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指一切有利于促进、保障生态文明的各种制度或行为规则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横向构成看,它包括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从纵向构成看,它包括宪法中关于生态文明的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生态文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定、其它相关政策、纪律、行业内部规则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定等。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能够解决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的问题,不仅有助于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方向,而且能达到从根本上保障生态文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一、生态文明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传入中国的吗? 从历史上来看,生态文明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而是从四大文明古国,特别是中国创造、弘扬和延续下来的。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形成了一套鲜为人知的人类生态理论体系.包括道理(天人关系的规律,如天文、地理、物候、气象等)、事理(人类活动的运筹,如政事、农事、军事、医事等)、义理(社会关系的规范,如道德、伦理、法制、纲常等)和情理(个体行为的准则,如信仰、心理、习俗、风尚等)。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党和政府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综括地说,不同历史阶段的理论与实践各具特色,从起初的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祖国"园林化",到改革开放后的依法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再造山川秀美。新世纪伊始,中国高层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命题,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勾画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设想。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本质上体现了内在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使中国迈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其历史性的贡献就在于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开辟了中国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道路;创新发展了党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拓展和强化了社会主义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内涵与要求;为解决东西部发展差距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使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有了科学现实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涨,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这是不同于工业文明的另一种进步,但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激烈竞争的今天,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使科技创新面临着发展困境。对此,可结合我国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应将生态伦理纳入科技伦理的范畴,在价值观上将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进行统一;加强科技创新与生态学相关领域的结合,向绿色科技方向发展;注重对传统科技领域的创新升级,使其与新兴科技领域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来看待,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中国未来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政府管理的适时转型与变革是夯实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性条件。市场导向的首次变革推动了中国的快速工业化,而生态导向的再变革将是后工业文明即生态文明的助产士。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范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政府管理的再变革必会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动力来源,两者之间的有机嵌合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与文化传承;从价值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民生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以民生福祉为本;从经济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从系统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要从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从法制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用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从世界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共谋共建地球美好家园。这七重维度紧密联系、互为补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傅治平 《湖湘论坛》2007,20(4):39-42
第四文明,又叫生态文明,这是一种被生态环境逼出来的文明.从社会文明发展的纵向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从社会文明的横向面看,随着环境的恶化及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加深,生态文明的主体地位必将被不断提升,成为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提并论的一种文明.今天,我们只有"四大文明"共建,做到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构建起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贵州经济长期处于欠发达欠开放的低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其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且最优的战略选择。而作为资源丰富且环境脆弱的贫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又是贵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所在。因此贵州要想实现跨越式且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以生态文明为背景来推进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不仅是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态变化过程,也是经济结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社会生产力与劳动力素质的变革过程。传统工业化理论的最大缺陷就是始终把对工业化的研究局限于工业发展的狭隘领域,把工业化范畴仅仅看成是一个工业发展问题或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工业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而没有把工业化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必经的历史阶段。新型工业化思想内涵具有工业化的某些核心特征,又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理念",其深深根植于现代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核心理念之中。认识和揭示新型工业化思想的渊源,关键并非寻找其定义,而应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基本方法论原则,通过剖析新型工业化思想的演化维度、发展路径与生成逻辑,揭示新型工业化是可持续工业化和跨越式工业化的辩证统一,而这正是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根本区别,也是新型工业化之所以"新"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0.
正从历史上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从形式上讲,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从本质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  相似文献   

11.
张晓霞 《长白学刊》2013,(3):106-109
实现工业化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对于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当前及长远发展十分必要。实现工业化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从当前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工业化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岳德霞  崔学海 《求索》2013,(10):262-264
生态文明是后工业化社会的重要特征。为探究生态文明视域下城市后工业化的转型路径,在实地考察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成功经验展开研究。分析认为,城市应遵循经济发展、生活工作宜居及自然环境保护的全面发展思路,建立友好型工作和生活环境。我国城市在后工业化时期普遍面临诸如土地利用率低、产业升级受阻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应考虑强化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升级“组团式”城市发展战略,构建“城市的溶解”宜居创新环境,发展商旅休闲型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13.
王连芳  陈鹏 《前沿》2011,(12):190-192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以后一种更高级的人类文明形式,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解决资源环境制约,维护生态安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共同的基础性、历史的继承性和阶段的创新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不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对生态问题的重视,而且更有利于我们通过它们深化对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生态文明内涵及历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连国 《青年论坛》2005,26(3):8-11
生态文明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也是其历史定位。这是因为,现代性危机说明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都是必然被超越的,人类将进入生态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生态文明的内涵;把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型,以生态文明为内涵的现代化必须建设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5.
王元钊 《前沿》2010,(4):194-19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时代要求。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人合一"思想,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等关系的一系列基本和谐观点,因此,对"天人合一"进行当代生态解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对"天人合一"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天人合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定会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重 《今日浙江》2013,(10):48-49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强调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作为整个城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教育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广庆 《理论月刊》2013,(1):163-165
由生态危机所引起的人类社会关系的失衡使人类文明在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走向生态文明成为必然。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的社会本质;要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中寻找生态文明的有益思想;要按照人的思想行为发展规律,培养人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明意识的社会传播和个人生态文明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正面向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新目标和新要求,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强调以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已进入以法治国的新的历史阶段。包括资源治理、环境治理、生态治理和空间管控等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以法治国、以法治污的根本要求,是持续高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建成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 现代化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涉及社会政治、法律和社会精神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变迁。“目前世界上对现代化的解释可区别为古典含义和现代含义两种。”古典含义指脱离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历史过程,又曰近代化过程;现代含义则指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或曰信息化社会)过渡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论述精深、指向高远、意义重大。通过认真学习,最深切的体会是,对建设美丽中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进一步增强了作为美丽苏州参与者、享有者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一、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是中华民族又一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任务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