面分析养老护理员的身份建构。本文认为,以上五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存在相互作用:道德因素和情感因素是所有类型的护理员共同的职业认同因素;经济因素、家庭照料因素和社区舆论因素在本地护理员、外来护理员以及院舍护理员和上门服务的居家养老护理员间起到不同作用,背后存在地方文化和家庭性别分工的影响。养老护理员的身份建构是女性经由家庭身份、社区身份和职业身份互构形成的多重身份建构,是多重复杂身份互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张建军  李乐 《前沿》2013,(7):22-24
国家认同是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论文从国家认同的概念入手,在对学术界一些相关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西方和中国国家发展的不同历史脉络的梳理,分析归纳了国家认同的内涵、表现形式和特点,认为国家认同存在正反两种表现形式和三方面特点,最后将国家认同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提出由于国家认同存在不同形式和内容,与之紧密联系的爱国主义相应的也有变化。弘扬爱国主义必须首先通过强化人们正面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7.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的心理认同是衡量政党主导意识形态传播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也是政党主导意识形态引领和整合社会意识与社会思潮的基点。从心理认同的视角研究政党意识形态传播,必须厘清认同、心理认同、意识形态、政党主导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心理认同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分析影响意识形态心理认同的认知、情感、需要、行为四个要素,不断探索以心理认同四要素为基础的强化政党主导意识形态传播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政党认同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国内的学者对于这一问题却表现出明显的研究不足,笔者从政党认同的概念、政党认同的理论渊源及其在国外的应用、政党认同的功能和形成途径、不同阶层的政党认同、政党认同的变迁及其原因五个方面对于国内学者的研究做出综述与评价,并指出了建构中国的政党认同理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社会认同作为现代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对群体心理和行为做出了新的解释.对认同和社会认同概念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发现尽管社会认同概念在不同学科背景下有其侧重之处,但依然可以剖析出社会认同概念的本质特征.今后的研究可以立足于社会认同概念的本质特征,在横向和纵向两种研究维度展开,从而促进社会认同概念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0.
正【重要发现】●越是大国崛起的关键历史时期、重要时间节点,越离不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离不开引领时代的领袖人物。●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优势,在多元时代和复杂社会生态下有效凝心聚力、增强国家认同,离不开核心意识的进一步强化。●强化核心意识、明确领袖核心,是应对复杂战略环境、战胜多重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国领袖特质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由衷认同,社会各界对进一步凸显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1.
季中扬 《求索》2010,(5):195-198
在当代"文化研究"领域,认同概念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这个概念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自我意识的萌生与成熟,从而形成稳定的身份感;二是指个体对所属地域、文化、集体的一种强烈归属感。认同建立在内在统一感基础之上,这种内在统一感不是绝对同一,而是包含着矛盾的"具体的同一"。另一方面,认同还与对"他者"差异性的想象密切相关。不管是把认同看作一种内在同一的共同体,还是把认同理解为对某种不同于"他者"特性的辨识,其中都隐藏着复杂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瑛 《前沿》2002,(12):159-162
五四运动以来 ,我国人文科学成果主要是以现代汉语的文本形式体现的。阐释现代汉语文本意义是我国当代人文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当代的文本释义理论在哲学释义观念的确立和现代汉语言语理论的研究两个方面比较薄弱。而哲学释义理念与言语释义理论是文本释义的理论基础。我们必须首先反思中国文化中忽视对文本释义理论进行哲学论证的学术弱点 ,认识自文言文退出历史舞台以后轻视现代汉语文本释义研究所造成的汉语言语理论空白。目前 ,我国理论界应该注意扭转对西方文本释义理论叙述、介绍较多 ,而分析、认定较少的倾向 ,应该在引进、整合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中国当代的文本释义哲学理念。另外 ,我国的语言学界也应该加快现代汉语书面言语理论的研究 ,改变我国应用语言学以英语为语料的学术倾向。唯此 ,我们方能完善中国当代的文本释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政治整合是私营企业主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内在机制。为了论证这一研究假设,论文以浙江省D市为例,对地方政府选择性政治整合的概念与机制、历程与特点展开了历时态考察,并对其价值与限度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最后指出应从选择性政治整合转向均衡性政治整合,给社会各阶层创造相对均等的政治权利,进一步完善协同治理的制度建设,全面提升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均衡和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4.
