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建立了一套反腐败的监察体系:重视监察机构的相对独立,实行分级监察;严格规范选官权,注重各级官员尤其是监察官的品行和修养;不断强化监察法制建设等。这在传统社会的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们今天反腐败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制定的国家监察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系统规定国家监察与反腐败的法律,是惩治与预防相结合的反腐败专门法。确认中国共产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创设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于一体的监督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的惩治预防模式是监察法最为显著的中国特色。梳理监察法的实施障碍因素,明晰实施路径,是保障国家监察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监察法权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其目标是通过建立监察委员会体制,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从而建立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政治上加强了党对国家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在制度上构建了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反腐败体系,在理论上开创了国家政体结构的新模式,体现了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为了实现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既要做好监察委员会与司法机关的有机衔接、相互制衡,还要科学构建(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内部的"纪法衔接"程序机制:实行执纪与执法的事务分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平滑的事务衔接程序,应当优先选择"纪法衔接"的"并行衔接"模式而非"先后衔接"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古代社会中,针对官员的腐败和欺上瞒下问题,历朝都曾采取不少措施和手段。皇帝作为反腐败政策的最终决策人,他们曾经想过许多奇妙招数,西汉的汉武帝便是典型。汉代时,御史大夫有幸被提升到与丞相同一行政级别的位置。刘恒(汉文帝)当皇帝时,鉴于当时御史监察不给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的演进呈现出三种趋势:一是从注重发动群众参与监督,演变为着力构建公权力的监督、制衡机制;二是从职责范围相对宽泛,演变为以聚焦反腐败为主责主业;三是从以进行检查、提出建议为主要履职方式,演变为行使调查、监督、处置三大权力。建国以来监察制度发展的经验启示我们,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必须明确五大目标:一是必须构建集中统一的监督体系,整合分散的反腐败资源力量;二是必须提升履职的专业化水平,着力解决职能泛化、方式固化、作风异化、功能弱化等问题;三是必须增强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增强行政违法监督和腐败犯罪查处的内生动力;四是必须确保反腐败的法治化方向,破解监察手段运用的法治化难题;五是必须实现反腐败机制高效运转,构建统一决策、一体化运行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监察法》的出台和实施,开启了国家反腐败立法大踏步前进的新征程。《监察法》具有鲜明的特点,体现了党对监察工作的领导,体现了组织法与程序法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改革与法治的有效衔接。《监察法》具有丰富的内容,对监察对象的范围大大扩充、实现了监察全覆盖,充分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严格监察程序,对反腐败国际合作作出明确规定,并且强化对监察委员会自身的监督制约。当然,《监察法》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条款的表述在逻辑上不够严谨、个别制度设计的前瞻性不足等。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推动反腐败法治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7.
设立由人大产生的监察委员会,这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这是因为:监察委员会"位高",行政监察升格为国家监察;监察委员会"权重",解决监察全覆盖不够问题;监察委员会"有力",有望破解反腐力量分散现状。需要强调的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国家监察体系设计要体现党的绝对领导,从组织体制上确保国家监察职能在纪委监督框架下开展。  相似文献   

8.
正制定监察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对于创新和完善国家监察制度,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反腐败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3月13日、14日,围绕监察法草案,代表们认真审议,不断深化对监察体制改革的认识。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监察法草案第2条规定:"坚持中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非常重视对官员的监察,一方面皇帝会派遣御史或监考官对地方官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课和监督,将考核结果作为提拔重用官员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又允许官员之间相互控告检举,防止舞弊和贪污问题发生,其最终目的就是维护皇帝的权威和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0.
作为监察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监察从宽处罚建议与反腐败工作原则相一致,体现着与司法机关配合、制约的外在要求,具有帮助职务犯罪被调查人改过自新、提高反腐败工作效率的重大意义。通过对实践的考察,可以发现这一建议适用的罪名并不广泛、适用率仍然偏低。同时,在与司法衔接的过程中,从宽处罚建议在提出的类型和移送的形式上还不够规范,司法机关的回应也不够充分,与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衔接还存在障碍。据此,必须进一步规范监察从宽处罚建议的类型和移送形式,加强司法机关对建议的回应并促进这一建议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相衔接,从而确保监察从宽处罚建议的适用。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18,(3)
监察委员会是以旨在整合现有监督、反贪机构职能而设立的集中性、专门性的监察机构。监察体制改革属于国家机构的重大变革,其传承中华传统,又独具创新理念。监察体制改革是在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的基础上,优化国家职权配置,以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新型反腐败工作机构为目标。目前,这一新型国家机关的设立面临一些疑问,故应从完善配套法律、明确监察对象范围等几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监察是中国古代国家的制衡器,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监察官员是监察活动的执行主体,他们对于监察的有效实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监察官员的积极性,是监察制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中国古代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监察官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从而忠于社稷、克尽职守。  相似文献   

13.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我们党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伟大制度创新。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而党的全面领导则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反腐败法治化规范化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义,是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增强反腐败斗争实效的应有之义,对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应进一步从尊崇宪法和党章、促进执纪和执法贯通、推动监察与司法衔接、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等多角度,完善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明代监察制度与历代不同,有一种特殊的职能—制约皇权。明代规定:监察官员的职掌“主德阙违,朝政失得,百官贤佞”。“凡制敕宣行,大事复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明史》职官志)封驳诏敕可以说是监察官员(史书称御史与给事中为“言官”,在此我们称之为监察官员,简称监官。)制约皇权的最大体现。虽然是皇帝的圣旨,监官若认为不合适或有误,也可以驳回不予下达。廷议,许多时候主持者是  相似文献   

16.
清朝惩明代之弊,为了避免监察官员介入党争,大力发展奏折制度,意图以官员之间的互相监督,取代过去的监察制度。但随着奏折制度日渐常规化,"密"折色彩褪去,奏折已经无法实现官员间互相监督的作用,反而使官官相护的现象更加严重,官场中的贪腐也愈发不受约束。监察制度的弱化与缺失,是造成清代官员大面积腐败甚至是有组织犯罪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腐败问题对于当今中国而言是个时代大命题,官员腐败严峻的现实与依法依规从严治吏的法制不健全形成一对矛盾。腐败问题究竟该依法严格执行"零容忍",还是根据具体条件相对灵活处理,这是反腐败层面上"刚"与"柔"的两难决择。根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有关调查显示,近两年来高压反腐从严治吏使官员的心态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尤其是部分地方官员干事的动力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顾虑更多。反腐败  相似文献   

18.
<正>破除质疑三:反腐败是"权力斗争"以"纸牌屋"隐指反腐败,将中国反腐败污蔑为党内争权夺利的"权力斗争论",将反腐败曲解为"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将被惩治的腐败官员解读为"站错了队""跟错了人"。这种观点是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是别有用心的人居心叵测的造谣和诱导。反腐败杂音:"权力斗争论"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本着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巨大的政治勇气,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四年多来,反腐成效显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国内政治生态逐  相似文献   

19.
正3月13日下午,省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主任陈辐宽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时说,监察法作为国家反腐败立法,明确了监委政治机关的定位和从事政治工作的职权,通过国家法律把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机制固定下来,体现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当代中国最高政治原则,具有鲜明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反腐败机构设置存在若干缺陷,如独立性、权威性、制约性和透明性不足等问题,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反腐形势要求。为此,国家以监察体制改革为突破,整合行政监察、预防腐败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工作力量,拟成立新的反腐败机构——监察委员会。这一反腐败机制体制将优化执政党和国家的职权关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利于增强反腐败斗争的整体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