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任鹏 《人民论坛》2014,(2):172-174
当代西方,后现代思潮极具普遍性,既是一种开放性的社会思潮,也是一种未完成的社会思潮.在后学风靡的背景下,文章主要从后现代的关键词、后现代的态度、后现代的范式、后现代的路径及后现代的结论等几个方面,全面分析了晚期马克思主义者——凯尔纳的后现代观,以期为转型时期的理论反思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以对现代性解构和否定为基本特征的后现代主义.一些学者认为后现代社会思潮的本质是"非理性"的.笔者认为这一思潮是对现代社会所产生的"非理性"后果的"理性"反思."理性"、客观地对待后现代社会思潮对于中国当前社会的影响,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在人文学科中讨论较多,但在社会学领域,尤其在社会理论的建构方面明显不足。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后现代的兴起是现代性成长的必然产物,它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危机的出现,并对其进行深刻分析和批判的结果。“后现代”可以看作是建构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对现代性思想既否定承传,又批判创新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既不是现有社会的一种存在状态,也不是后工业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更不是对一种新的社会类型的概括,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思想文化的范式。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文学受西方现代、后现代思潮影响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学发展格局。新时期文学既受西方现代、后现代文学思潮的明显影响,又在写作中,把现代、后现代文学的特点与新时期文学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后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评述的“第三条道路” ,是特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欧美社会民主主义转型中出现的一种新政治现象。“第三条道路”凸现了后现代思潮影响下西方国家一种有所创新的国家治理方式。考察其对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现实矛盾的分析 ,如社会结构变化对阶级政治、政党政治的影响 ,后现代社会和全球化发展给西方民主制带来的危机等 ,思考它为解决这些矛盾提供的思路和方法 ,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文化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特殊文化思潮,它伴随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从现代主义思潮中裂变出来,并迅速崛起成为风靡西方世界的文化“显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这一西方当代“主流”文化思潮必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形态渗透传播到我国的精神文化领域,从而对我国现代文化精神的构建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对后现代文化思潮的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和把握,分析它对青年思想行为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后现代文化也称为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三十年代在西方产生…  相似文献   

7.
试论文化哲学中的后现代主义牛正兰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社会进入了“后工业社会”阶段。与此相应,现代西方文化也经历了一次新的裂变,并推进到“后现代”时期,形成一种汇集多种文化、哲学、艺术流派的后现代主义庞杂思潮。根本而言,后现...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社会下的消费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 现代主义是一股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 ,至今仍然有着广泛影响的西方思潮。在经济方面 ,“后现代”指的是一个以信息、传媒等为主导的新时代 ;在文化方面 ,“后现代”指的是一种反理性主义、反中心、反主体性的哲学思潮 ,它从根基上拆除了一切带有总体性倾向的终极希望 ;在艺术方面 ,“后现代”主要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前卫艺术运动 ,其在艺术上的主要特在后现代消费社会 ,文化艺术可以拿来消费 ,文化亦难免逃脱被消费的命运 ,文化变成了一种商品……一切商品消费又都可以美其名曰“文化” ,在文化的氛围里捕捉…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台湾社会出现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希望保持既有的生活现状与方式,选择安逸与小清新,追求较为现实的生活小梦想,却不求大改革、大变革,不求大幸福、大发展、大格局。这就是当今台湾出现的一种社会新思潮——"小确幸",即追求"小小但确实存在的幸福"。"小确幸"是一种"后现代"、"后物质主义"的思想与心理表现,有它出现的社会经济背景,有它存在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与人性是一种既契合又冲突的关系.道德教育应以认知和尊重人性为基础,以人性的合理超越和培养为目标.后现代文化思潮崇尚多元、反权威以及重物质的价值观念,促进现实人性后现代化.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道德教育必须以凸显主体间性、个体性、现实性、创新性的后现代人性为基础,更加关注人的本真需要.同时,后现代文化时代的人性发展倾向,也使得道德和道德教育的社会性价值目标的实现变得更加艰难.道德教育必须找到道德与后现代人性的结合点,寻求一种既融合内化又相异互促的人类文明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精神对现代经济精神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思潮有着极其丰富、复杂的思想和理论内涵,所关注的对象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后现代精神并非仅仅是抒情般的摧毁、解构和否定性,其中对经济精神的反思,对现代市场经济无灵魂、无道德的批判可谓入木三分,并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龙玲玲 《前沿》2012,(21):57-60
后现代思潮的多重激荡、交互,使以拜物教和技术崇拜为特征的意识形态由清晰趋于消解、凌乱.以纯粹符号生活为标志的生产消费镜像演绎赤裸裸的交换关系,零碎化、去中心化的符号话语占据着后现代生活的叙事舞台,符号化与去符号化共同演绎着一种全新的符号生态景观.我们必须在高扬马克思主义的宏大叙事风格和总体性思考方法的同时,关注社会结构的差异性诉求,以期实现社会生活的话语重述与理论建构,消解虚无主义和工具主义的阴霾,澄明现代政治哲学的人文话语.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文化美学思潮出现在80年代的台湾涛坛,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与社会背景。在涛思方面,台湾后现代女性涛歌的本质特征是"消中心"和"反理性";在涛艺方面,台湾后现代女性诗歌主要采取了边界消失与即兴演出、后设语言与意符游戏、博议拼帖与谐拟手法、形式实验与"零度写作"等多种艺术策略。台湾后现代女性涛歌独特的涛学品格更在于其将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有机融合,对男性权力、秩序和统治进行瓦解性与破坏性书写,重视日常化生活形态的表达。因此,在台湾当代涛歌史上,后现代女性诗歌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英美文化界和文学界的"新"的批评方法,其强烈的历史解构意识、一体化的"文化诗学"主张及反主流、反权威倾向,使其带有鲜明的后现代色彩,被毫无疑问地划归于后现代思潮阵营之中。然而,其看似先锋的面貌下却隐藏着对人性无限关注的现代情怀。  相似文献   

