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法治中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关键一环,实践的品格与实践的要求塑造实践的逻辑。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彰显"四个维护"的价值追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及"共同推进、一体建设"的工作布局等等,共同构成了法治中国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2.
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法治建设的追求,而遵循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逻辑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实在基础,以思想解放运动为精神前提,以国家治理实践为检验平台,以法治自身进化为逻辑自洽,从而确保中国法治建设道路的正确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人民政坛》2014,(6):44-44
田飞龙在2014年第2期《群众·决策资讯》载文《简政放权的法治逻辑》认为,李克强总理围绕“简政放权”提出了一系列典型论述,其中“法无授权不可为”是对政府的法治要求,规范内涵在于:政府权力必须获得法律授权,否则违法无效。这是“依法行政”的最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袁建伟  张功 《前沿》2014,(7):75-78
刑法机能应当定位于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刑事法治要担负起这两方面的重任。一方面通过惩罚犯罪保护社会,保护刑事被害人的利益,努力修复遭受破坏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要保障人权,尤其是注重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要想实现这种目的理性,完善犯罪的裁判规则与处罚措施,建立追诉方、被告方与被害人三方充分参与司法的机制是必由之路。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实体法上充实刑事责任制度的内涵,丰富应对犯罪的制裁措施。加强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衔接与配合,增强控制犯罪的能力;程序法上提升被害人的主体地位,在保障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防御地位的同时,关注诉讼模式建设,更新诉讼观念。  相似文献   

5.
《群众》2021,(15)
正实践是理论之母,生动的法治中国建设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不竭源泉。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把目光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丰富实践,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分析解决中国法治建设的现实问题,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各领域,必须准确理解其严谨缜密的实践逻辑,深刻把握其求真务实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6.
汪晓华  ;单连春 《求索》2014,(9):95-99
NGO等新社会组织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出现的非营利的社会组织.它们在补充和协调政府职能、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推进政府改革、促进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当前社会改革的重要目标.行政法治是社会管理创新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对于如何通过行政法治理来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是行政法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NGO可以推动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使得政府的审批许可职能逐渐被登记服务所取代;NGO推动了行政理念的更新,原有的管理控制思想已经不再适应时代需要,扶助培育NGO等新社会组织的发展越来越成为政府所愿意接受的选择;NGO同样推动了社会管理中行政主体地位的转换,这类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越来越趋向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三秀  舒畅 《理论月刊》2006,(7):108-110
建立一个以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民本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权力依法民赋是民本政府的生成基础;依法权用于民是民本政府成长的生命活力;以法治化责任矫正偏轨的权力行为是民本政府成长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8.
宋婷 《长白学刊》2022,(3):87-93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有机统一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闪耀着强大真理光芒的历史逻辑,厚植古今中外法治文明底蕴,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不断奋力奔向法治现代化远景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十一个坚持",彰显独...  相似文献   

9.
自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源源不断的改革力量。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则为国家治理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0.
唐俐 《人民论坛》2013,(2):38-39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工作作为重点,关于社会管理的内容中首次加入了"法治保障"的概念。文章通过对十八大中有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布置进行法治逻辑的考量,来分析法治精神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同时理清其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制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唐俐 《人民论坛》2013,(1):38-39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工作作为重点,关于社会管理的内容中首次加入了"法治保障"的概念。文章通过对十八大中有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布置进行法治逻辑的考量,来分析法治精神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同时理清其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制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13.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创造性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毋庸置疑,要进一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就要牢固树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法治工作的前瞻意识;准确把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法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中国赋     
法治者,治国之良策,理政之利器。其功在惩恶扬善,扶正祛邪,除暴安良,平冤理屈。诚为个人自由之所托,人民幸福之所寄,社会久安之所凭,国家长治之所依。源远流长,中华法系;尚德明刑,重法隆礼。伯益降典,皋陶折狱;刑名从商。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当前探讨电子政务法治职能及其立法的背景;论述了电子政务法律框架的设计思路和覆盖领域;简述了电子政务法律框架的逻辑架构:在充分考虑电子政务自身属性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法学的理论范式加以构建;提出了中国电子政务的法律框架:由信息通信技术产业、行政管理与服务、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签名、信息网络安全五个方面构成,其中"行政管理与服务"及其法律需求是核心,其他四个方面为其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中国建设的提出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具体政策目标。法治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优秀类型,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起着引导、补充作用。文章从提升主体的法治文化素质、打造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吸收和萃取法治文化理念、营造互助合作的国际法治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中国建设的提出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具体政策目标。法治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优秀类型,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起着引导、补充作用。文章从提升主体的法治文化素质、打造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吸收和萃取法治文化理念、营造互助合作的国际法治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理想城市这是个务虚得要命的话题,有点人也多嘴也多讲不清道理的意味,可有些问题想过了并有实现和根本就不去想,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如今中国的各个城市都是一座座工地,蒸蒸日上这样老套的形容词依然适用。而形容词背后城市人所面临的种种困境、种种尴尬总要有个发泄的渠道。适用于所有人的理想可能永远没法实现,但对于理想的勾画权还是不该放弃的。  相似文献   

19.
李帅 《湖湘论坛》2023,(4):115-124
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其逻辑起点是广泛而深刻的人民性。从价值定位来看,中国法治所追求的人民性主要体现为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秩序、人民群众立法的平等、感受得到的正义、现实生活的自由、较之资本主义法治更高的效率、积极的人权、人际及内心的和谐等。融合人民性的科学立法、规范执法者的严格执法、由裁判者负责的公正司法、依赖广泛认同的自觉守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道路选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社会自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道路之基。  相似文献   

20.
关注新闻就是关注明天的历史,解读新闻就是解读今天的社会。在即将辞别2006年的时候,让我们共同疏理和回顾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法治新闻。——作者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