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殷萌 《传承》2009,(24):17-19
中国共产党在1956-1966年的十年建设中,正确处理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保持并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它又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党自身建设问题、生产力发展水平问题以及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问题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们现在的建设、改革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2.
殷萌 《传承》2009,(12)
中国共产党在1956-1966年的十年建设中,正确处理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保持并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它又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党自身建设问题、生产力发展水平问题以及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问题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们现在的建设、改革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1956—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间,对社会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积极构建,初步形成了以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平等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理想、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社会道德风尚、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追求的社会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4.
1956~1966年的十年间,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回顾十年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曲折变化,能够看出,党的意识形态认知是影响非公有制经济政策进行不断调整的一条思想主线.深入到党的意识形态认知内核,辨析意识形态认知与现实国情的二元冲突,对今天鼓励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时期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积累了管理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丰富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国内外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提出了严峻挑战.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管理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经验、推进非主流意识形态管理创新,对于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革故鼎新,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为在新旧社会转换的历史进程中完成大陆统一、建立和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以及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总结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实践和基本经验,对推进当今的意识形态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曹和修 《前沿》2011,(14):127-130
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了一系列的创新与发展,整合方式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执政理念上促发展谋和谐,主导方式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社会共识,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这有利于我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接受,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一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推进意识形态建设;二是注重价值导向与发展实践相统一,实现意识形态建设与增进人民福祉的结合;三是坚持包容与批判相统一,正确处理主流意识形态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四是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不断提高党执政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形式是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式,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实践形式可概括为,以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形态不断发展为核心来指导意识形态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来统领意识形态建设,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础来促进意识形态建设,以改进意识形态教育和宣传方法为突破口来强化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新社会的开始。共和国成立至今的60年虽短,却是一部曲折前进的发展史。经历了开国后奠基创业的7年,又经历曲折发展的10年,然后遭遇“文革”10年,徘徊2年之后,才迎来了改革开放30年。1949年到1978年共和国成立后30年的公共政策的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新民主主义政策体系的暂时延用和社会主义政策体系初创时期(1949--1956)、社会主义政策体系探索时期(1956--1966)、社会主义政策曲折发展时期(1966—1978)。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在1956年1月23日,向全国人民提出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这是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纲领,这个纲要的提出,是十分适时的,完全正确的。目前我国正处在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中。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从去年夏季以来,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就以极广阔的规模和深刻的影响开展起来。大约再有三年的时间,社会主义革命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又指出:「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任务,就是在这个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的基础上,给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的发展指出一个远景,作为全国农民和农业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农业以外的各项工作,也都必须迅速赶上,以适应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权,更好服务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保持指导思想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重视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敢于开展意识形态斗争,引导社会舆论风清气正;统筹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领导权建构,其实质是政党意识形态认同的实现,对于政党取得并且巩固执政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发展过程中紧扣"思想掌握群众",以精神信仰的构筑、思想理论的创新、时空场域的变革,不断推进和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构。为取得并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充分发挥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辩护和共识性达至的政治动员作用。从马克思主义的"三化"、意识形态工作的"三权"、领导干部的政治"三力",审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建构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意识形态领导权建构理路演进的基本特征和根本遵循,对于新时代加强改进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有着重要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第一阶段,1949年到1956年。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折。中国共产党不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把一个古老的中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  相似文献   

16.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即1956年至1966年4月,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时期。在探索过程中,他的思想呈现出两个迥然而异的发展趋向。一方面,提出许多闪烁绚烂光辉的真知灼见,为党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了先河,另一方面,又形成不少令人扼腕叹息的错误观点,成为后来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滥觞。科学地阐明这两种趋向,对于正确评价其时毛泽东的功过是非,深入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100年,就是我们党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百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9.
范秋迎  姜海燕 《前沿》2010,(8):27-29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先后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流意识形态,即以毛泽东思想为主要标志的革命型意识形态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标志的和谐型意识形态,对这两种类型的意识形态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两种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历史转变,对比两种意识形态的异同,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业已反复表明,是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能否用马克思主义牢牢占领意识形态这块阵地,是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条件。从这一意义上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到目前为止,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对于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积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