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敏 《人民论坛》2014,(11):91-93
环境破坏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环境犯罪也呈上升趋势,其中环境犯罪的法益研究更是观点纷呈.通过对最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刑法法益观的逐一审视,从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论的狭隘、生态中心主义论的尴尬以及折中说的矛盾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资基础,环境利益对人类是不可或缺的重大利益.  相似文献   

2.
加强生态环境刑法保护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自然资源大量使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未停止。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为原因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刑法介入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第338条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以"严重污染环境"代替了"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作为污染环境罪的结果性要件,由此导致了污染环境罪规制范围"口袋化"、解释标准"抽象化"以及犯罪边界"模糊化"等司法困境。究其原因在于污染环境罪保护法益定位不清与功能缺位。虽然生态法益论和人类法益论均尝试为污染环境罪的保护法益提供解释方案,力图勾勒出污染环境罪保护法益的具体内容,但是两个理论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与此相比,主张对生态法益和人类法益实行双重保护的生态和人类双重法益论,既与污染环境罪的立法目的相契合,又与污染环境罪的处罚范围相一致,还与污染环境罪的前置条件相协调,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说。未来污染环境罪的司法适用应当摆脱重大污染环境事故罪旧思维的影响,以生态和人类双重法益重释污染环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合理划定污染环境罪的处罚范围,厘清污染环境罪与相关犯罪的刑法边界。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加快,环境资源问题也日渐突出。我国现行法律给定了行政处罚、民事制裁、刑事处罚解决严重破坏环境的行为。刑法和其他法律相比,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严厉性,其调控效果也更明显。本文从刑法介入对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我国现行环境刑事立法现状以及我国环境刑法的完善与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刑法对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人格权是以民事主体全部人格利益为标的的概括性权利。通过交易的方式把“人”作为“物”买卖,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严重违背了民事主体作为人的人格尊严的要求,且基于收买行为形成的各种依附或婚配等关系又侵害了人格权的价值内涵。将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保护法益确定为人格权更精准符合法教义学对本罪条文的解释。本罪的法定刑配置偏低和轻缓问题,使得现有刑罚设置既不能正确评价本罪所保护之法益,又造成了《刑法》体例上的矛盾和混乱,无法发挥立法对司法和执法活动的指引作用。3年以下的基本法定刑设置可适当提升至5年以下,同时配置加重法定刑,以期有效遏制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和儿童这一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针对妇女的纠缠骚扰行为在德国呈现出日趋严重之势,德国于2007年在刑法典中引入第238条纠缠骚扰罪(Nachstellung),然而此规定却引发司法界针对纠缠骚扰行为有无必要通过刑法进行规制的长期争论。本文立足于此罪在德国的立法过程,通过分析纠缠骚扰行为的刑事当罚性与刑事要罚性,论证刑法规制对妇女保护的必要性,并讨论该立法模式对中国妇女保护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刑法修正案(十一)》大幅提高奸淫不满10周岁幼女型强奸罪法定刑的立法在司法实践层面缺乏支撑,纯粹法益保护理论不能为此次修法中不改变罪状便大幅提高法定刑的立法提供理论支持。为弥补理论不足,刑事立法者在进行立法活动时还应当考虑到刑法伦理。刑法伦理是凝结在法律中的大众法感情,其要求刑事立法者在立法活动中注意到自然犯与法定犯的区分而形成不同的立法态度、罪状描述模式等;要求司法者在进行司法活动特别是裁判活动时注意刑法伦理性与刑罚伦理性,保证罪刑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无形无质的凝聚了商业价值的信息,商业秘密凭借其来源多样、权利主体身份复杂以及法律价值和现实价值错位等特性,可以在其上构造多项权益的集合,该集合具备复合型的权利结构和网格化的复杂特点。基于传统的复杂客体说,侵犯商业秘密罪保护的法益仍局限于物权的保护模式,而忽视了商业秘密在财产上的复杂性质,因而应以“权利束”的观点重新认识本罪。权利束虽然在解决信息、数据等财产权利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但仍需在设置上做进一步的限制,防止本罪保护范围的不当扩大。  相似文献   

