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中,维权和维稳构成改革措施正当性的独立理由。司法维权与司法维稳的一致性获得充分肯认,而其内在差异则被忽视。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中国司法改革的方向性和稳定性,使司法改革在总体上显得莽撞和冒进。当下中国司法改革的路径必须立基于"维权"与"维稳"双重考量之上,在司法程序的刚性与多样性之间、司法的消极属性与能动司法之间、司法独立与司法民主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2.
朱明 《前进》2016,(1):32-34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司法体制改革任务,三中全会明确了"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司法改革目标,四中全会对司法体制改革又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应该说,司法体制改革既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  相似文献   

3.
<正>司法攸关国家长治、社会秩序安定与人权保障,其重要性如当年伍廷芳指出的那样:"司法者,全国治体命脉所系,非从表面皮相者也。"司法既如此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变化,革故鼎新就势所必需。多年来社会各界倡言"司法改革",立法与司法机关也不断推动改革进程,每年"两会"许多代表和委员也都颇为关注司法改革,这些都无不源于对司法以及司法改革重要性的体察。  相似文献   

4.
正五年前,司法改革的号角在黄浦江畔吹响,员额制改革、司法责任制等"新名词"见诸报端,一切刚刚开始。五年后,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基本建立、司法责任制全面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率先推进……上海法院较好完成了中央、市委、最高人民法院交付的146项改革任务,为全国司法改革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贡献了"上海司法智慧"。依法履职:公正司法维护正义五年来,全市三级法院共受理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  相似文献   

5.
司法改革风起云涌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国家法治大厦的"守护神"。十年来,司法改革自始至终都成为依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这一表述虽然原则但却高度概括,意蕴深刻。一、从执政党对司法改革表述及其实践的渐进性看其意蕴1.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推进司法改革"。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与此相适应,首次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立冤案、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为贯彻落实推进司法改革的任务,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出台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  相似文献   

7.
司法的公信力是保证司法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的条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前提,也是提升我国新时期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司法改革意义重大。深化司法改革,内容涉及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主体等制度。相对的司法独立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性要素;充分的司法公开为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了外部条件;实质的司法参与形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形式和要径;有效的司法监督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保障;高素质的司法主体构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载体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在司法体制改革大潮中,吉林省检察机关在深入推进中央部署四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任务的同时,坚持省院带头、以上率下、三级联动,扎实推进内设机构改革,与人员分类管理、落实司法责任、加强监督制约改革同步,形成了"四位一体"改革模式,打通了司法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检察院科级干部孟兰星去年从  相似文献   

9.
宏观层面,表征我国此轮司法改革"专业化"及"民主化"两大维度的员额制与陪审制并行不悖,且互为制衡、互为依托,都服务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总体改革目标。微观层面,以司法民主化为前提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应从立法角度合理预判司法民主化与司法专业化之间存在的技术兼容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目前正在逐步落实推进的事实审、法律审分离模式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汤维建 《人民论坛》2014,(10):20-2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通过"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依法治国。此后,中央又推出多个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对作为其中重头戏的司法改革作出部署。本轮司法改革涉及六大主题,包含了诸多的具体层面,但其中的司法去行政化、健全司法管理制度、强化司法个体独立、完善司法监督制度体系等重点问题尤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宪法》第12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这一原则与依法独立审判、辩护等原则一并成为宪法规定的为数不多的司法原则,充分表现了司法公开对司法制度乃至国家政治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结合多年司法改革实践,本文对司法公开的基本功能、改革所遇障碍、具体改革举措等略加论述。一、司法公开的基本功能贯彻落实司法公开的宪法原则,首先要搞清楚司法公开的功能。通常人们会强调司法公开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在刑事司法领域开展一系列制度性改革,其中"和谐司法"、"认罪认罚从宽"、"恢复性司法"等缓和性司法理念与制度正在全面铺开。某些缓和性刑事政策需要被追诉方的品格加以佐证支撑,以对其人身危险性进行度量。因此了解和审查被追诉方品格因素就显得很关键。品格证据可以对被告人刑事责任承担产生较大影响。故研究品格证据,可在理论上界定品格证据含义特征,探究域外规则发展路径,归纳我国建立该规则的可行建议,完善我国证据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3.
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是此轮司法改革的重大举措。普遍观点认为,此举可有效破解长期影响我国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审判管理行政化,且能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实现司法公正。受制于现行体制,新的司法管辖制度以及为实现该制度而先行的"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的改革措施可能难以实现其实施的初衷,且可能导致新的司法地方化、行政化,以及新一轮司法资源的浪费。对此,可以从培育精英化的法官群体、推进法院内部司法行政管理独立运行、增强法院与社会的亲近性三个层次配套推进制度建设,以实现改革目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认识司法的内在精神和本质特征,是司法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基于此,着重探讨司法裁判性与服务性、独立性与监督性、职业性与大众性、被动性与主动性、中立性与倾向性、终极性与再启性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司法复合性质的剖析,力求实现其两两相应的和谐与统一,以"和谐司法"为当下中国的司法改革问方抓药。  相似文献   

15.
转型社会的过程是司法地位不断突出的过程,沿袭传统的司法作坊模式无力承载执政目标的政治承诺。司法改革的进向需要重新标注,否则,建成小康社会的愿景会在无序的社会生活中消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2015至2020年期间的司法改革指明了方向和具体的行动。调整司法职能、加强司法机关独立审判的体制保障、构设新型司法机制、突出司法环境保障性建设是这一阶段中必要而紧迫的改革任务。然而,司法过程能否承受政治性要求的负重值得忧虑。只有"尊重人成为其人"的人权观念成为社会治理的最高纲领,才有法治中国的实现,而人权教育与研究"脱敏"是这一法治愿景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正司法体制改革是件大事。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他强调,完善司法责任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4项改革,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4项改革的要害是"去地方化"、"去行政化"。只有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干扰,解决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即将对法治中国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而此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纲要"等纲领性文件,已经勾画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初步轮廓。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总目标应当是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要实现这一改革总目标,关键在于尊重司法思维和司法规律。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司法公开是中央部署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作为一项司法原则可谓历久弥新。早在我国"54宪法"中,公开审判就被确立为一项基本宪法原则。经过多年改革探索,司法公开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时期如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多维观念处理好司法公开的各种关系,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改革,已经成为各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以来,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系统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以松原地区两级法院作为试点,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离不开司法责任制的落实,落实司法责任是本轮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和灵魂。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落实,就是要按照"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改革总要求,革除审判权运行当中存在的"审者不判、判者不审、权责不明、权责不一"等痼疾沉疴,不断优化审判权运行机制,切实健  相似文献   

20.
法治博览     
<正>评价司法改革成效的尺度是什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季卫东在2017年4月5日《人民法院报》刊文《评价司法改革成效的尺度是什么》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系统的顶层设计必须把司法公正、司法权威、司法效率、司法便民四个元素作为基准,并通过它们之间关系的不同组合方式的探讨来锁定符合国情的司法体制改革目标,并确立其实施绩效的评价标准。其中,司法公正是最根本的要求,否则就无从达到司法目的,为了追求司法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