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注理由: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宣扬"普世价值"思潮的人企图把党的十八大精神歪曲为"普世价值",力图在十八大的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中塞进"普世价值"的内容。核心观点:"普世价值"的思潮鼓吹社会主义改革应该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接轨,融入西方文明。新动向:借助一些社会热点,为我所用,这是近期"普世价值"思潮传播中的一个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普世价值"在我国思想理论界引起激烈争论.肯定论者认为世界上有"普世价值",就是自由、民主、人权、平等、博爱等.否定论者认为世界上没有适用于所有时代、所有国家的"普世价值",承认"普世价值"的目的是为了在我国推行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普世价值"争论其实是要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是中国举什么旗的方向之争,是中国走什么路的道路之争,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交锋.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对"普世价值"的批判,在不同时期角度有所不同,但主要成果在于明确了所谓"普世价值"其实就是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它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本身也是虚伪的。在当今国际事务中,打着"人权""民主"等"普世价值"的幌子对中国内政进行粗暴干涉,已成为美国企图分化和西化中国、遏制中国发展的一种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4.
普世价值论主张存在超阶级、超国家的,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认同的价值观念。面对"普世价值"已经成为西方的一种强势话语霸权现状,我们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逐步破除西方"普世价值"话语的垄断,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世界上众多文化资源当中的一种。西方文化对普世性文化的贡献只是构成普世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替代普世性文化的全部。某些西方学者坚持“西方中心论”,把西方文明完全等同于普世价值,把非西方文明看作是特殊价值,如亨廷顿所说的“普世文明的概念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西方消费模式和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正在创造一个普世文明”。这就过分夸大了西方文明中的普世价值,把其中的特殊价值也普世化了。在现实中的突出表现就是,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西方在国际政治中推动实现所谓的“普世价值”。引起巨大争议。西方一些国家把自己单方面界定的某些价值说成是“普世”的.并通过种种手段进行推销,甚至不惜诉诸武力,造成了世界上许多新的动荡。从国际政治实践来看,西方推动“普世价值”的结果基本上乏善可陈,甚至是灾难性的。“普世价值”今天已面临多重困境。  相似文献   

7.
刘士文 《前沿》2011,(21):30-36
"普世价值"的争论既是政治异见的交锋,也是社会思潮冲突的缩影,还深刻体现出哲学派别的分歧。"普世价值"缘起西方,但西方普通人、政治人、宗教人士对此概念沿着客观性、实践性、主观性路线有不同解读并在变化。中国对该词的理解已经不同于西方,有了"中国特色":或指西方模式;或指自由民主人权;或指人类共同的利益。不同人群间难于对话。"普世价值"争论已经复杂化,应该分别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12)
近20年来,关于"普世价值"的论争不断。人在思维中构想出"普世价值"观念,并把这一观念绝对化、客观化与美化,最终形成无中生有的形而上学美好抽象物。"普世价值"的错误价值观念必将被合理的价值共识所代替,代替"普世价值"观的价值共识必然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美好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我们讨论的大题目是"西方公正观与当代中国",我觉得不加"西方"二字,似乎我们是在贩卖西方的"普世价值",可能会把问题就单纯的意识形态之争,而难以展开学理上的讨论.今日之中国,似乎又回到了"五四"前后,"中西"、"古今"问题二元对立的尖锐格局,迫使学者在此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不同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竞争的背后是价值观的竞争.所谓"普世价值"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希望用其行为模式一统天下的意图,它背后是一种社会状态,是一种社会发展方式,甚至是一种社会利益分配格局 我们反对"普世价值",但并不否认人类社会存在也需要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普世价值"是较早流入我国并影响较大的西方政治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剖析"普世价值"思潮的本质,从其概念本身、逻辑起点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看都具有虚伪性。"普世价值"对我国的渗透具有国际国内二方面的动因: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给"普世价值"的泛滥提供了滋长的温床;西方国家借助其发展优势、话语霸权及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等强行向他国输入其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关注度:7.5活跃度:7.7影响力:6.9综合得分:7.32国内动向:虽然广受批评,但仍有不少支持者2015年,西方国家在政治上继续向中国输出西方"普世价值",攻击中国的政治制度,把中国没有实行直接选举和多党轮流执政当作中国没有民主的证据,企图把中国纳入西方民主轨道。这种论调虽然在国内学界广受诟病,但仍得到了一些学者、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3.
编者的话我们在强调世界不了解中国的时候,其实中国人也常常在误读世界,特别是误读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宣扬他们的价值观与发展模式是唯一正确的,具有"普世价值",并不遗余力地推销,其核心简言之就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而且一贯主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随着"逆全球化"浪潮的兴起,"普世价值"在全球范围内大有式微之势。但在2017年,"普世价值"有所回暖,在美国,面对民粹主义、种族主义造成的困局,"普世价值"有所回潮;在欧洲,极右翼势力迅速崛起,但仍无法动摇"普世价值"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陈春雷 《人民论坛》2013,(2):200-201
"普世价值"观作为一种西方政治社会思潮,在我国已引起学界、思想界及相关政策机构的广泛关注、热烈讨论甚至争论。有必要在认真解读和深刻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进行细致比较、梳理及厘清,在内涵、阶级性、宣扬价值的异同上对其进行认识和区分。  相似文献   