15.
一后现代思潮是2 0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由现代工业社会转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是对“现代”西方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的一次重要变革。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市场资本主义时期,文化上以现实主义为典型特征。第二阶段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文化上以现代主义为典型特征。第三阶段通常被称为后工业化资本主义,或者媒介资本主义时期,文化上则以后现代主义为其典型特征。这一时期,人们一般认为是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的。二战以后,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所存在的由于人们利用科学手段过度掠夺…  相似文献   

16.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社会思潮在西方兴起,成为国际社会和国内学术界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其反思现代性、批判旧有思维模式、建立新的哲学体系的主张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传播和发展。然而,任何一种哲学思潮都有其在不同时代的现实境遇,本文就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展开探讨,以期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在批判现代性的同时,如何架构建设性后现代性的科学观和世界观,并进一步分析与评价它的现实境遇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一些新生代作家大多接受了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片面吸收了一些消极因素,她们的写作带有明显的商业主义、虚无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的倾向,她们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后现代性迷失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促成思潮起落的众多原因中,有一点是内在的、重要的:中国文学在用自己的探索,为中国人寻找新的文化支点。本文从这一角度先后描述了社会批判、人道主义、寻根文学、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逃离后现代的文学探索等从70年代至90年代的一第列思潮。展示了中国又学界在新时期为中华文华重构所作的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19.
黄亦君 《新东方》2016,(4):5-1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学说不断发展、变化、丰富和升华,然不管如何,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其启蒙性、斗争性、批判性一直是马克思主义者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基因。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不断延续、游移和增补,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的特征日益明显。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的分野,深刻体现了学术界和社会界在理解马克思及其思想上的差异,这应该都属于正常现象,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社会发展和变化的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业已成为一种特定的理论立场和社会思潮的后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问题给予了全方位的关注和重点聚焦。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从后现代立场对现代性展开深刻的理论分析,其现代性批判理论旨趣和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现代性的对抗和抵制;对现代性的解构与消解;追求后现代的碎片化和差异化。这样一种崭新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与马克思现代性诊断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有着诸多的联系和异同,他们有着相同的思想渊源和精神实质;又存在着理论旨趣的迥异和对立。如何认知后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独特风格、新颖观点和别样论断,成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