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冰 《今日浙江》2013,(6):37-37
党的群众路线,核心是密切联系群众。在进村入企中,我感到解决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个课题,必须解答好三个问题:联系的方向在哪里?联系的标准在哪里?联系的成效在哪里?真正以群众的"满意度"来考量联系群众的"密切度"。方向在哪里——在群众期盼里。只有以群众利益为重、群众期盼为念,密切联系群众才能"落地有声"。一个村老支部书记的话,让我深有感触:密切联系群众需要"挑三拣四",专挑"条件差、困难多、普遍性"的地方,专拣产业发展、民生事业、项目建设、矛盾调处等事项。只有将"联系群众"转化为"服务群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坛:密切联系群众应成为代表履职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深化认识,将密切联系群众融入代表履职的实践?谢孝鸣:人大代表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进一步深化密切联系群众重要性的认识。一是树立"自觉履职"的意识。一些人大代表习惯于"集体活动",热衷于"统一部署",特别是在闭会期间缺乏工作主动性,在联系人民群众上存在着"漂浮"现象,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提不出有分量、有影响的议案和建议。个别代表虽挤出时间开展了走访联系群众等活  相似文献   

3.
"三会一课"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抓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三会一课"是广大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提高对密切联系群众重要性的认识的重要平台;是广大党员提升密切联系群众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广大党员交流和检验密切联系群众成效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代表联系群众的制度。这充分表明,规范化、制度化是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趋势和方向。一项基础性制度的构建,需要结合具体实践,从内涵和外延上精确界定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方式、机制、途径等。"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吴昌宝:代表联系制度从制度层面架构党和国家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健全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对于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和人大工作整体水平,充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这表明,我们党已经把密切联系群众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民意的重视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阶段,让民意顺畅表达将成为近期我国民主政治改革的方向。本文从加强代表联系群众的必要性出发,结合人大在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中所作的探索和实践,就如何深化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谈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近来,中共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中共河南省委提出"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都在强调"改"和"转"的重要性。人大应如何改、如何转?笔者认为,人大应从三个方面加快转变——  相似文献   

7.
正中央、市委要求着力解决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解决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代表服务选民和依法履职能力?也是重庆各级人大常委会一直在思考的重要问题。从璧山区实施"亮牌工程",方便选民找到代表,到巫山县千余名代表大走访,代表主动走近选民,重庆各区县通过创新方式,畅通联系选民"最后一公里",真正密切了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要想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必须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实现机制。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载体机制,实现密切联系群众有抓手;二是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协调机制,实现密切联系群众有主体;三是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文化支撑机制,实现密切联系群众有氛围;四是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评价机制,实现密切联系群众有评价。通过四大机制的协调运转,使我们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永不脱离群众,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9.
《人大研究》2014,(7):44-45
<正>李建辉:关于健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思考湖北省武汉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李建辉撰文说,人大代表应当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对此,代表法有明确规定,党中央也有明确要求。十七大报告提出"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首先是中央更加重视人大工作。代表联系群众同党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相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其次是现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部分代表联系群众不够紧密,没有很好地倾听民意、反映民声、落实民愿;另一方面,代表联系群众的形式还不太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待丰富和创新。要改变这种现状,亟须健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文章认  相似文献   

10.
《公民导刊》2013,(12):10-10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2013年11月22日至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云南调研时指出,要建立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代表联系制度,建立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制度,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密切联系群众,不仅是法律对人大及代表的基本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求。2013年8月15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密切联系群众、推动富民兴渝"代表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暨座谈会,自此拉开了人大及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大幕。  相似文献   

11.
正美丽的乡村,广袤的田野,一片生机盎然。在高密市密水街道大仪家村,高密市人大常委会包村工作组的人员与村里党员群众一起描绘出了一幅"党员群众一家亲携手振兴仪家村"的崭新画卷。密切联系群众掌握村情民意去年4月,按照高密市委包村联户工作的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成立了包村工作组,并选派"第一书记"对密水街道大仪家村进行精准帮扶。"第一书记"驻村后,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到户,充分发挥人大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  相似文献   

12.
苏宝俊  高海萍 《前沿》2004,3(5):28-30
密切联系群众在党的作风建设中 ,具有突出地位。从理论角度看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 ;从历史角度看 ,是否密切联系群众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 ;从现实角度看 ,是否密切联系群众 ,直接关系到党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郑乃红 《传承》2011,(27):22-23
密切党群联系是我党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党政机关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平台,承载着特殊重要的历史使命。新形势下,面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严峻挑战,党政机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创新密切党群联系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关键在一个“真”字。  相似文献   

15.
董均林 《楚天主人》2013,(12):26-27
<正>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把党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到人大工作实践中去,黄石市西塞山区人大常委会按照中央"八项规定"、湖北省委"六条意见"、黄石市委"六点要求"和区委相关要求,加强自身作风建设,机关面貌发生明显转变。一、坚持认真学习,全面把握"八项规定"要求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及实施细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连江县"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围绕"形式活、代表动、成效实"理念狠下功夫,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凸显实效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的工作路子。农村电线"蜘蛛网",是一大安全隐患,群众反映强烈,对此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如何有力督办建议?连江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提建议代表所在的活动室,开展主题活动共商共议,邀请各用电单位相关负责人与代  相似文献   

17.
构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动力机制,当前的紧要任务是理清其面临的现实困境、明晰其现实路径选择。构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动力机制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认知性困境、转型性困境、公权与公众博弈性困境、群众工作惯性困境等。由此入手,构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动力机制,应着力围绕着"培育联系群众的思想自觉、培养联系群众的动力源、用好用足工作开展的公众渠道、推动直接联系群众常态化、借鉴他山之石"等基本面作出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大连"一校两院"大讲堂4月3日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高新民教授。围绕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与群众关系这一主题做  相似文献   

19.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发扬民主、体察民情、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过去的2001年,是秀山自治县"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其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一方面,机构改革刚刚开始,任务非常艰巨,潜在的问题十分繁杂;另一方面,秀山正大力实施城市建设及各大重点工程项目,必然会触群众以及一些部门的利益,工作压力非常大,极易造成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极可能引起社会反响,甚至会使矛盾激化,酿成事端。所以,抓紧做好信访工作,不仅是密切联系群众,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形式,而且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加速经济发展,确保"十五"计划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言 《今日浙江》2007,(5):53-53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领导干部在密切联系群众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态度和方法,而且要在联系过程中展现"亲和"的魅力.让群众切实感到领导干部的真诚,感到领导干部和蔼可亲,从而敬而近之,敬而亲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