16.
主题一:“普世价值”的迷雾 一个时期以来,“普世价值”的说法十分流行,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一些人极力推崇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制造了许多迷雾,给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混乱。本刊在“前沿”栏目精心选编了几篇短文,希望有助于拨开笼罩在“普世价值”上的面纱,可组织党员讨论。  相似文献   

17.
陈先达 《新东方》2009,(8):60-62
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最易混淆。价值共识可以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而普世价值似乎是人人都应该认同的一种价值共识。普世价值是一种以抽象人性论为依据、以绝对的普遍性为方法的唯心主义价值观。在当代,西方和国内少数人借助强势话语霸权,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称为普世价值,以达到他们西化和分化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价值论的重要理论先驱培里说过:"价值理论关涉的是人类生存和历史的一种特别普遍的特征."但是,问题恰恰出在这里:有没有整个人类共享的普遍价值?这就是所谓"普世价值"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汇和碰撞中,学术界关于是否存在普世价值的争论一时成为热点,辩之者说有,攻之者说无,壁垒分明.撇开其间的一些与政治有关的敏感问题不谈,从哲学上说,普世价值历来就是价值论的核心论题. 说起来,这是一场古老的争论.在价值论中,反对普世主义价值观的优势传统是价值相对主义.古希腊智者派的普罗塔戈拉就提出过"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著名命题,开了相对主义价值观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研究中存在着一种西方话语"陷阱",即以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概念体系和价值体系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衡量标准,例如西方民主话语凭借"选举至上论"、"民主富强论"、"民主一元化"等话语攻势企图垄断民主标准的制定权和民主模式的主导权;及通过制造一系列"陷阱"理论来质疑、构想中国的发展趋势和影响,例如国强必霸思维模式下的"修昔底德陷阱"和作为霸权稳定论思想延伸的"金德尔伯格陷阱",对这些"陷阱"理论要尤其注重批判性分析。西方话语"陷阱"的认知逻辑在于以"抽象的人"为认识论原点,将社会历史的实践者与具体的实践环境相分离;且由于对认知主体的确定性把握不足,导致"陷阱"理论频发和"普世性"思维模式下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模式和轨迹普世化。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现实的人"及其所处于的历史环境为认识原点,才能走出西方的话语"陷阱",正确认识有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白剑波 《求索》2011,(1):72-74
近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日趋热烈。西方学者们宣扬"人权、自由、平等"等天赋观念是人类各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共有的普世价值,并以此指责其他非西方国家和文化的主权与独立性。如何正确看待与分析评价西方学者们宣传的"普世价值"观,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问题,甚至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