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东南亚华侨华人在中国的东南亚软实力构建过程中的角色为研究对象,以中国政府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和方针为研究背景,在介绍东南亚华侨华人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东南亚华侨华人在中国软实力构建中的作用,并就"亲诚惠容"理念对中国东南亚软实力建设及东南亚华侨华人在其中的独特作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新时期周边外交方针,简洁生动、寓意深远,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好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既是新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创造和发展,也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结晶和延伸。周边外交,如果泛指与邻国的邦交,则古亦有之。古代中国各诸侯国及中原王朝  相似文献   

3.
贝叶文化是指一切信奉南传佛教的傣-泰民族所保存的传统文化,它是一种跨国文化,其基本上分布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的近邻,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越来越密切的背景下,充分发挥贝叶文化在中国与东南亚“和谐周边”构建中的作用,这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核心要旨是意图"塑造"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东亚均势体系来约束中国的对外行为及中国崛起对东亚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引发了周边国家对于与中国关系定位的调整。为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应采用经济手段,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利益深度融合,相互依存加深,把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有效转化为外交和政治实力;强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以实际行动消除中国迅速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的压力和疑虑;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亚洲区域多边机制中,以新安全观发挥对地区安全合作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翔  韦红 《国际观察》2016,(6):31-43
伴随着全球地方化与地方国际化的深入演绎,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积极性与自主性逐渐提升。特别是当前正在开展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地方外交提供了契机,"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外交属性契合地方外交特质,激活了地方外交的内在动力,中央政府的政策性放权助推了地方外交,沿线国家扩大合作的愿望成为地方外交的外在拉力。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地方外交面临多重问题,包括地方政府内生性外交治理能力不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困境、地方政府间竞争以及国家间关系波动。要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做好地方外交,应采取以下措施:地方政府应提高自身对外交往素养、做好中央与地方对外交往的协调、创新地方外交的工作机制及提高应对对象国国内政局变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7.
“伊斯兰国”的极端主义理念、政治追求和战略战术决定了其扩张需求.“伊斯兰国”对外渗透和扩张主要指向伊斯兰世界,包括位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这种渗透和扩张严重威胁相关地区和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增加了世界各国面临的核恐怖主义风险,也对中国的安全和利益构成了多重挑战.  相似文献   

8.
价值整合是公共外交中的关键环节。在韩与日本就慰安妇问题对美公共外交竞争中,历史真相派通过院外游说、政治宣传、立碑造像等活动,成功地把该问题打造成为美国主流社会接纳并具备强大文化嵌入能力的社会运动,获得了对历史修正派的相对优势,并进而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由此,公共外交政策的设计和实施,应结合对象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客观定位价值整合的内容、工具、对象和目标,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越战前期,加拿大默认并配合了美国军事介入越南,但随着美国军事行动日益升级,它逐渐显示出更加自主的和平外交姿态,还试图在美国与北越之间进行斡旋.为此,加拿大派遣希伯恩使团负责沟通双方,并力促和谈.加拿大总理皮尔逊还发表坦普尔讲话,明确反对战争扩大化.加拿大从默认到自主的越战政策,是国际冷战局势重大变化在西方阵营内的折射,预示着加拿大将走向更独立的外交立场.越战时加美关系的演变是西方非对称性联盟固有结构性矛盾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2014年5月2日~7月15日之间发生的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中建南海上作业风波,是南海主权争议历史性的新发展。导致越南对中国合法作业的981钻井平台采取冲撞行动背后,是南海争议问题上已经显著化的大国战略竞争和小国利益博弈之间的联动关系。这两者相互影响,正在给南海局势和东亚安全秩序的未来,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对此案例的剖析,有助于我们在新的战略高度审视中国在南海的维稳和维权战略。  相似文献   

