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丹 《人民论坛》2014,(10):237-239
文章基于美国农地征收的制度框架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美国农地征收中制度的宪法准则与管制性征收及其补偿机制,并针对我国当前在推行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农地转征收制度的不足,借鉴美国农地征收制度的一些经验,对我国农地征收制度的改革与重构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3,(10):92-93
祝之舟在《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撰文认为,我国的农地是农民集体与集体成员的财产而不是公共财产,但同时却承载着法律保护的公共利益,如经济安全、环境保护与社会稳定。因此,农地征收内含着目的公益与客体公益的冲突与平衡问题。鉴于我国现行农地征收制度与实践对农地公益保护的不足,建议未来的集体土地征收立法改进农地公益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农地征收实践中相关农地征收法律制度日益暴露出诸多缺陷和不足,这不仅造成无法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导致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频频受损,继而不断引发、激化社会矛盾。因此,在农地征收中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探寻农民权益保护的法治路径,不断完善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成为必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农地征收与农民权益保护法治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雨  ;任小敏 《人民论坛》2014,(12):118-121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农地征收实践中相关农地征收法律制度日益暴露出诸多缺陷和不足,这不仅造成无法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导致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频频受损,继而不断引发、激化社会矛盾。因此,在农地征收中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探寻农民权益保护的法治路径,不断完善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成为必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征收造成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国家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问题突出,农民利益得不到完全保障,征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对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政策的历史演进及现行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粮食安全视角分析农村土地征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提出将农地选择价值纳入征地补偿标准测算体系进而完善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土地征收中确立公平补偿制度对于保护农民权益、规范政府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落实公平补偿应做到重塑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完全补偿原则,逐步扩大农地征收的补偿范围、合理拓展农地征收的补偿方式、完善征地补偿的程序与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地征收有强制征收与自愿协商征收两种模式。强制模式下,地方政府单方主导征收、不尊重被征地农民意愿、强制剥夺其合法土地权利、住宅不予单独补偿、未经补偿即先行征收,追究不服征收人的法律责任,凸显国家权力。自愿协商模式下,政府就征地公告、补偿安置协议、征收风险评估等反复听取各方意见,农地住宅先补偿后征收,让渡部分土地增值收益,改善了被征收人的生活生存条件,国家征收公权力得以维护。未来的农地征收立法,应在公正合法补偿前提下,在坚定不移完成既定征收目标的同时,增加被征地补偿方式,固定土地价值增长收益分成比例,增加被征地农民个人收入,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利益,完善国家与被征收人共赢的自愿征收模式。  相似文献   

8.
丛旭文  黄晶梅 《求索》2012,(3):74-76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突飞猛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成为这一进程中的孪生性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攸关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有序推进,同时也攸关社会安全与稳定。本文在系统梳理社会保障经典理论及对我国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深度剖析的基础上,横向比较、透析国内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实践,提出应当在公平、效率、稳定价值指引下,构建一部兼顾城乡、严格实施的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并通过政府的有限参与,建立与农地征收相配套保险专项基金、农民创业支持体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政治生态体系中,公权与民权是矛盾的统一体。公权与民权的失衡是农地征收的风险源,致使失地农民群体遭受收益分配受损风险、决策参与不足风险、重新就业乏力风险、社会保障残缺风险和城市融入障碍风险等"五重风险"。公共价值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是征地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征地风险责任的承担者、失地农民集体偏好的关注者和征地民主与效率的统一者。为此,塑造公权执行者正确的价值观念、推进农地征收相关制度设计创新、健全失地农民群体政策参与机制和完善农地征收对象民权救济手段,是实现公权与民权平衡、化解失地农民风险困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冯涛 《中国发展》2011,11(1):64-69
