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的腐败不仅仅是官场现象,整个社会都存在着,反腐败一定要现实,法律政策都要现实人民论坛:您如何看待近一年多来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压反腐、从严治吏,出重拳、用重典的举措?郑永年:官员越腐败,执政合法性就会越低。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周期率也跟腐败密切相关,所以反腐败确实十  相似文献   

2.
<正>腐败问题对于当今中国而言是个时代大命题,官员腐败严峻的现实与依法依规从严治吏的法制不健全形成一对矛盾。腐败问题究竟该依法严格执行"零容忍",还是根据具体条件相对灵活处理,这是反腐败层面上"刚"与"柔"的两难决择。根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有关调查显示,近两年来高压反腐从严治吏使官员的心态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尤其是部分地方官员干事的动力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顾虑更多。反腐败  相似文献   

3.
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自身建设,狠抓从严治党、从严治吏,通过八项规定的出台落实和高压反腐的持续推进,使政治生态得到极大改善。官员和商人之间"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的现象开始改观,行贿受贿、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得到了极大遏制。但与此同时,一些领导干部为了避嫌,刻意回避与企业家的交往,以不认识企业家为荣,甚至对企业家可圈可点的创新与发展也不屑一顾;而一些企业家面对官员的无所作为,从内心里抵触政府,与官员形  相似文献   

4.
<正>如今官员最怕"工作上出事儿",最郁闷"工资收入较低",最大的顾虑是"触动利益,易得罪人"人民论坛记者走访发现,新一轮从严治吏与强力反腐赢得上下交口称赞,官场风气为之一新。但隐性福利少了、权力空间小了、监督问责严了,也使相当一部分官员不适应,心态有些不稳定。这种摇摆,按照程度由轻到重,表现为"郁闷"、"顾虑"和"害怕",从中可大略一窥如今官员的"心情"。(一)64.4%的受访者认为当下官员最怕"工作上出事儿";当下官员更加"爱惜羽毛",但"求稳怕  相似文献   

5.
<正>"治吏越严爱民越多",对贪官的严厉整治,就是对普通民众的爱。如果一个国家吏治败坏,是不可能有安全、有福利、有尊严的从中国的历史来看,国家治理的历史,就是治吏的历史。当前同样如此,从八项规定,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再到高压反腐,都体现出高层以治吏为突破点推动改革的深意。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期,毫无疑问就是吏治有效期。如果吏治混乱、官场腐败,社会各项  相似文献   

6.
常听闻海外这个官员因未交养老保险而下台,那个官员因"桃色事件"而请辞……相较之下,我们治吏是否过宽了?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后执政新风劲吹,点燃了公众对国家进步的热切渴望。与之相应,我们党大刀阔斧治权治吏,互联网揭腐和各级政府的快速反应形成全局性互动,一时间“反腐风暴”形成风声鹤唳之势。此外,“八项规定”,严控“三公消费”,反对文山会海、铺张浪费,官员财产公示呼之欲出,无不把公权力置于民意的聚光灯下。于是,不少干部开始感到“不习惯”、“不自在”,有的甚至如坐针毡。  相似文献   

8.
反腐高压态势下“官不聊生”呼声的背后中共十八大后,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深化改革元年”2013年至今,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了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事项,废止和修改了不少过时的行政法规。刚落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在司法领域也推出了重大改革举措。而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反腐治吏,将改革的手术刀对准自身,从严治党治军,倡导廉洁公正。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由中国主导发表了《反腐败宣言》,开展国际反腐合作,加强国际追逃追赃,切断贪官外逃之路,使官场震慑,民心大快。  相似文献   

9.
从具体的制度性机制来看,官员辞职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持续的高压反腐,遏制着"权力寻租"的空间;不断完善的制度建设,消除着"灰色收入"的暗道;日益严明的问责机制,加重着官员的"压力不适"反应;趋向公正的官员晋升制度,改变着官员的"仕途预判";愈发强大的媒体监督,影响着官员的行为选择,等等。  相似文献   

