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伟涛 《人民论坛》2014,(2):129-131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人权观是人类历史上先进的人权理论,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权发展方向,对当前我国推进人权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人权法律保障是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文章基于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人权观的审读,结合当前我国人权事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人权法律保障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人权思想、中国古代"以民为本"思想、近现代孙中山等人的民权思想和近现代西方人权思想是毛泽东人权观的理论渊源。毛泽东人权观认为国家主权与民族独立是实现人权的基础条件,人民的政治发展是实现人权的民主保障,人民的经济发展权是实现人权的物质保障。高度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教育权,注重保障少数民族的各项人权,对我国当前人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晔 《人民论坛》2014,(1):189-191
马克思人权思想、中国古代“以民为本”思想、近现代孙中山等人的民权思想和近现代西方人权思想是毛泽东人权观的理论渊源.毛泽东人权观认为国家主权与民族独立是实现人权的基础条件,人民的政治发展是实现人权的民主保障,人民的经济发展权是实现人权的物质保障.高度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教育权,注重保障少数民族的各项人权,对我国当前人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指导思想——论邓小平的人权观钟瑞添人权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加强人权理论研究,促进社会主义人权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人权事业,是我国面临的一项战略任务。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人权观,对于准确地把握人权理论研究的正...  相似文献   

5.
魏晓彤 《前沿》2002,(5):13-16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 ,继承和丰富了邓小平的人权理论 ,强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 ,实行依法治国 ,重视法治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作用 ,并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活动 ,主张对话协商解决纷争 ,在国际人权领域的斗争与较量中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在中国社会主义人权实践中 ,形成了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人权观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应有人权是人权的"应然"存在,即指人作为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人权的"理想意图"和"观念力量"。应有人权对人权的发展具有奠基意义、批判和参照意义。从人权理论史来看,自然权利学说构建了第一个应有人权观的体系,而马克思则对此进行了科学的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人权观科学发展,当以马克思主义应有人权观为基础,结合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从个人人权意识的塑造、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张扬以及推进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中着手。  相似文献   

7.
盘淼  杜社会 《前沿》2011,(19):30-33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人权的批判、揭示及对人权理论的正面阐释,形成了系统的人权思想,对我国当代人权事业的促进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表现在:为我国特有人权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人权领域的斗争提供了理论支持,为人权普惠性保障提供了方法论启迪、为人权事业促进和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导。  相似文献   

8.
龙晟  覃敏珍 《人权》2011,(1):13-18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我国人权保障事业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与此同时,也造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保障。具体而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权保障事业呈现出以下趋向:人权保障位阶从法律保障提升到宪法保障,人权保障内容从社会权保障复归到自由权保障,人权保障方式从国内保障延伸到国际保障,人权保障密度从形式保障拓展到实质保障,人权保障主体从集体保障回归到个体保障。  相似文献   

9.
张允允  谢贤洲 《人权》2011,(2):25-27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其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化的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侯菁如 《人民论坛》2011,(11):92-93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通过梳理对《共同纲领》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各派人权理论观点及相应的法律制度,可以发现《共同纲领》所包含的人权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权观基础上兼顾了中间势力的人权主张而树立的新民主主义人权观念。  相似文献   

11.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通过梳理对《共同纲领》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各派人权理论观点及相应的法律制度,可以发现《共同纲领》所包含的人权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权观基础上兼顾了中间势力的人权主张而树立的新民主主义人权观念。  相似文献   

12.
任明建 《前沿》2013,(3):91-93
中美自从正式建交以来,人权问题越来越影响着两国正常关系的发展,而很显然,中美人权分歧是导致中美人权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中美人权问题的实质是两国国家利益的斗争,因此,中美人权观的分歧是多方面的,其原因也呈现出多层次性。要缓解中美之间的人权问题,解决中美人权观的分歧,需要两国政府及人民的不懈努力,这将有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将有利于世界人权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近代西方人权思想家对于人权为谁拥有、人为何拥有人权、谁来认可或保障人权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而青年马克思在批判近代西方人权观的基础上用共产主义理论超越了近代西方人权理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是最进步、最科学的人权观。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观,是在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在对资产阶级人权理论进行革命性改造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首先源于马、恩的革命实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在大学时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深受康德权利学说的影响。后来,马克思进一步接触到黑格尔的哲学,他深深地为黑格尔丰富而精辟的思想所吸引。黑格尔权利概念的辩证精神,对马克思启发很大。他认识到,在考查权利现象时,应有与现有不应该是对立的,而且是有机统一的,必须从现有事物自身矛盾…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9日发表钟灿炎的文章《人权保障与中国的残疾人事业》,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诸方面论述了我国残疾人人权保障的现实性和取得的成绩,对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作了全面的描述,对加强和完善我国残疾人的人权保障,发展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还应该由此考虑到,制约我国残疾人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6.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我国宪法进行了修正,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明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写入宪法。人权入宪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权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深化,标志着人权保障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理念层面上的共识,而且已经成为国家机关的法定义务。人权入宪实现了从政治理念到法律诉求的转换以及执政理念在宪法学意义上的根本性保障。这一重大转换,  相似文献   

17.
张宏毅 《人权》2003,(4):45-48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青少年学生中确立怎样的人权观、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因此,用正确的内容和方法,向学生进行人权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我长期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对于这些年来我国人权教育事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人权运动不断深入发展,西方国家不断利用人权问题干涉我国内政,攻击我国社会制度的情况下,作为民政工作者,应该了解我国人权的基本政策,明确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及其与民政工作的内在联系,从维护和保障人权的战备高度,做好各项民政工作。我国人权观在民政工作中的主要体现李鹏同志在与第十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指出:“民政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人权观的重要体现。”“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要以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为基本任务。”这是国家领导人第一次从保障人权的角度阐述民政工作的任务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隋悦 《长白学刊》2015,(2):49-52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和百余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中,中国妇女既未曾享有人权,也未曾享有女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妇女解放作为自身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将妇女解放运动与阶级解放和民族独立运动紧密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为指导,将妇女人权问题予以历史地、具体地、社会地阐释,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去保障中国妇女各项权利的实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推动中国妇女人权事业发展和世界妇女人权事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人权思想是与西方国家在人权领域斗争的直接产物。对西方人权观的驳斥和对当今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权状况的关注,是邓小平构筑人权思想的基本依据。作为与西方人权观相对立的一种人权观,邓小平人权思想在享有人权的主体、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人权标准以及人权实现的途径上与西方人权观形成尖锐的对立,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