张丽丽 《求索》2013,(4):138-140
满清以关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引起了满、汉之间民族、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认同的冲突碰撞,其中文化认同是各种认同的核心问题。满洲贵族向慕汉族文化,尤其是康熙帝亲政后,积极学习儒家道义和汉族传统文化,"博学鸿儒科"即传达了康熙帝的诚意和热情。最终,满、汉文化之间求同而存异,形成了汉族传统文化为主,兼容满洲少数民族文化,进而整合出大概念上的"中国文化"、"华夏文化"、从而实现了满、汉文化认同的和谐。"博学鸿儒科"促进汉族士人对满清政治的认同意义非凡,同时也促进了清初诗歌创作的发展流变。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实践中,我把讲述概念的过程概括为分层、释义、延伸三步曲。分层。分层是按句子成分把概念分成苦干层次,其目的是明确此概念有哪些具体内容。例如:“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理解这一概念首先要明确国家是政治权力机关;其次是明确国家的职能、作用──进行阶级统治;再次明确国家政权掌握在谁的手里。释义。释义是在分层的基础上对概念内容的讲解。要明白国家是政治权力机关,需要给学生讲明它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讲明这些机关是国家的物质外壳,…  相似文献   

16.
甘开鹏  牟军 《思想战线》2015,41(2):75-80
作为一个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越南难民一直面临着身份认同、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等多重认同的困惑,其民族认同心理也在“我群”与“他群”之间不断冲突与抗争。为了缓解身份认同的内在矛盾,这些难民往往通过重拾历史记忆的形式来重构身份认同,强化或弱化在特殊历史环境下产生的族群边界。然而,从文化适应策略视角而言,越南难民的多重认同也隐含着诸多的现实利益诉求,并由此塑造了一种特殊的权利意识和社会抗争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期的文人对台湾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描写,呈现出不同的台湾形象。地景书写是文学作品书写的重要面向。本文主要选取那些与文化认同密切相关的地景书写,以不同历史时段的文学作品为基础,阐述地景的变迁对叙事者书写文字符码的影响,叙事者的文化认同所影响的台湾地景书写变化的复杂路径,近20年来地景书写与台湾人的集体记忆和认同变迁存在的关系等问题,并经由对地景书写的美学符号分析,展演出文化关怀与认同的复杂变貌。  相似文献   

18.
贺善侃 《长江论坛》2007,(6):4-9,17
以和谐文化为导引,实现党内文化由斗争文化向和谐文化的转型,是强化党的统一战线整合社会利益的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的重要前提。和谐文化凸现了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的崭新历史使命,凸现了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整合社会利益的新思路。统一战线是推进中国社会利益整合的一个重要力量,也是弘扬和谐文化、践履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社会力量。它可以在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统一战线对社会利益的整合作用,主要表现为凝聚作用、纽带作用和协调作用。这正是和谐文化凝聚功能、教化功能和定向功能的具体体现。和谐文化启示我们努力探索以差异、矛盾为前提的整合社会利益的机制,诸如:健全分配公平机制、竞争公平机制、社会矛盾释放机制和有序民主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身份认同研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频捷 《前沿》2010,(2):68-70
认同(Identity)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类别、角色等概念相联系,揭示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其概念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出其在社会学研究中的意义并对当下的研究提出建议。不仅仅要从文化上对不同的身份群体加以区分,更要从社会资源分配机构上寻求其认同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社区整合就是整合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建设的整体效益。社区整合一般包括社区的认同性整合、制度性整合和功能性整合。社区认同性整合。认同性整合是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思想性整合。思想性整合具有较强社区整合功能,它可以在主体思想意识和外部行为的状态发生以前,对主体进行有效调控,把各种对社区认识的错误思想倾向消除在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与社区居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社区整合功能减少社区震荡。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办法,增强社区群众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凝聚人心,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