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迅速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民族地区而言,特殊的历史文化、民族观念等诸多现实因素使其现代化进程显得更为复杂和艰难。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关键内容,文章从公民观的现代化,即公民思想观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探讨民族地区人的现代化,同时强调民族观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赵锐  马尚云 《前沿》2013,(22):21-22
公民文化也叫公民政治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现阶段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其基本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传统和现代的两个层面上.我国政治文化中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存在差异,导致我国的政治文化也存在差异性.在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日益增长的过程中,很多少数民族的政治文化呈现了向现代公民政治文化过度的特征.本文根据我国公民文化的现状和制约因素,进一步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和特点,并且提出了我国公民文化视域下民族地区政治参与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东扩,西方民族国家以其强势的话语权冲击着传统中国的民族观,迫使其向现代民族国家观念方向转型.这一转型的过程虽然复杂而艰难,但同时也是促使中华民族观念诞生,中华民族、国家认同意识觉醒的过程,这一转型处于传统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特殊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唐政平 《传承》2010,(9):140-141
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这是世界现代史和当代社会发展中极具普遍性的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引导的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交流空前扩大,从摩梭人的婚姻制度的演变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受现代文化的极大冲击。在现代文化背景下如何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成为迫切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从摩梭人的婚姻制度看现代文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这是世界现代史和当代社会发展中极具普遍性的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引导的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交流空前扩大,从摩梭人的婚姻制度的演变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受现代文化的极大冲击.在现代文化背景下如何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成为迫切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海巴根那 《前沿》2002,(9):59-61
关注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关注民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 ,是时代赋予我们民族教育者的历史使命。所以 ,担负着民族教育现代化责任的人 ,必须认清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寻找适合自己民族发展的最佳道路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 ,由于受传统增长方式的影响 ,增长效率较低、速度较慢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因此 ,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加快这一转变的进程 ,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众传媒的急剧变革,对民族地区公民政治社会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的变化,现代社会变革呼唤着民族地区公民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治理。跳出时下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研究的微观情结,以政治控制场域为限度,从营造良性的宏观环境和建构高效的具体治理模式的视角,探讨社会变革中的民族地区公民政治社会化治理机制,有利于推进我国民族地区公民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封安波 《求索》2011,(7):244-246
在20世纪初期,中国传统的华夷观逐步向近代民族观转变,立宪派对待国内民族问题上,提倡"满汉一家"及"大民族主义";对待国外民族问题,由天下观变为近代国家观;革命派初期的"反满"宣传蕴藏浓厚的华夷之辨色彩,后来则提出"五族共和"的近代民族观念,体现于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宪法》之中。这种转变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大价值:在中华民族内部,"满汉一家"、"五族共和"等主张体现了民族平等的理念,强化了"中华民族"及中国国家的认同;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中华民族及中国国家的定位逐步建立在理性和现实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诚信观向现代诚信观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念的转变是制度建立的基础。要建立现代社会诚信体系,需要实现由传统诚信观向现代诚信观的转变。要由熟人关系的、等级的、重义轻利的、情感性的、仅作为道德原则的传统诚信观转向市场关系的、平等的、利义结合的、理性的、作为法律原则的现代诚信观。  相似文献   

11.
公民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的社会是法制健全和高度民主文明的社会,现代化的公民必须具备现代化的公民意识,我国目前正在向现代化法治国家迈进,对现代公民意识及公民教育产生了强烈呼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应时代需要,向公民教育转变。树立公民教育的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公民教育实施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观在民族地区治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改善民族地区治理效果的重要理论基础。基于此,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观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观的主要内容,分析当前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结合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观在民族地区的实践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陈成志  唐鹏 《传承》2011,(21):80-81,84
新加坡在现代化进程中,重视培养公民现代意识,保持和尊重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价值观,善于运用国际眼光并结合国内实际审视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着力推进民族和谐建设,为新加坡迅速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新加坡在推进民族和谐建设中的一些做法值得关注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蒋辉 《桂海论丛》2010,26(5):121-124
公民参与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实现形式,其重要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我国民族地区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目前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制度还不完善、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渠道不畅、民主观念并未深入人心等问题特别突出。要提高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水平,必须加快民族地区公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扩宽公民参与的渠道、途径和方式,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并制定和完善民族地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从朴素的"类族辨物"观念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萌生,中国民族观经历了由"自在"到"自觉"的历史性蜕变。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华历史文明连续统"中,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场"宏大的历史叙事",尤其是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依靠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的同时,也挟带着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唤醒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本文基于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探寻古代文化族类观向现代国家民族观的演变历程,并试图从传统的儒家族类观、近代以来西方民族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三个方面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地区公民基层政治参与传统特征的引导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传统社会调节体系的非制度政治参与在现阶段民族地区公民基层政治参与中有所表现,它有着较强的历史沿袭性,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并存,执政党及政府要通过对民族地区公民基层政治参与合理有效的引导控制,促使其向体现民主法制的自治体系转化。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而消费又是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要素。从对经济增长和对人民生活质量最相关的消费视角,以消费结构为基点,探索当前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消费结构变动所产生的一系列经济现象,力求得出城镇化在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准确走向,并为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略论毛泽东思想民族观董兴华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并发展的毛泽东思想民族观,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贯彻运用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和确定的一系列处理民族问题,调整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9.
社会稳定观的转型与公民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探究这些事件的形成机理和爆发过程时发现,公民参与堵塞是其中一个重要根源。但是社会对公民参与的看法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甚至存在争议,从中也折射出传统和现代两种社会稳定观的差异。有序的公民参与是实现和谐秩序——现代社会稳定观的核心——的必要手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转变政府决策观念和培育公民社会等四个方面是扩大和保障公民有序参与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20.
今年十一月,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全国第二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召开了云南省民族工作会暨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研究部署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号召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这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是做好民族地区工作的基础。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就必须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