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洪平 《人民论坛》2014,(9):209-211
老子哲学以“道”为本,具备唯物主义精神,但又区别于绝对的物质观。老子崇尚阴阳,《道德经》是一本充满辩证法的伟大哲学著作,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相得益彰。同时,老子的政治学说带有民本思想,追求“小国寡民”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学说的古典表达。  相似文献   

2.
宋思运 《前沿》2013,(19):56-58
在哲学的整体面貌上对马克思和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比较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在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三大方面进行整体分析和深入比较研究,对于老子哲学现代化以及马克思哲学中国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与麦金太尔的道德哲学都体现出明显的社会维度,他们都坚持道德的社会性,并对现代性社会展开道德批判。尽管"社会"成为马克思与麦金太尔把握道德理论时共享的维度,但"社会"在他们那里的地位、内涵、作用等并不相同。在马克思那里,"社会"不仅仅是一种背景性的社会实体,更重要的是唯物史观的体现,体现马克思思考道德问题的方法论。与马克思不同,麦金太尔语境中的"社会"只是作为道德背景性存在,而不具备马克思社会观的多重维度和丰富内涵,他的现代性道德批判隐含了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思维以及回归传统的道德乡愁情结。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可见马克思道德哲学的社会维度背后的终极动力是人的生存问题,最终的价值指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从具体、现实的人出发理解社会,同时在社会关系中把握道德的真谛,社会成为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彰显个体本质的形式,马克思道德哲学也由此体现出强烈的生存论特质。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本、话语的滑动: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观特征第一,历史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史编纂学已经表明,所谓客观历史并不存在,过去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些文本,而且这些文本既无作者又无中心思想,因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历史不过是一些能指符号的堆积或能指符号的滑动,是一种写作。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历史对象如一个断了线的风筝,在空中随意飘飞,无固定的线路,有的只是“踪迹”,任何人都可以以任何方式去捕捉它、琢磨它,结论无所谓对错;又如一个泥团或沙滩上的沙子,人们可以随意把它捏成任何形状的东西。而瞻姆逊、贝尔在各自的理论中强调…  相似文献   

5.
一老子之道表述于《老子》书中。《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这说明老子之学主要还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在《老子》书中,老子把春秋末年天下大乱的原因归结为人类的开化,归结为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的建立,归结为人类智慧的增长,认为这些东西打破了原始人类的敦厚纯朴,造成相互之间的纷争。他眷恋无知、无欲、混沌而蒙昧的人类原初时代,在他看来,这种时代是人类德性最完美的…  相似文献   

6.
詹凯 《前沿》2014,(3):65-66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时代发展的最强音。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先哲就曾多次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影响深远。本文以老子和孔子为例,简要阐述两位大家的生态观,并从“人”与“自然”的定位、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出发点、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境界的途径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7.
关怀伦理作为一种情境性、关系性道德,积极谋求建立一个充满责任和关爱的世界,强烈呼吁各道德主体能相互理解、同情和关怀。它自产生至今受到的质疑和批评,归结起来便是没有很好地回答和解决四个问题——公正伦理与关怀伦理的关系问题、性别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伦理关系模式问题、社会变革问题。这在根本上缘于关怀伦理具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倾向。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否定关怀伦理的内在张力及其对社会的深刻批判,它闪耀着人类希望之光,其乌托邦性也拥有启示未来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是哲学不断时代化的结果,它以其“实践唯物主义”的崭新面貌实现了人类哲学思想的革命变革,把一个“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予了人类,成为指导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变世界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同一切哲学一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时代的产物,它必须扎根于时代,并随着时  相似文献   