9.
刘宇 《人民论坛》2021,(3):73-75
从世界范围来看,专利权刑法保护的立法模式主要可分为三种。通过对国内外三种专利权刑法保护的主要立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我们认为重点保护立法模式可作为过高的惩罚性赔偿之补充。因此,我国采用的单一保护立法模式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也需要考虑本国专利权交易成本的高低,将刑法保护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刑法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犯罪主体更广泛,犯罪目的更易得逞,危害后果更严重。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犯罪刑法理论在危害行为、犯罪目的、客体对象、危害后果等方面都面临新的挑战。目前在刑法保护的应对方面存在着法规法律之间的内在矛盾和越权等问题,建议通过修改立法模式、修正刑法规范、完善司法解释等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毛笔书法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当前,随着国家对发展文化事业的不断重视,中华文化也在不断的复兴和崛起,并一天天的走向国际化。因此,为了方便国际间的文化保护和交流,我国近些年对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做了多次修订。可见,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保护也在不断的加强。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传统文化著作权保护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旨在结合毛笔书法的艺术特性和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对其著作权保护的理论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游戏用户规模的增加,网络游戏市场欣欣向荣的同时,非法获取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在刑法该如何保护网络虚拟财产这一问题上,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倾向于将非法获取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认定为盗窃罪.但这一刑法保护路径存在诸多问题.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属性是债权,债权这一财产性利益不是盗窃罪的行为对象;即便窃取财产性利益...  相似文献   

13.
党内法规对受贿行为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党纪处分条例》、《谋利若干规定》、《廉政准则》和《<廉政准则>实施办法》中。从与刑法相对比的角度看,党内法规对受贿行为的规定主要存在从重或者加重处分规定合理、处罚行为未遂规定科学、增加财物为收受对象有利于打击经济型受贿、不限定谋取利益的内容有利于打击利用影响力受贿行为四个合理之处和单独规定变相被动受贿行为不必要、斡旋型受贿规定范围窄、合伙私分定性为受贿不妥当、限定请托人范围不合理、党内法规某些用语不规范五个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刁涌 《人民论坛》2012,(17):80-81
当前,我国严重侵害个人信息的情况仍有发生,因此对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加强对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建议对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措施加以完善,主要包括注重现行法律和个人信息单行法律之间的衔接,对侵害个人信息行为情节严重的内容加以明确界定等。  相似文献   

15.
刑法立法解释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规定的含义进行阐明的活动。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其表现形式只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之外,对刑法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释。对刑法立法解释存在的合理性,理论界一直充满着怀疑和指责,主张废除立法解释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即使是赞同保留立法解释的学者,也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比如从解释方式上看,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上,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建设内在统一并共同受益于法治化思维这一交集。既有实践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正在形成匹配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体制、机制、制度,呈现出以法治化为方向、营商环境为坐标、系统谋划为理念、高位推动为动力、试点示范为抓手的鲜明特点,但也存在着制度系统性、执法周延性、司法便捷性、主体协同性、监督持续性、保护意识法治性“六个不足”。重塑与法治化营商环境契合协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必须突出系统性,重塑静态规范支持体系;突出协同性,重塑动态保护支持体系;突出融合性,重塑社会要素支持体系;突出拓展性,重塑外部互动衡平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王翠霞 《求索》2014,(10):122-12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环境中的版权犯罪问题成为重要的刑法研究课题。在数字环境下对侵犯著作权罪予以解释,应立足实质刑法解释的立场,注重在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之间的来回顾盼。根据社会发展变化情况,结合数字环境下侵犯著作权行为的特点,综合考量刑法目的,实现刑法的实质正义。就"复制发行"规定、相关法律规定、司法解释之间存在矛盾之处,在解释中应注意相关法律规范之间的协调性,并谨慎处理民事、刑事法律规定与司法解释之间的刑民分界问题,坚持刑法的谦抑性。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必须树立对环境资源的刑法保护观。因此要增强保护环境资源的意识 ,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 ;在对环境资源实行刑法保护时 ,必须避免以罚代刑的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以刑事司法对劳动报酬权进行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对此类案件的办理进行了明确。但劳动者维权成本的增加,罪名执行效果的不尽理想,刑事司法与其他治理手段的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使劳动报酬权的刑法保护依然面临困境,所以,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正> 商业秘密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财产权。拥有先进的商业秘密,就占领了市场的优势地位;而商业秘密一旦被泄露,就会使商业秘密持有人的优势地位受到动摇、削弱甚至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商业秘密不仅需要权利人的自我保护,更需要国家法律的保护。“商业秘密保护作为专门的法律制度,是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的产物。”①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尤其是采用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