10.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公务员涨薪的争论,成为会场内外共同关注的热议话题。构成这一议题的基本背景,是公务员群体近十年未涨工资后的急切诉愿,以及反腐大潮下从严治吏的社会呼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贪腐官员不为人知的秘密相继在网络上遭到曝光,"微博反腐"、"人肉搜索"等网络反腐手段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使得网络反腐相对于传统反腐手段,显得效率更高。然而,由于现行与互联网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使得网络反腐在实践中常出现公民的言论自由权、网络监督权、知情权等权利与官员隐私权相冲突的问题。如何在民主法治的框架内让公民的言论自由权等权利与官员的隐私权之间实现平衡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对网络反腐的法理依据进行探讨,分析相关的权利冲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旨在寻求妥善解决冲突的办法,使网络反腐具有合法、合理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治吏”是韩非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韩非认为臣与主、官与民的利益都是根本对立的 ,君主必须用法律武器惩治贪官、恶官 ,以术和威势来预防官员犯罪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8,(16)
正治国必先治吏,治吏务必从严。官吏是国家治理的具体实施者,其履职状况直接决定国家治理的效果。如何充分发挥官吏的治国理政才能,确保其清正廉明、严格履职,一直是当政者关心的问题,也是历代思想家论著中经常关注的焦点。在古代中国,"官"主要是指各级政府的官员;而"不为"不仅是指不为"应为"之事,而且还包括"乱作为",即现代法律所指"有义务而不积极实施"和"积极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两种形态。我国古代在激励官  相似文献   

14.
明主治吏不治民:汉唐盛世吏治的实践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吏是王朝的统治基础,大凡盛世,无不把整饬吏治,采取各种措施规范各级官吏的言行,加强对官吏的管理与控制,以法治吏,作为政府经常性的重要任务。纵观汉唐盛世的吏治得失,有不少值得后人借鉴的东西,如通过“治吏”达到“治民”,重视吏治制度建设,通过建立选官任官制度,建立有效的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倡廉惩贪,这些对整饬吏治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官员财产公示是国际上通行的反腐利器,也成为近年来国内呼声很高的改革举措。目前我国的官员财产公示出现了"零投诉零异议"的情况,这是试点不成功的表现。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意义,如何将这种制度由"阵地战"推广到全国范围内的"持久战",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阿计 《公民导刊》2013,(10):55-55
<正>上海法官集体嫖娼因一段监控视频的曝光而昭然天下,但这出颇为传奇的反腐剧,也遭遇了"跟踪偷拍侵犯他人隐私"的质疑。如此论调何其耳熟,比如,最近一年的网络反腐浪潮中,"曝房产"、"晒艳照"等令多名官员仕途终结,便有人指责"侵犯了官员隐私权";再比如,社会呼吁多年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始终难以落地,其最大阻力  相似文献   

17.
陈惠敏 《人民论坛》2014,(2):149-151
官员财产公示是国际上通行的反腐利器,也成为近年来国内呼声很高的改革举措.目前我国的官员财产公示出现了“零投诉零异议”的情况,这是试点不成功的表现.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意义,如何将这种制度由“阵地战”推广到全国范围内的“持久战”,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趋向常态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而"围猎官员"成为反腐中频繁被提及的现象。研究发现,不能慎欲、不能慎权、不能慎趣、不能慎友、不能慎微的官员最容易被"围猎";官员被"围猎"的方式有交易型、情谊型、要挟型等几种。  相似文献   

19.
<正>从严治吏是治国理政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从严治党要求重点落实到从严治吏上。严是最好的保护,也是最大的爱护。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中国反腐重要举措之一的省部级高官经济责任审计试点不久前已悄然启动。目前几位掌控大型国企的副部级官员已纳入审计第一批名单。 第一批纳入审计名单的是中央直属大型企业掌门人,他们都官居副部级。据悉,受中组部、国资委的委托,审计机构近日已进驻中国网通、神华集团、国家烟草专卖局等大型国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