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敏 《人民论坛》2014,(1):166-168
由于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不能在城市安居乐业,即使某些城市推行了居住证制度,也未能改善大多数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和福利水平,在某些改革试点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阻碍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文章认为,应在户籍改革的同时赋予农民更多福利,对居住证进行分类管理,最大程度化保护农民在土地上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世界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概念,是中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对农民工身份认同出现的危机,使得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由此产生了诸如农民工在城市总体上就业工种差、加重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双重边缘人”的认可、新生代农民犯罪率有提高的趋势等问题.加大对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注重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进行户口、福利、土地等制度的综合改革、改变现行户籍的制度、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以及实现住房制度的改革,是消除农民工身份认同危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居住证制度作为我国户籍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其产生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经济动因,它不仅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产物也是城市发展与劳动力需求的助推器。但目前居住证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功能定位不清、积分体系设置不够合理、漏管不稳定流动人口及管理使用混乱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与居住证本身性质有关,也与地方之间利益博弈和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关,是客观与主观因素、内部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因此,居住证制度改革既要从居住证本身性质出发,明确其功能定位与福利界限;也要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最终完善顶层设计以达到地方与中央步调一致、形成合力的效果。同时,随着各地区之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人口自由流动的条件将逐渐成熟,居住证和户籍、身份证的界限会变得模糊并融为一体最终实现"三证合一"。此时居住证将完成其过渡和工具的作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遵循"支助型制度变迁"的演进逻辑,是一种上层领导人对改革的激励和支持与基层群众的创造和努力共同推动的制度变迁过程。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从国家顶层设计和各地改革实践来看,户籍制度改革主要围绕剥离户籍制度附加的社会福利功能、完善居住证的功能、缩小地区之间的福利级差、合理分担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等几个核心问题展开。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的人口服务和管理机制、完善大城市落户积分制度、统筹农业人口向大中小城市均衡转移机制、构建公共服务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5.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户籍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遵循"支助型制度变迁"的演进逻辑,是一种上层领导人对改革的激励和支持与基层群众的创造和努力共同推动的制度变迁过程。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从国家顶层设计和各地改革实践来看,户籍制度改革主要围绕剥离户籍制度附加的社会福利功能、完善居住证的功能、缩小地区之间的福利级差、合理分担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等几个核心问题展开。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的人口服务和管理机制、完善大城市落户积分制度、统筹农业人口向大中小城市均衡转移机制、构建公共服务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6.
《政协天地》2013,(8):52-52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陶然表示,之所以主张要把土地、户籍和财政三个方面的制度进行通盘考虑,是因为目前城镇户口主要意味着三种福利:保障性住房,城市公立学校平等就学的权利和最低生活保障。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有效的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提供可以支付的住房,同时建立为农民工子弟在城市公立学校就学的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红霞  江立华 《理论月刊》2022,(11):111-118
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户籍城镇化方面效果不明显。户籍层级体系中落户政策的引导与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意愿错位,户籍改革的福利剥除与新生代农民工落户的关注点不一致,人户分离现象的大量存在与户籍人口管理功能背离,落户障碍看似消除实质上却存在隐形壁垒。制度场域中户籍进行资源分配的制度惯性难以完全破除;行动者难以获得新的预期;户籍改革难以彻底改变户籍对城乡二元结构的嵌入惯性;大城市居民身份、资源、福利区隔再生产带来了户籍改革的体制锁定。如在制度上进行配套的综合改革,政策执行上激发地方政府吸引新生代农民工落户城市的动力,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户籍选择预期进行引导,将更好地达成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启动以来,杭州着力推进户口登记制度、户口迁移制度、居住证制度、综合配套制度"四项改革",总体成效显著。同时也面临着户口身份识别难、人口逆向迁移、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大、新型居住证有待优化、配套改革推力不够等挑战问题。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要着力完善人口迁移政策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调整优化居住证申领条件,完善居住证积分指标体系及积分应用实施细则,推动居住证积分在多部门多领域应用。  相似文献   

