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佳莹 《人民论坛》2014,(7):160-161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末起源于美国的一个新兴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是对传统心理学以消极与病态为研究重点的反思,其致力于对力量和美德等人性中积极面的研究。文章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研究、缘起与发展以及批判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心理育人工作主要是以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研究对象,从预防的角度,科普心理健康知识忽略了对学生自身存在的积极能量的发掘。新时代高校教学观念的转变为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时刻关注着人的美好品德,研究幸福的重要意义,注重生活积极的一面。文章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探索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创新应用对策,以求解决当前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区别于一般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张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是一门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这一特征使其被广泛运用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并有效拓宽了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原则、内容和方法,回顾积极心理学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后发现,宏观研究趋同化,理论研究泛化,认同研究同质化。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由面到点,细化研究内容;由论到证,强化实证研究;由引到建,建构自我体系。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运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大层面:在主观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即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以及快乐和幸福流,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  相似文献   

6.
李雪 《传承》2014,(11):116-117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它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关注人所具有的各种美德、积极能力、积极品质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这其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是涉及人的性格,情感,和行为等各方面的一套心理学研究体系。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激发人性中积极乐观的一面来提高人的幸福感。本文通过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Marva Callins老师所用的积极学习法,从心态,方法和行为等方面指出积极学习法在指导教师完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人类生活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包括心理学在内的众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培育公安民警的良好品质和构筑积极的心理机制,可以指导和帮助民警实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9.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大环境使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就业心理障碍问题。积极心理学作为新世纪现代心理学的新兴范式,关注人类的优点与潜力、幸福与快乐,以培育个体积极人格为终极目标。把积极心理学引入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调适有助于实现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的价值平衡,挖掘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的积极力量,提供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的积极解释。开辟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调适中的实现路径,要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稳定大学生就业心理情绪;要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品质;要培育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优化大学生就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对思政课态度的调查,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90后"大学生思想动态的表现情况进行了分析与归纳。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理想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较强,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知行不一的现象时有出现,对当前思政课的意义认识不足,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出发,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整合到"90后"大学生的思政课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警察临战心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警察临战心理是心理的特殊存在形式,对警察临战行为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对警察临战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提高警察工作效率有着重要意义。警察临战心理学研究主要涉及:警察临战心理的构成,影响警察临战心理的因素,积极临战心理的培养及消极临战心理的预防等。  相似文献   

12.
警察积极心理学是研究警察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培育方法的科学。警察的积极心理资本包括主观幸福感、自尊、乐观、希望、情绪智力以及复原力等心理资源。警察积极心理的培育要通过增进积极体验、培养优秀品质和构建有效心理支持系统三个途径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星严 《传承》2009,(22):86-87
本文研究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教育,它更利于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更好促进其成长,利于教育者和学生关系的改善,并强化了心理教育的作用,可将积极心理学的宗旨整合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中,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高等教育和社会的稳定。本研究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整合了积极心理学、艺术治疗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资源,以发展性艺术治疗介入大学生社会适应教育研究,并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教育,它更利于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更好促进其成长,利于教育者和学生关系的改善,并强化了心理教育的作用,可将积极心理学的宗旨整合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中,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日益成为政策制定、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中的热点词汇。由于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是中小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由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对生活和自我发展现状积极的主观感受,本研究试图从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和体验出发,以积极心理学有关理论为基础,依据来自学生的调查信息,对幸福的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徐仪明 《湖湘论坛》2010,23(5):90-96
易学心理学属于心理史学的范畴,即运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周易》以及易学发展史。对易学心理学的独特性质的把握和认识,是易学心理学研究的突破口与关键所在,也是心理史学研究中的新问题和新尝试。易学心理学具有五个方面的特质,即:哲理性与应用性的统一;系统性与开放性的一致;信仰性与科学性的交融;诠释性与创造性的抉择;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变奏。  相似文献   

18.
林雅芳  刘翔平 《求索》2013,(5):214-216
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及其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疾病模型”下的心理学形态。在我国的特殊教育中,利用“优势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心理优势”,提高其自尊、自信水平.转变单一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将积极情绪的扩展一建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积极率”并建立持久的发展资源,改变原有的认知行为模式:将积极的心理学理念融入到特殊教育学校现有的心理咨询资源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9.
方青 《前沿》2013,(8):189-19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促进高职学院大学生成长并进一步形成稳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平台。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等积极品质,其思想与主张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21,(27)
正5年前的夏天,中国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彭凯平教授带领由100多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前往美国,参加首届世界积极教育联盟成立大会,与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千名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围绕"积极教育"这个"决定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以推动积极心理学和幸福科学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