11.
2013年7月22日,《国际问题研究》杂志举办主题为中国周边环境变化与外交新思路第一期国研沙龙,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海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袁鹏、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应邀出席演讲。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城市的外交角色,主流的理论研究认为地理区位对于城市的外交角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沿海、沿边城市的国际化联系更紧密,其外交角色也更突出。故而,学界忽视了对内陆城市外交角色的考察。内陆城市在地理位置、国家战略中的定位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与沿海、沿边城市存在着很大差异,在外交上也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本文认为,相比较沿海沿边城市,内陆城市外交形成了内陆模式,而决定内陆城市外交角色的因素包括国家战略、制度设计和国际化水平。本文通过对西安、银川两个内陆城市的城市外交案例考察,发现重视对接国家战略、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塑造城市自身特色、拓展国际交往空间是城市外交内陆模式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3.
李延坤 《东北亚论坛》2012,21(2):123-129
"关东州"的日语教育始于日俄战争期间,随着租借期限的延长,其殖民教育政策及措施在不断地发展。到"九.一八"事变之前,其奴化教育体系已然成型,同时,为了长期维护日本的殖民统治,推进普及日语教育策略,还建立了奖励学习外语的"语学检定"制度。在《关东州人教育令》颁布后,奴化教育达到了顶峰,以实现对大连地区乃至整个东北进行文化侵略和殖民奴化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末伦”是流传于中国德保、靖西、那坡等县壮族的一种民间曲艺,Mawlum是流传于老挝、泰国佬族民间的一种歌唱艺术.二者读音相近,意义相异.通过分别考察它们与本国民间宗教“末”和Maw的关系,可以发现二者的内在关联.“末伦”和Mawlum的称谓很可能在壮、佬民族分化之前就已存在,是用于指称壮泰族群共有的歌唱传统的.  相似文献   

15.
有学者认为,中国产生于1909年的第一部国籍法是与西方殖民主义者争夺华侨的产物.的确,对后世中国地缘政治外交产生一定影响的"双重国籍"问题即由此而来,但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此说只是揭示了问题的现象,而并未触及其深层的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历史发展,并探讨新中国解决与印尼"双重国籍"问题的外交背景,以更好地认识"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对于新中国外交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外交实践和世界形势重大变化是影响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带一路"实践不仅体现了国际合作的一般规律,也体现出一些新的合作理念、合作模式和合作路径,很多是西方传统的国际关系合作理论所忽视或不能解释的。"一带一路"实践强调合作的平等性、开放性、包容性、过程性、长期性,坚持互利合作,共同发展,超越了西方理论视域下简单的制度合作、同质性合作和利益合作,这些为国际合作理论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新元素。对"一带一路"实践进行理论凝炼不仅可以更好地彰显中国外交实践,还可以把中国外交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这也是将中国实践转化为世界普遍知识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比较“尼克松主义”与“再平衡”战略对中国产生的不同影响,指出中国只有从外交、经济和军事三个方面综合理解美国的“再平衡”战略,采取灵活的战略应对,才能保证自“尼克松主义”以来开创的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公共外交突出了传播的相互性和主体的多元化特点。在公共外交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其行为主体也由以往的政府逐渐扩大至社会的各个领域。从中美教育交流来看,美国政府通过与民间力量合作,把教育机构与非政府组织等行为体连接起来,形成留学中国的社会网络。在此网络之下,各个行为体各施其责、相互合作,发挥独立个体所无法发挥的作用,推动了美国对中国的公共外交。中国政府和民间教育机构,既可以通过迎接该潮流为我所用,也可以结合中国的特点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公共外交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底,以摆脱战后体制为己任的安倍再次入主永田町。在半岛局势多变、中国崛起、美国重返亚太、日本国内也危机重重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为实现摆脱战后体制的政治目标,安倍内阁大力推动修宪、强化军事力量、解禁集体自卫权等。安倍摆脱战后体制的实质是改变战后日本的国家战略定位,谋求日本的正常国家地位,目的是颠覆现有地区秩序,确立日本的地区领导国地位,这必将会极大地威胁亚洲乃至世界局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1月,东盟和中国的10+1及东盟和中日韩三国的10+3会议在老挝万象举行.会议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两大成果:中国和东盟签署的有关协议拉开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幕;与会国确定将于2005年在马来西亚举办首届东亚峰会.东亚峰会的举行意味着东亚合作将揭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