9.
苗运才 《前沿》2010,(12):36-39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老子哲学中许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都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围绕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从《道德经》创作的出发点出发,论及了"道法自然"的原则;"以百姓心为心"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争""和同"的外交政策;"小国寡民"的人口政策,发掘了老子哲学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福革 《前沿》2008,(4):186-189
对老子哲学研究,要从整体上把握“道”的根本,进而研究“为学”的内容,明白“为道”之法,读出在“为道”生命中的信仰范导,以及“道”、“德”之关系。这样才能理解《道德经》。对“道”、“德”等问题的理解,只有在全文中才能充分。这是研究老子哲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总结近30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称谓的争论,国内学界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应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或者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另一种则认为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应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规定为实践唯物主义;还有一种看法就是主张两种提法并存。笔者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称谓。  相似文献   

12.
张涛 《求索》2010,(4):110-112
系统思维以科学方法的突破为主要演化线索,而信息思维则以技术创新与应用为主要兴起途径,都成为各个领域普遍关注的带有范式特征的思维方法。与系统思维在基础理论和哲学层面成熟完善,而在现实经验层面缺乏应有的渗透力不同,信息思维虽在技术、经济、社会、文化各个层面影响深远,但在基础理论与哲学层面却步履蹒跚。事实上,二者的差异归根结底体现在哲学的本体承诺和方法论上,从哲学层面对其深入分析、合理定位二者关系,以期找到二者发展的新空间,更好地指导人类的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哲学思维与东西方科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JosephNeedham,1900-1995雪是自马可·波罗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长期从事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功勋卓著。然而,由他的研究导出的李约瑟难题,即“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也成  相似文献   

14.
人类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史,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类从理论上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斗争史。历史上的哲学大师们无不就这一使命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他们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集中地表现在对作为哲学体系核心的本体的论证和阐述中。可见,一定的本体论的提出,其中隐含着一定的哲学家解决真善美统一的思路;一定的本体论提出的背景,是一定的时代赋予哲学家解决这一问题的使命和真善美三者统一自身发展的逻辑要求。但是,这一点长期以来为国内哲学界所忽视。人们习惯于单纯从认识论角度,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仅仅看  相似文献   

15.
<正> 提起人民代表大会(下简称“人大”)工作,人们必然会把它与权力和法制联系起来。但“人大”工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联系呢?也就是说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人大”工作呢?本人联系工作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一、履行职权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项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办什么事都要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地、因时制宜,解决问题。做任何工作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人大”工作也不可例外“人大”及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但不是封闭的学说,而是反映时代精神精华的科学思想。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的成果,并没有超出唯物辩证法揭示的规律,而是象列宁早就指出的那样:“灿烂地证实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1、现代科学技术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无比正确性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其创立时的自然科学成就,描绘了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图景:“我  相似文献   

17.
现代宇宙学作为人们对宇宙认识发展的一个环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正如有些同志著文所说,现代宇宙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宇宙观。(见王传宗《现代宇宙学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载《求索》1982年第二期)但是,也有的同志,对现代宇宙学不甚了解,抓住其个别结论,横加指责。我们认为以这种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态度对待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尤其是现代宇宙学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在老子的思想中,道自身具有先在性、规定性,是不可言说的神秘的存在。很多学者认为晚期海德格尔思想中的本性的语言也是不可言说的。晚期海德格尔思想中的本性语言的特点及其分析言说——言说者——已言说的——尚未言说的——劝说这种整体性结构表明,晚期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作为存在自身的本性语言不是不可言说的,而是可以言说的。  相似文献   

19.
王云霞 《思想战线》2012,38(2):50-54
生态中心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追问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及解决之道上,在对人类中心主义及人类主体地位的态度上,以及所立足的视域等方面,都提出了迥然相异的观点和主张。生态中心主义立足于后现代的视域,对传统伦理学和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指认二者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并将个体道德修养的提升视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出路。与之相反,生态马克思主义则站在现代主义的立场上,力挺人类中心主义,指认生态破坏源于资本主义主导下的世界不公正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并将谋求社会制度的正义视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对二者在环境问题上的理论进路进行比较,有助于促进它们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深化环境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无”是老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玄奥而精深,本 文试图通过对《道德经》中“无”的形而上含义的分析,结合 “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在与西方关于“存在”及“本原” 思想的比较中,揭示老子的“无”在中国哲学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