农地所有权转让与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土地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农地规模经营是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动力。依据当前国家政策和法律,国家通过强制征收制度垄断了农地所有权交易市场,农地产权的自由交易仅限于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践证明,这种二元交易机制导致效率和公平双重损失。该文提出,深化农地市场改革,重在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防止各种形式的利益侵蚀行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在的城市扩展模式总体上仍是一种外延式扩展模式。这种城市扩展模式不仅导致我国出现过度"农地非农化"趋势,危及我国的耕地和粮食安全,而且还造成我国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不匹配,加剧了城市交通的拥挤程度,带来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最终威胁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是造成我国城市外延式扩展、无限蔓延的重要原因。在现行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下,地方政府占据着农村土地开发的绝大部分收益,他们有强大的动力去扩大土地征收规模,扩展城市的边界。我国有必要对农村土地征收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使地方政府与农户能够合理分享农村土地的开发收益,有效遏制地方政府圈占农村土地的动机,减弱城市无度蔓延的根本动力,从而优化城市扩展模式,建设紧凑型城市,促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地制度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完善与创新我国的农地制度,以促进农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成为非常迫切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制度变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式与机理,探讨了我国农地制度的演变过程,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对农地制度创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雨濛 《理论月刊》2007,(1):176-177,181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及其特点,并对当前所进行的农地制度改革探索形成的几种模式进行了利弊分析,提出了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地制度创新的思路,以期推进农地制度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农地征收中的利益分配现状,在结合马克思地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地征收利益分配机制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土地征收程序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地征收中如何保障被征迁人利益的具体操作程序方面,如农民对最新政策法规缺乏了解、反映意见渠道不顺畅、村委会的操作程序不恰当等。应尝试征地拆迁安置途径多元化,同时保证安置工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最大程度地保障被征地人的利益不受减损。  相似文献   

16.
陶银球 《求索》2010,(11):186-188
建国六十年,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经历了前三十年频繁调整及后三十年的相对稳定,实践表明过多的人为调整没有取得农业的高速发展,而近三十年的土地制度催生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农业发展成效显著。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市场化对农业产业的深入浸润,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开始凸显缺陷与不足。本文通过纵向探究我国农地制度的演进、横向比较典型国家(地区)的农地制度,提出了"两级所有、户为基础"农地所有制度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7.
李文廷  李奕瑷 《求索》2013,(7):205-207,22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征地纠纷是影响社会稳定与安全的一个公认问题,甚至一些地方还时常出现暴力征地事件,现有农地征补制度的缺陷更是严重地影响到了失地农民的生活与养老。本文介绍了外国征地补偿制度的一些主要特点和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具体内容,以湖南省为例,研究现行土地补偿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现行土地补偿标准问题的有关对策,以期完善我国土地征补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梁涤坚  田苗苗 《前沿》2013,(2):63-64
以我国现行征收补偿标准为切入点,对比研究中国与美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发现中国的主要问题在于:补偿原则的缺失、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范围偏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冲突、“产值倍数法”的不科学性等.在详细对比分析中美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补偿制度和改革补偿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郭哲  曹静 《湖湘论坛》2020,33(2):116-128
以产权变革的角度而言,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地制度经历了农民私有型、计划控制型、两权分离型到三权分置型的变迁历程。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考察中国农地制度,可以发现该制度创立、延续和变更背后稳定存在的一些规律性、机制性的逻辑。具体说来,共时性的制度情境是促使农地制度生成的结构动力;历时性的路径依赖是维系农地制度存续的历史惯性;即时性的关键节点和历史否决点是影响农地制度变迁的机会结构。制度情境、路径依赖、关键节点和历史否决点贯穿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整个过程,它们共同绘制和造就农地制度特定的变迁图景与变迁逻辑,型塑出农地制度独有的特征,并带来一系列改革难题。未来需进一步理顺农地产权关系和完善产权权能,改革“双轨制”的农地制度安排,不断优化农地治理结构,推动中国农地制度的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农地经营体制上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家庭农场"、"私人农场"等各种创新性农地经营组织形式不断涌现,这些新型的农地经营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家庭农场等新型农地经营组织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