9.
户籍壁垒、非永久性迁移、城乡二元结构是居住证制度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基础。居住证制度既有让流动人口分享居住地公共服务、保留农村进城人口的土地权利、有效缓冲城镇化的社会风险等制度优势,也有未完全打破户籍壁垒、降低农村人口迁户意愿等制度缺陷,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协调居住证制度与户籍制度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人口"退而不出"已经成为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土地制度是农民工退出农村市民化的核心因素,而畅通的农村人口退出机制,必须以尊重农民工的权益和意愿为前提。本文以春节农民工返乡探亲为契机,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农民工退出意愿,分析退出相关影响因素以及他们对土地制度改革相关政策需求,得出退出补偿因素是农民工退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农民工退出存在土地自由退出权、土地资产化收益实现、土地市场化流转等制度需求,提出促进农民工及其家庭退出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3,(1):93-93
张丽艳、李娟在《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3期撰文认为,农民工能否融人城市关乎城市化进程,在现有的制度体系之下农民工融人城市缓慢,推进城市化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公共政策。针对目前存在的政府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激励问题,政府应树立以市场思维解决农民工融人城市问题的理念,立足于双边制度激励,设计对农民工的利益激励、成本激励以及对政府的规模激励、土地激励、治理激励的城市化政策,通过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三者联动改革,实现二者在促进农民工融人城市过程中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承担流动人口管理职责的暂住证制度逐渐丧失了其存在的社会基础,日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户籍制度的改革又困难重重,外来人口违法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居住证制度应运而生。居住证制度在全国多个城市实施,与暂住证制度相比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实施居住证制度要坚持服务管理并重,以信息科技为手段,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居住证制度只是彻底进行户籍改革的过渡,随着二元经济的消失,人们自由迁徙权利的实现,它将完成其历史使命而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3.
视点扫描     
《新疆人大》2010,(7):2-3
时空国务院:在全国逐步实行居住证制度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之一,居住证制度已在一些城市实行。近日,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  相似文献   

14.
信息博览     
《政策》2005,(11)
政策信息解决农民工就业的突破口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完成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3%,未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占72%。课题组专家认为,国家应采取七项措施化解他们的就业困难: 1.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居住地户口登记制,实现农民的自由迁徙权,使他们能够在城市获得长期合法居住权,给予农民工与市民平等的待遇; 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在自愿放弃土地中得到应有报  相似文献   

15.
实行居住证制度,赋予居住证更多的流动人口市民化待遇,是政府职能部门创新社会管理,吸引流动人口参与和服务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实行居住证制度要实现低门槛申领、多渠道申领,以及申领后落实积分换福利、迁入当地常住户口等实惠政策,同时,要明确违反居住证制度所应承担的处罚,以及解决处罚结果要对当事人利益有所触动的问题。实行居住证制度要切实加强地方立法、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加快农民工城市化进程的若干措施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已取消了区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但人们发现我国城市化进程并不理想,据统计,我国仍有2亿以上在非农部门就业的“农民”无法实现“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严重落后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速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国长期并存的城、乡两个福利体系并没有因户籍制度的改革而有所改变,而与此同时,我国并未建立起帮助农民工从农村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用工制度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他们已由农村的农民转移置换为城镇工矿企业、消费服务行业的从业大军。这一用工制度的变革,既给社会带来了积极的一面,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增大了城市管理的负荷;对农民工的管理教育亟待加强;出现了大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引发了社会新的矛盾。由于大量的拖欠现象,给农民工造成了"干活难、讨钱难、上访难、告状难"的"四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制度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社会体系或一种社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而所有这一切,进城农民工要想拥有却是极其的艰难。在人们的思维里,农民依靠的是土地,土地已经给了他们社会保障的来源。现实情况是:受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影响,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目前只覆盖到城市职工,对其采取强制性社会保险政策,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但对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采取强制措施,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更是无从谈起。进城农民工时刻面临着工伤、失业、疾病等职业与生活风险,一旦风险发生,在城市里却没有社会保障可以依靠,大多数民工选择回乡克服风险。这样,城市农民工在城市无论奉献了多少年,最终还是农民,还是要回到原来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民工群体由"老一代"转向"新生代",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应打破"碎片化"的政策调整,从整体上设计社会政策改革方案。社会政策改革应从突破福利属地化管理的制度模式;稳定并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护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参与等方面入手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20.
【前言】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快城镇化、城市化发展,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逐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明令取消农民进城务工的种种不合理限制,并强调无论是农民工和城镇居民都应一视同仁。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对"改善农村富余劳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做出了需要部署。2003年12月31日,中央1号文件集中强调农民增收问题,强调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利益,给农民平等的权利。要求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政策,把对进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及其他服务和管理经费,纳入城市的正常财政预算。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要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土地征用中,要严格控制征地规模,依法按规划和程序征地,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切实保护农民合法利益。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语》圈定14处,其中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入宪——《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